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中国100名将

作者: 王威 | 来源:发表于2016-03-28 10:14 被阅读595次

    首先要有标准。

    第一个标准:实战。

    越是残酷的战争,诸如改朝换代的战争,异族大举入侵的战争,越挑战天险的战争,越考验后勤能力的战争,越是以少当多的战争,越考验名将的能力。

    第二个标准:战略

    越是一流的军事家,越是能遇见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是能整合所有的政治力量转化为军事力量,进而对对手形成碾压。

    越是能在弱小中壮大发展自己,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类的名将基本上开国君主级别的,再不济也得是诸葛亮这样能预见三分天下大势的。

    第三个标准:战术

    发明出具体的战法、推广新型的战术,也包括完成写出各种军事理论专书,此类的将领,也可勉勉强强视之为名将。

    但是战术又有细分,如果是完全打的以依托坚城和国力的有限拒止的防守反击战的将领,我会无视。

    所谓的军事战争能力,至少要体现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之上,长于攻或短于守,短于守或长于攻的,都不配列入此榜单之中。

    根据以上的标准。

    现在从中国历史开始罗列名将了。

    西周时代

    1)姬发,以小邦周吞并大邑商。

    2)周公,发动东征,平定三监之乱,继而东征,于践奄之战役后鼎定天下。

    姜尚由于文献资料太少,无法判断其战场上真正指挥水平,存而不论。

    春秋时代:

    春秋前中期战争都不惨烈,几乎都是贵族礼仪化战争,出不了什么名将。

    到了后期,勉强有两个。

    3)伍子胥,以孤臣而帅异国之军入侵故国楚国,并打下强大的楚国的国都。

    4)孙子,这个就不介绍了。

    春秋之所以不出名将,是大环境决定的。

    建议大家阅读我写过的相关文字《春秋时代车战简论》

    开始残酷的战国时代了:

    越是残酷的时代,越是决定政权王朝生死的时代,越是出名将,这是铁律。

    5)吴起,这个大家应该也没意见吧。第一次搞职业特种兵团魏武卒。

    6)孙膑,围魏救赵的大战略一出,几乎对后世任何分裂时代的战争产生影响。

    牛在牛在“攻敌之所必救”

    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战国大争时代,他居然能在他命终之前,几乎将赵国领土翻两番,奠定了天下唯秦赵足以争天下霸天下统天下的基本盘。

    要记住,赵国的地盘可是取之于日后为患秦汉的北方游牧民族啊。牛。

    8)乐毅,这个肯定是要入名单的。

    但是相反的田单考虑了一下,还是算了。因为田单的复国比乐毅以弱燕吞强齐而所施展的韬略不是一个档次的。

    9)赵奢入选。他有非常精彩的战役案例,就不介绍了。如果赵奢在,长平之战是大有悬念的。

    相比较而言,廉颇比之大为不如。他属于典型的防守反击型的将领,而且连将相和的道理都要别人教,就舍弃了。一个武将,如果不明白自己在战场上成功,必然朝中有人坚定支持的,而且还得罪之的,在军事谋略上必然走不远。

    10)白起,这个大家肯定没有异议。

    11)王翦,舍弃了蒙恬。并楚之战,是最见其预见力的。楚军之强大,乃在于六国中唯一保留族军制。日后亡秦的依旧是楚人,可见楚国是多么难啃的硬骨头。

    12)李牧,属于典型的攻守兼备的名将。在多次实战中得到考验,有他在,赵国能不能亡国还是有悬念。

    有位同学质疑何以选赵奢不选魏无忌。

    其实答案在《史记》一书说的明白——

    (魏无忌)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史记》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史记》

    大家看明白我不选魏无忌了吗?

