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人坐着轮椅被家属匆匆推入门诊大厅,问诊,来看老烂脚,掀开,脚踝脚被的皮肤溃烂,发黑,散发腐臭味,一看便知是糖尿病足。
原因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所导致的,是糖尿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
家属跑来问:看什么科?
回答:挂创面修复科,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内分泌科再去看一下。
家属继续追问:我们要住院,能不能马上住院?
回答:你第一步还没走,就想第三,第四步的事。先去就诊了再说后续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处理创面问题。
显然分外捉急,心情能理解。
但是,老烂脚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是长年累月血糖控制不好所累积的。
那早干嘛去了呢?!
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有没有按医嘱规范用药?有没有平日里控制饮食结构?等等。
现在病入膏肓了,再捉急也没用啊,亡羊补牢,效果甚微。
再比如,有一腹痛急诊患者就诊,病人疼痛难忍,为了立竿见影,快速见效,医生直接上一支杜冷丁,疼痛是缓解了,但具体问题没查明,治标没治本,反而掩盖病情,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那后果难以想象呀。
所以,这让我联想到育儿这件事,我们的家长在小孩子很小时候,不去花更多心思陪伴他,不去注重父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去自我认知,自我成长,
等孩子上学,读书了,特别是初高中的时候,仅盯着孩子的成绩死不放,考好了高兴,考渣一顿臭骂,施加压力,甚至威胁,考不好别回来等等,
仅仅为成绩,就像仅仅盯着已经腐烂的创面,就像那个没查明原因,直接上强效止痛针的病人一样。能解决问题吗?
捉急要住院,即便住进了全中国最好的病房,最好的医术,也没用了啊!因为错失了最佳的时机。
成绩不好,原因是啥?如何面对和改进?父母有没有自身查原因?怎么看待?如何改进?
就像那个糖尿病足,如果一开始,从心态上重视起来,
从行动上,持续监测血糖,合理饮食结构,按时服药,及时调整,绝对不会出现今天的难以挽回的局面。
虽然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事,但没有比这性价比来得更高了。因为控制好几乎和常人一样,不会损伤体内的脏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维持健康和确保生命的质量。
育儿也一样,从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地方抓手。
因为现在的教育不像从前了,注重孩子们全面发展,培养的是未来型人才。
不是我今天给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一切包揽,你只管读书就行,你有没有给他创造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没有给到他亲自锻炼实践的机会;有没有带他去见识更广的世界,有更多的体验;有没有正向去引导,去鼓励,促进心智的发展;有没有和他一起在学习进步。
父母首先在心态上重视起来,养育孩子的责任重大,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行动上,不断的自我多学习,多实践,多觉知,多总结,多精进,提升教育认知,改进教育模式,
同时一开始尽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鼓励他的天赋优势,培养内在的自信心,自驱力,同时,给他争取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好资源。
你的格局高度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高度,人的个人努力重要,环境也同等重要。
相比只盯着单一的成绩好坏,走得路不一定宽,因为根基不牢靠,情绪波动大,发挥有不稳定,发展的局限性也大。考试最终成了赌一把,而不是真正检验和证明实力的机会。
最后回到本质:其实还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