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生同样的病,表现的症状总是有差异的,就像我每次感冒咳嗽,吃那几样固定的感冒药就会好,可有一次,我咳嗽不停,感冒药吃了两周都不见好转,直到后来咳出了血,到医院检查出是得了肺炎。同样的咳嗽,背后导致的原因不一定相同。
同样的道理,工作中也会遇到。在承接甲方平台建设的开发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某个具体的功能问题,然后甲方会把这个功能及其具体实现方式告知我们乙方,要求我们按照这样来实现。然而据我们事后统计,这样只治表面不究原因的需求变更,通常在上线之后都会面临再次修改,甚至反复修改。
类似的道理,有没有一套方法来避免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疑惑与难题
我们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疑惑和难题。疑惑,指的是我们对事情的运作机制不清楚,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你想知道的是问题发生的原因,这种问题常常体现为“为什么”。难题,是指我们处于一种棘手的状态,希望有办法摆脱这种状态,通常我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处理,会以“怎么办”的方式提出。
同样的难题,背后导致的原因不一定相同。遇到难题,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难题来解决,往往会留下隐患,因为每一个难题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疑惑。我们想要解决难题,首先真正应该花精力搞清楚的恰恰是难题背后的疑惑。然而,多数人都只会盯着问题本身想办法,却不会去追究问题真正的原因。
看不见的猩猩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叫“看不见的猩猩”。实验中,实验对象需观看一小段短片,片中穿着白色和黑色球衣的两队运动员在向对方球队传球。实验对象的唯一任务,就是计算白色球衣队员的传球次数。影片中间,一个装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进人群中,对着镜头拍打胸脯,大猩猩停留了八九秒,然后离开。实验结果表明,几乎一半的人未能发现大猩猩的存在。追踪实验对象目光转动痕迹的眼动仪测量结果显示,那些声称没看到大猩猩的人,目光也曾停留在它身上,可是他们却没能看见。
当你完全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时,你就会忽略周围的其他事物。当你完全专注于难题的解决时,忽略的往往就是难题背后的疑惑和用户的真实需求。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我们的策略需要发生变化。当问题明确的时候,我们需要退后一步,增加需求的不确定性,为的是在洞察客户深层次需求的同时,能把视野放得更开一些。
方法的调整
拿开头咳嗽的事情举例,常人思维是“如何减轻咳嗽?”,答案通常是喝止咳糖浆,吃感冒药等等。通过上述三步可将问题修改为“为什么会咳嗽?”和“为什么要减轻咳嗽?”第一个问题直指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二个问题质疑解决难题的必要性,跳出框框看问题。相信用这样的方式提出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会让你自己都大吃一惊。
调整后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问题中涉及的解决方案部分暂时去掉,过早的明确解决方案不利于原因的探查;
2.如果是难题类问题,统一改为疑惑类问题,即“怎么办”改为“为什么”;
3.修改第一步的问题,询问问题的目的。
希望这对于你在解决问题上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