    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由于先秦文献较少,所以战国天下大争,本该有更多的名将被记载下来。但是可能是司马迁无法兼顾,好多人的事迹不显。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三大分裂时代是最出名将也是最考验名将的时代。战国入选的如此之少,完全是因为文献的缘故。我这里也不凑数了。

    秦统一不久,马上就进入楚汉争霸的格局。

    在这短短几年间,三位牛人肯定大家也是无异议的。

    13)项羽

    14)韩信

    15)刘邦

    有些人在评论区对刘邦很不感冒,大约谈几点理由吧

    项羽可是神将。他是军神开挂一样的存在。

    在整个楚汉相争历史上,能够正面扛住他的,也就刘邦。

    韩信靠的是锁死了项羽的机动力才告成大功的。

    刘邦会逃,每次死里逃生,最终完胜,这也是军事水平。军事上叫做保存有生力量。

    逃都不会逃,逃的不够快,都是会改写历史的。

    刘邦每次逃的无比果断,证明他对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相反,百战百胜的项羽最终一次逃不掉,就挂了。

    这三位大家都熟悉,就不废话了。

    西汉统一之后,第一军事名将则是来自于异族匈奴

    16)冒顿,统一北方不说,还把刘邦这位老将困于白登。并逼迫新兴西汉王朝接受城下之盟。

    17)周亚夫,一个妙手就平定了七国之乱,打蛇打七寸,这样的见识,再加上抗命的坚持都是至为罕见的。

    18)李广利 可能这个人大多数不得好评,但是他前期战功不错,而且组织有效的大军团作战。

    大军团组织不难,但是远征万里绝域,则必须有超凡指导能力。以后世隋炀帝比较之,三征高丽无攻,即可知对外战争,大兵团组织何等之难了。

    19)卫青

    20)霍去病,这两位几乎不存在争议性。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汉人发威的时代,其中将领迭出,广为人知的尚有李广和李陵,这两位固然生平事迹丰富,但是在战场上的战功也不过尔尔,就不收入了。

    21)赵充国 这个人多数人应该是不知道,乃是汉宣帝时代的人物。建议大家阅读他的传记,必有定论。

    22)陈汤

    皇汉都熟悉的人物,我就不讲了。其实他的同僚也是有大功,那个被他的胁迫的上司叫甘延寿,希望大家记得。

    西汉就这么结束了。

    王莽篡位,搞了个新王朝。

    然后民变封起,镇压民变的过程中,有个叫田况的人,也是相当牛逼的,不过考虑到他没能被王莽重用,发挥出所有的潜力,也就忽略了。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要是由田况主持军事,负责平叛,新王朝也许覆灭与否当两说吧。那也就没有东汉王朝什么事了。

    23)刘秀

    24)吴汉

    其实在这个名单上可以塞下很多名将,诸如岑彭、耿弇、冯异等等。

    但是考虑东汉王朝崛起之速,统一之顺利。再加上前四史的简约记录风格,非要硬说这些人有多牛逼,也没必要,存而不论吧。不知为不知。

    25)马援

    他有识人之明,识君之明,知道什么样的君主才能发挥他的能力,这点是多数没头脑的将领没有。他在平定羌乱上立大功。

    不过在他中国多数普通人的心中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他是老将,这比较吊诡。所以文人写文章,都不忘用这个讨厌的梗,让人神烦,完全是歧视老年人啊。

