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

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3-11-20 10:21 被阅读0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首先从题目本身来看,这一章在讲知识运用的问题,教师教给学生事实性知识,那事实性知识是否能被学生理解以及应用,并且概括出抽象的真理(精彩观念的诞生)。事实和解题背后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在理解,运用基础上的记忆才能触达抽象真理。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的记住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通常会概括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那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___要让识记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而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有经验的教师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例如:二年级语文课本《寒号鸟》一课中,有一个新词___得过且过,孩子们不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___今天中午妈妈没有做午饭,我和妈妈吃了几块饼干当做午饭,这顿饭就算是对午饭的“得过且过”。学生马上就理解了原来这个词的意思是:随便应付,马马虎虎混过去。于是学生又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的句子,充分了解了这个词语的应用语境。学习这个词语的过程中,学生便是在思考应用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个新的词语。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___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小学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学生是怎样掌握抽象概念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这几天辅导女儿五年级数学题___两辆汽车相对而行,在离中点八千米的距离相遇,已知甲车速度和它们行驶的时间,问乙车速度?女儿是知道路程公式的,但是因为她关注了应用题里的一堆数字而并没有厘清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没有动笔画图,因此计算时出现了没有连减两次八千米的问题。观察那些做对题的学生,他们总是先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例如思考本题的三个变量,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个变量发生了变化?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思路清晰且不被数字迷惑,规则,定理可以灵活应用。

    在观察了大量儿童的学习困难遭遇后,苏霍姆林斯基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或代数上的学习落后,是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难以捉摸的缺点可能指学生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在运用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而且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语文这门学科也很重要:从某种意义来讲,语文学科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与各科都有联系,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总之,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孩子们对于抽象真理,概念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学生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其实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无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学会写的字还是规则,定理……都保持正确,需要老师足够的用心,足够细致地,谨慎地对待知识的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pj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