美文网首页
【父母大脑课堂】包贝尔,你在打饺子的时候想的真是为她好吗?

【父母大脑课堂】包贝尔,你在打饺子的时候想的真是为她好吗?

作者: 父母大脑课堂徐徐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07:00 被阅读0次

        在一次节目中,演员包贝尔曾透露过在女儿两岁的时候,有一次一家人和保姆一起去动物园玩,玩到了动物园快要关门了,所以保姆就想要抱走饺子。但饺子却因为没玩够不断反抗,甚至给了保姆一巴掌。

        这一幕被包贝尔看在眼里,当时的包贝尔非常生气,他接下来的举动也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了的。包贝尔直接给了女儿一巴掌,让她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后果。据说后来女儿再也没有打过保姆

    对于包贝尔的行为,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怒赞,并纷纷表示,父母给的巴掌好过社会给的。

        但我想问的是:通过所谓的让孩子感同身受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看起来孩子确实不会再犯之前的错误了,那请问孩子行为的改正是出于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还是对于父亲的恐惧呢?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恐惧的成分应该更大吧!并且,包贝尔本人也表示,当时是非常的生气的状态下做出的举动,在这种行为的背后,作为父亲的包贝尔真的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吗?

        当我们看到了孩子行为的暂时转变,就认为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事实上,暴力教养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后果的代价要比暂时的效果要大的多。

        家长与孩子,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当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是家长的语气加重或脸色变化,就已经足以让孩子意识到危险信号,而这时如果家长进一步的动手的话,更是让孩子感觉到深深的恐惧。而出于恐惧去改变的行为真的是我们所期望的道德表现吗?有一些家长会提出质疑:加大音量,或者把脸阴沉下来,对孩子已经不管用了呀!那您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己使用这些方式的频率,是比较多的呢?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两种方式可取,或者量方面少用一些就可以,而是说,如果家长动不动,就用加大音量,或者阴沉脸色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所作所为,也就意味着,孩子大部分的行为都是要被禁止的,孩子真正的需要是被忽略的。时间久了,孩子会试图通过挑战家长的权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不是他们不爱家长或者不考虑家长的感受,而是长期的忽略,让他们想去争取自己的权益。所以就带来了家长的惩罚手段,越来越严厉,但是孩子同时也越来越叛逆的恶性循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家长,会使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比如

    孩子说:我再也不理你了!

    一些家长会说:那我也不理你了。

    孩子说:我要打死妈妈!

    家长会说:那我先打死你!

        这些回应方式,在我们家长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恐惧,因为家长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在他们情绪失控,口不择言时,作为家长,如果把同样的伤害,回应给他们的话,孩子会接收到深深的绝望感和无助感。

        对于那些支持包贝尔做法的朋友们,我想跟你们说:父母是父母,社会是社会。请不要代替社会,来教训孩子。父母对于孩子,只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爱。唯有温暖御风寒,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越多,他的内心,就越有力量,当他走上社会的时候,也就越从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大脑课堂】包贝尔,你在打饺子的时候想的真是为她好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xi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