    26)窦宪

    类似李广利。勒石燕然。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吧。

    27)班超

    这个不介绍了。

    28)段颎

    东汉末年的神将,董卓的顶头上司,指挥的东汉末年最强力的西凉军团。

    不过他平定羌乱的结果,使得东汉王朝破产,间接导致三国时代的开启。

    但是军人只言战,不言和。

    段颎留下了一直牛逼的军团,改变了历史。

    第二是他在战争中,斩首至三万八千余级。

    第三,羌乱一直是困扰整个东汉王朝的问题,与东汉王朝相始终。

    段颎搞定了羌乱之后,西北羌人对后世中国也就不再有太大的威胁了。

    第四,中央财政对段颎的支援并不好,同时当时的西北羌地乃是未开发之地,羌人对汉人充满敌意。

    不过,大家要是不开心的话,可以把他拿掉。这个人纯属我个人喜欢而已。

    好了,精彩的三国时代开启了。

    记住,三国是一个远远比战国更残酷的时代。

    人口损耗高达90%,也就是说,在这个乱世,十个人中只有一个活下来。

    所以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简直是神将倍出啊。

    列的人名多了,大家别不服气,参考标准第一条。

    29)袁绍

    袁绍在三国演义里头,被污名化了。

    他虽然有好家世,但是他真的是白手起家。最初连一州之地都没有。

    有了点资本之后,迅速滚动投资,成为三国初期地盘最大的大佬。

    其实他的总体战略是对的。先整合北方,特别是他灭掉公孙瓒等人的战役都是可圈可点。

    可是说,整个三国前期,最有资格最有能力统一天下,本该是袁绍的。

    结果官渡被历史的偶然性给翻盘了。

    其后又早死。如果他多活二十年,北方未必是曹操的。

    但是历史不能假设。尊重一下这位失败的名将吧。

    很多同学不理解袁绍这样四世三公的人居然也叫白手起家。

    这个呢?在乱世,首先你得有军队和地盘,没有这两样东西,其他都是虚的。

    论家世,袁绍能牛逼的过汉献帝,不能吧。

    袁绍所谓四世三公,能比的过汉献帝的天子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呢?

    在乱世,这种虚名,只有枪杆子在手,有地盘的情况下,才有翻倍的收益。

    记住,袁绍反董卓之后,起点是挺差的,既没有军队也没有地盘,比吕布还不如的。

    比当时很多割据北方的各路诸侯还不如的。

    最终袁绍全盛时期的地盘,大于蜀国。而袁绍的地盘,是真刀真枪取得的。

    大家想一下即便曹操官渡取得大胜,也不敢去欺负袁绍,而要等袁绍死了之后,才统一北方就知道袁绍有多牛逼了。

    袁绍活着一天,北方还不知道属于谁的呢。

    对手的畏惧,足以彰显袁绍的真实军事实力了。

    30)诸葛亮

    我更愿意把诸葛亮摆在曹操刘备孙权之前。

    他在天下未定之时的隆中对,其预见性之高,简直让人觉得是穿越开挂作弊。

    最后,主政之后,他以最弱小的蜀国,一而再的挑战魏国,而且还是在失去荆州的情况下,从最难出师的蜀道进击中原。

    他以攻为守,保证了终他一世,蜀国不亡。

    其军事家的地位是一直被低估的。

    31)刘备

    很多人的心中,刘备可能是无能的人。

    但实际上,他的作战能力,而对整个战场大局势的预判性是相当强的。

    在没有超一流的军事谋略之下,他在每次残酷的实战中都能生存下来。

    逃命,而又能东山再起,最终奋发,不仅仅是政治能力,也确实是他一直在打战,打出士气和军威,才能团结部队。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很多军阀都是一次被击垮,即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不是仅仅靠刘皇叔三个字就能混饭吃的。

    虽然他有夷陵之败,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他也有汉中大捷。

    弱而能逃,逃了而能复振,刘备一生,可以说是三巨头中运气最差的,但却是最坚挺的。这样的军事指挥指导能力,是远胜于魏国吴国旗下的名将的。

    什么张辽啊之类,真要放手对博,在同等资源的情况下,未必能赢得了这位汉先主。

    32)曹操

    这个就不多说。

    33)司马懿

    34)邓艾

    吴国这边,也不多列了。

    33)孙策

    34)周瑜

    35)陆逊

    36)孙权

    孙权很多人不喜欢,甚至给他一个外号,渣权或孙十万什么的。

    但是注意了,你要是看《三国志》里头的孙权。前中期的军事决策,几乎每一次都是英明神武的。特别是高度的预见性是尤其恐怖。

    每次在形势转变的关头,都把握先机,无论是联刘抗曹,还是偷袭荆州,还是对曹丕称臣,又或者是和蜀国联手合攻曹魏。

    他军事生涯最大脑残,是派兵去辽东。

    孙权六次统兵攻打合肥,他的军事风格和诸葛亮一样。

    也是以攻为守。

    并且每次进击都没有造成自身的太大的损失。

    军事讲主客,孙权能在每次战役掌握主动权,并保存有生力量,不是名将,是做不到的。

    客军是处于劣势的,他能明锐果断判断每一次战争结果,使得国力远胜于他的魏国不得不一次一次处于防守之态势,迫使魏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紧急战争动员,消耗了魏国的国力。

