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作者: 沉默之沙_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6:17 被阅读0次

    欣赏苏东坡的诗,也羡慕其心境。

    读完这本书之后,也发现他的可爱之处。和他的弟弟子由的性格不同,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苏子由生来的气质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在官场上竟比兄长得意,官位更高。虽然二人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子由冷静而机敏,也许因为他不像兄长那么倔强任性,也他不像兄长那么才气焕发、名气非凡,因而在政敌眼里不那么危险可怕。

    苏东坡因为诗句被恶意曲解(被认为有谋反倾向)而入狱,出狱后,依旧无所顾忌,写完后也自嘲自己的无可救药。然而如果条框约束太多,又怎么能够有行云流水的诗句。虽被迫害,但幸运的是皇帝后来不再听信谗言,只说他没有谋反之意,那些诗句更无干系。

    关于苏东坡的诗句,书中这样评价: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

    到后期,苏东坡经历了多次降职及流放,且一次比一次艰辛,从黄州到岭南再到海南。然而其心境却逐渐安宁。幸而死里逃生后,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并转向了宗教。

    关于宗教信仰和现世生活,多少会有矛盾的地方,对此,对这个解读还是很认同的:

    “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启示是,要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此外,分享几段摘抄的诗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h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