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一位老师领着学生学习“疆”字。“疆”字特别难写难记,老师先让学生分析字形,“左部是弓”字,左下是土’,右边是三横加两个“田””,接着数笔画“1、219”。最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五遍。
案例二:
一位老师领着学生学习“疆”字。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猜猜:右边的“畺”由哪些部件组成,可能会有什么意思?有学生看完了说:“两块田被三条线隔开了。”教师顺势引导“疆”字右部两个“田”字上下有三条横线,表示田界之意。在农村这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而左部有个“弓”字,是因为旧时丈量土地田亩的工具,形状像弓。其下有个“士”字,表示田地与“土”有关。这样合起来就可以说用弓丈量田地,画出界线,就是“疆”字,它的意思是边界。学生没想到,这么准学的字里竟有这样的意思,汉字太有趣了。试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在这种字理教学的启发下,“疆”字还难学吗?估计想让学生忘记字的写法都难!
而第一个案例,老师和和学生都费劲不小,但是,繁杂的分析和数笔画,都没有涉及这个汉字的构字方法和字里的“内容”,看起来它的部件毫无关联、笔画繁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再看下例。
大家会发现,学生写“疲劳”的“疲”和“作废”的“废”时,常写错,或把“废”字的广字头写成了病字头,或是相反。
一位老师让学生对这两个字进行了比较。
师:稿纸作废是不是生病的原因?
生:不是
师:那那么为什么要写病字头呢?
(学生笑了)
师:“疲劳”的“疲”为什么是病字头呢?
生:疲劳了容易生病。
生:生病了会感到不舒服。
生:……
经过这样的讨论,这样的错别字还会再出现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起点。我们应该了解字理,学习字理,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有的老师会说还有转注和假借,实际上,严格说来转注和假借应属于用字的方法。象形,即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用线条将其具体地勾画出来,如“山、水、日、月、马、鱼”等。
指事,即用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刃”等。
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从、休、比、尘、孬、尖、甭林、森、众”等。
形声,即由形旁和声旁拼合成字的造字法。一般来讲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现在汉字中80%以上都是形声字,如“姆、愉、愈、瑜、渝、喻、渔、沐、刚、钢、岗、故、固估、姑、咕、架”等。
当然,形声字声旁表音并不等同于它的读音与声旁完全相同,如“崇”字,它就不能读读“zong”。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每个字的字理和变化,灵活运用和掌握。
如果我们们了解字理,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就能及时把学生的无理分析和“奇思妙想”引导到汉字应有的内容上来;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就会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神奇和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