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会战发生于1813年10月,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率领18万军队与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瑞典等各国组成的三十万联军苦战败退。因参加国家众多也被成为民族会战。这对拿破仑来说是一场致命的失败,三万七千人死伤,三万人被俘虏,其中包括三十六名将军。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弹药车,三百门火炮和四万支步枪被联军缴获。虽然拿破仑之后仍然坚持战斗,并在劣势条件下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但经受莱比锡可怕的艰难后,这些胜利已经无法改变结局。1814年4月拿破仑宣布退位,反法联盟取得胜利。
本文主要分析莱比锡战役失败的原因及战役结局造成的影响。莱比锡战役发生的前一年,及1812年,拿破仑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征遭受了惨痛的失败,五十七万人非死即伤,仅有三万残兵败将返回巴黎。这场失败燃起了欧洲诸国摆脱这位巨人压迫的希望,俄国,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组成了空间庞大的军团,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他们认识到了这位天才的可怕,所以在这场豪赌中,他们抛出了所有的筹码。而拿破仑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兵力捉襟见肘,财政枯竭,他威信受到动摇。
现在来说一下,拿破仑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新组建的军团缺乏作战经验,步兵稍加训练和鼓舞尚可,但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无法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要,且不说骑兵需要长期的训练,就数量而言,由于几乎所有的战马都在俄国暴毙,法国统治区能用于作战的马匹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数量。大量火炮和炮弹被丢弃在俄国,匆忙制造的炮弹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且在数量上也不能保证满足作战的需要。这只是表面的困境,心里上的创伤其实更为严重,他的统治建立在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民的支持之上。征俄的惨败给他的丰功伟绩蒙上了阴影,巨大的损失削弱人民的支持。他必须在未来的战斗中不断取胜,且在过程中不能留下丝毫处于弱势的印象。政治上的考虑影响了军事上的发挥,莱比锡战役既是恶果之一。他在局势变差时拒绝撤退,原因是害怕给人留下战败的印象。
1813年,内依元帅充当了皇帝的左膀右臂,显而易见他在1813年的表现相当糟糕,他指挥的军团应执行占领柏林,至少牵制北翼敌军的任务,可他却被联军击败,仅一个下午就损失了超过两万人。在莱比锡战役中,他让数万预备队奔波一天一枪未发,被后世认为是严重的失误。而内依元帅被重用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他在征俄战争后期英雄般的举动可以提起整个国家和军队的士气,否则在能力上讲,达武元帅无疑是更合适的人选。
另外根据总总文献记载拿破仑在1813年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这无疑影响了他的发挥。
战役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法国元帅,拿破仑的妹夫那不勒斯国王缪拉不久后与联军议和,调转矛头进攻他的祖国。对法国而言,财政,兵源,储备及对胜利的信心都到了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冰点。而对欧洲各国而言,他们用鲜血赶走了给他们传播革命思想的暴君,并开始学习他的方式来迎接新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