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个讨论题的时候,说实话我脑海中出现了好几个女性形象,有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清丽纤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不能认清现实与理想,更不能认清自己的爱玛;有小仲马《茶花女》中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玛格丽特。但我并没选择她们作为我最欣赏的女性形象,我选择了那个生活在桃花源式的湘西小城中的翠翠。
当我读沈从文的《边城》时,就被湘西茶峒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更被湘西茶峒人民的淳朴风气所感染。沈先生笔下的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姑娘,虽然父母早已离去,从小跟着爷爷长大,但是翠翠她并没有走向偏路。在她心里,爷爷就是一切,有爷爷在她就什么都不怕,一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当她情窦初开的时候,生活给她带来的是不知所措,她内心欢喜的是傩送,但提亲的却是傩送的哥哥。在那个淳朴的小镇上,女孩一般不会去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她们内心渴望爱情但又充满羞涩。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这挺适合我们现代的女性朋友,但对处于那个懵懂时代的翠翠来说主动追求爱情是困难的。
翠翠与卡门相比,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姑娘;而卡门是一个能歌善舞、容貌妖艳,性格泼辣又带有某些邪恶的吉卜赛少女。翠翠对待爱情是既欢喜又羞涩;而卡门对待爱情是大胆果敢。翠翠她不知道心上人是否还会回来,终是在渡口等待着那个少年;卡门可以为了自救出卖面相,为了报恩而以身相许,而当感情渐渐消逝后,她会选择离开去追寻自由,当面临死亡和自由时,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自我人格的独立。
其实,中西著作关于女性对待爱情的描写有很大的不同,总体来说,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对待爱情与婚姻的态度比较开放和主动,而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表现得比较委婉和被动。面对不幸的婚姻和爱情,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只会选择顺从和接受,不敢反抗压迫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终身背负封建礼教的枷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敢也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婚姻和人生,而西方作品中的女性较为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