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笔记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笔记

作者: 乔巧一汀 | 来源:发表于2021-09-29 20:02 被阅读0次

    ◆ 序 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家的魔力

    归家的温馨感和母亲的关爱导致主观时间感变慢

    放慢反而能够收获更多?

    只要我不告诉她,她就可以一直生活在比别人慢5分钟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她不仅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更多。

    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

    ◆ 活在“全部的现在”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唯一永远都不是最好的

    这五种时间视角里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所以反复地卸载微博还是有用的

    虽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这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小,这便增加了当事人转而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近期未来视角下的“抄近路”心态,正面迎接挑战。

    ◆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

    玩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说得是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你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也就意味着你越有富余的时间、精力甚至脑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

    ◆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一旦无法完成,我们又会陷入自责之中,而这种自责本身也是耗费时间的……

    学习

    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学习

    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 从终极问题出发

    我们首先应该搞明白,哪里才是我们心中的“巴拿马”。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从举例来看,有效。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而“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 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

    婚恋拇指法则——“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作判断,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 即刻行动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只要一收到包裹送达的短信,我就二话不说跑去物业那里。虽然与顺路拿包裹相比,我多花了一点时间,多耗费了一些体力,但我再也不用去惦记它们了,它们在我的工作记忆里保存了几分钟就被彻底清空,别提有多爽。

    真理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

    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正面反馈能坚定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则让我们发现新的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学习

    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

    成熟心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意见,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

    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学习

    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

    ◆ 三行而后思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 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旅程。

    ◆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因此,简单地说,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知识的操练,既是一种调用和提取,也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它是深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知识的操练迫使我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境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微的观察,并且致力于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

    ◆ 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学会有意识地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 大脑需要“断舍离”

    每年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闭关,也就是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打搅他。

    写学术论文,千万不要多说废话,最好能够做到每一句都有根据

    警示

    当我们习惯了碎片式地吸收信息,碎片式地表达信息,碎片式地做各种浅尝辄止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头脑、我们的生活就必然是烦琐、冗余和无所适从的。

    ◆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潜意识会帮助我们思考,即便在我们不主动去想一个问题时,它也会非常“勤奋”地为我们工作。

    有点神奇

    你要尝试让自己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把负责监督的小人关掉,让那个负责生产的小人自由发挥。

    混乱是秩序的另一种形式。

    ◆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

    “视觉理解是教导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当我们思考一个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时,如果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么可能意味着这个答案并不周密,只顾及了问题中的某个侧面或者局部。

    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密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他尤其要在交流中关注盲区,也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这样他就能在交流中收获新知识。

    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所以后天掌握的能力更重要,象征着无限可能。

    管理能力是后天掌握的一种技能,而不是先天具备的禀赋。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

    木桶效应是错的

    基于岗位要求找出最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弱点,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具备突出的优点比他没有明显的弱点要重要得多。

    基于岗位要求找出最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弱点,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具备突出的优点比他没有明显的弱点要重要得多。

    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哪怕只有一项)对个人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顾后、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

    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

    学习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是热情有余,少了一些冷静踏实;急于求成,少了一些耐心细致。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从经历中总结出了七条人生经验,其中第一条是“追求完美”。

    事事都追求完美的问题是,忽略了每个人所具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所以要想一丝不苟地做事、把事情做到完美,就必须进行取舍: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也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

    警示

    万万学英语的中国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原因可能并不在于他们的时间花得不够,或者天赋不行,而是没有胆量和勇气去挑战高难度的学习任务,让自己停留在常规性任务里

    ◆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最好的状态。

    如果我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死循环:了解不够导致兴趣不足,而兴趣不足又无法加深对它的了解。

    人总是喜欢轻易地作评判、下定论、贴标签,用过于简单的概括来代替细致深入的观察。

    死循环:由于了解不足而判断失误,而判断失误又妨碍了深入了解。

    急于求成的心态,常使我们浅尝辄止或者妄加评判,消耗了我们原本就不多的耐心,使我们离“真正的”兴趣越来越远。

    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别是自主的需要(autonomy)、能力的需要(competence)和归属的需要(relatedness),如果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人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其中自主性非常关键,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出兴趣。

    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你就是创世者,对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有最终决定权。如果捣鼓得足够好,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

    所以,让自己变得独特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从优秀到平庸的过程中,其实有一样东西没有变,就是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在似乎不可避免地寻求着他人对自己的认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oj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