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家具城买桌椅,来到一家店,发现老板娘正在给女儿辅导作业。好家伙,只见妈妈正撕心裂肺地吼叫,桌子拍得砰砰响(居然没有坏,这就是我去这家店的原因)孩子是声泪俱下,作痛不欲生状,见我进去,老板娘才收了表情,孩子也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这不得不让我想起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为什么家长辅导孩子如此痛苦?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开个玩笑^_^)?有的家长会说因为辅导自己的孩子,关心则乱,所以心乱如麻脾气暴躁疏于沟通,最后搞得双方都甚为痛苦。我不否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主观原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大部分是由于家长辅导方式不得法造成的,我也见过一些家长辅导孩子甚为得法,做到了辅导作业照样“”母慈子孝。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帮家长们分析一下辅导孩子的几点误区。因为多数家长都只辅导孩子小学阶段的作业,所以我也以小学阶段为例分析:
一、学习的内容那么简单,我怎么会辅导不了?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大学生一枚,那么简单的题,还不是手到擒来?我要说的是,正是由于这种想法,有的家长觉得知识点so easy,于是在孩子面前居高临下,指点江山。对这样的家长,我只想说,有本事你去辅导高三的理科数学去,别在小学生身上找优越感。
作业辅导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你了解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吗?你知道孩子学了哪些知识,他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吗?你会用孩子听得明白的话讲题吗?你知道孩子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吗?其实在辅导孩子这件事情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学问,只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罢了。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讲这些有点玄的道理没有用,那我就用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吧。
有一次一位一年级同学的妈妈问到我,她给孩子讲十几减几,要借位的减法,怎么讲孩子都不明白。我问她怎么讲的,这位妈妈也想了办法,她说,比如12-5,我让他伸出五根手指,然后从12倒数,每倒数1就放下一根手指,手指放完了数到几就是几。其实从这个妈妈说的方法可以看出,她也是很尽心,方法是很不错,但是可能和学校讲的方法不同,孩子不理解,或者是倒数对孩子有难度。于是我就告诉这位妈妈,要不你回去这样试试,把12拆分成10和2,用10去减5得到5,再加上开始分出来没有用的2,算出最后结果。妈妈听了说回去试试。后来妈妈在微信里面告诉我,这样一说,孩子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上面这个例子中的题目够简单了吧,但是孩子就是听不懂,关键原因就是有时候家长讲的方法和学校的常用方法不同,孩子产生不了共鸣,肯定听不懂,你要知道,孩子在初次学习借位减法之前,对10的拆分已经滚瓜烂熟,就是我们常说的,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这种,所以学校教学一般会先用这个方法而不是倒数的方法。
家长在教学这件事情上不明白的地方其实很多,我建议打算挽起袖子辅导一下孩子的家长多和科任老师沟通。我见过一些父母都是博士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功课辅导上,也经常请教老师,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辅导孩子照样“母慈子孝”。
二、这道题用方程很简单嘛,你看。
有不少家长给孩子讲应用题,动辄就用方程,因为他们觉得方程是正向思维,很简单呀,为什么孩子不用呢?
首先说说那些四年级以下就让孩子用方程的家长。北师大版教材是四年级才初次接触方程的,并且一开始没有用方程解应用题,所以真的不要那么急着用你擅长的方程了。即使是五年级,我也不建议大家动辄就用方程,原因有二:
第一是因为方程的抽象性。家长之所以觉得方程简单,是因为你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并且当年你学习了初中的内容。对多数的小朋友而言,方程中使用的未知数x简直犹如鬼魅一般的存在,看得见,摸不着,不知道在题目中该如何去把它当作一个已知的数字去计算,他总觉得这是一个未知的数。不要说小学的小朋友,我每年在教初一同学字母表示数这一章节的时候都会有不少同学在用字母进行运算或者是表示某种量的时候出错,并且我一旦把题目中的字母换成具体数字,又都能做对了。马上有家长会说,那这样不更应该提前给孩子多接触x吗?其实不然。低年级的同学思维上有局限性,有些东西不是强行灌就能灌进去的,思维没有到那个点上,事倍功半。就像我们如果要问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2+2等于几,会说,你有2个苹果,我有2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一样,年龄越小,越要具体,不能太抽象。不排除有部分同学数学思维好,小时候就有不错的抽象思维,但这一定是少数。对多数同学而言,随着年龄增长,才能逐渐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
第二是因为算术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我们都知道,算术方法是逆向思维,而方程是顺向思维。通过算术方法的应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初中以后更好地掌握证明题一类的题型,还能让孩子灵活运用各种数量关系,这其中就包含了简单的函数思想。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速度✖️时间=路程,通过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看出速度不变,时间花得越多,走的路程就越长;时间不变,速度越快,走的路程就越长。但是路程不变的时候呢?关系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我们需要通过乘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写出路程➗速度=时间,这样才容易看出当路程不变的时候,速度越快,时间就花得越少。这是和孩子们之前学习过的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是契合的。除此以外,在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往往还涉及到更多的思维方法,如假设法,整体法等,这样多样的思维方法都会出现在这个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我们常问,多样化的数学的思维是怎么建立的,就是这样建立的。
所以我建议家长朋友,可以多让孩子去用算术方法解题。即使孩子方程已经掌握得不错,我也建议家长辅导孩子练习的时候让孩子尝试一题多解,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都用一用。
三、小学数学这么简单,我当年数学也没怎么花功夫,也不像你学得这么费劲,学得这么差。
这条不是家长辅导时行为上的误区,而是心理上的误区。很多家长辅导孩子时心中会遥想自己当年,雄姿英发,谈笑间,题目灰飞烟灭。社会心理学一直强调,人会不经意在记忆中美化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句话说得好,旅行只有在回味时才是迷人的,所以建议家长们最好不要以自己回忆中的当年去对比孩子,因为那都是你大脑美化过的东西。
更何况还有一点,现在的同学们学的东西,比家长们可要多。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往前走,我们比我们的父辈学得多,我们的孩子也比我们学得多,所以如果是当年的你到了现在,你还能那么游刃有余吗?请收起你的优越感吧,因为你觉得不如你的孩子,真的比你强!
最后附送两道题打击一下颇有优越感的家长^_^。这两道题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因为分别是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题,所以别想用方程。
(二年级题目)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字典,到了书店,小明发现自己的钱还差2元,小红发现自己的钱还差6元,两个人的钱加起来,刚好买一本字典。问字典多少钱一本?
(三年级题目)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3岁,请问,多少年以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请不要1年年地往后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