    再有一点,孙权的六出合肥,可能是三实三虚。

    由于吴国史书资料少,陈寿只能根据战报撰写,但是孙权不可能每次都出动吴国的真正实力。

    他的军事目的,就是袭扰。配合蜀国。

    如果蜀国那边有大的进展,他就发力。

    但是事实上,诸葛亮也是每次无功而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来自曹操军事天才级的评价,在乱世中,绝对不是乱在孙权只有政治能力之上的。

    在至为血腥和残忍的三国时代,只能以最小化的方式罗列这些人了。

    其实在这个名单上,本来想加入皇甫嵩的。但是考虑到文献上并无黄巾军的作战实力记载,只说声势浩大,三十六方,类似这种自组织的农民起义,由于其坚持时间不长,是以也就对皇甫嵩入榜能力打了个折扣,舍弃了。

    这个名单中,还有一个比较可惜的人物,吕蒙,这家伙死的太早了。不然夺荆州简直是干的漂亮。

    夺去了荆州,等于是同时遏制了魏国和蜀国。整个军事行动处理的有丝一般顺滑啊。

    如果是谋臣榜的话,诸如贾诩、荀彧等人都是必列。这里也不表他们了。

    晋王朝建立了,并不是没有开国君主就能入选的,司马炎没份,灭吴国的羊祜、杜预等人也没份,为什么呢?因为东吴太容易攻打下来了。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战役。

    西晋之初八王之乱爆发。

    乱世出英雄啊

    在这个乱世中,排位第一的,我给了这位同学

    37)王猛

    38)侯景,前半身实战经验无比丰富、多次翻覆,最终居然以叛将身份攻陷了建康。可谓南北朝第一枭将。

    39)刘裕

    40)石勒

    41)冉闵

    42)赫连勃勃

    以上四位大家不会有太大争议吧

    43)尔朱荣

    44)陈庆之

    其实陈庆之是相当虚的人物,可能南梁的胡夸文风导致各种吹牛战报而塑造出来的神将。

    但是扣除水分来说,其机动作战能力也是古今一流的。

    45)韦睿。

    这个人名大家不熟悉,我也不解释了。稳打稳扎。很要命的打法。

    46)拓跋焘

    这个争议性当也不大。

    北魏分家之后,出来的两个牛人。

    47)高欢。

    48)宇文泰。

    基本上,整个北方血腥混战,能称帝,能站住脚的,都是名将中名将。

    人物太乱,我就不按照时间排序了。

    大家知道这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即可。

    49)石虎

    战斗力惊人,而且杀戮至为疯狂。

    50)慕容恪

    这个也是开挂作弊的人物,估计大家不熟悉。

    51)慕容垂

    复兴了燕国

    其实苻坚这个人物本来要收入的,但是想了想,他的本事是王猛给的。

    王猛一死,他就没能振作。可见他本身军事能力是不行的。

    曹操也像苻坚有赤壁之败,但是曹操很快就满血复活了。

    至于南朝这边的将领,基本上在搞内战,而且打的还相当难看。

    偶尔有北伐,也是白搭功夫。虽然也有一些灭国性的战役,但是不能巩固战果。总之南方人文弱,守的本事有,攻的本事差。

    什么谢玄、桓温、刘牢之、檀道济完全没法和北方群雄比,生死之博了,有些将领还优哉游哉的各种装贵族风流,就不入这个榜单了。

    相比于北朝,南朝主要还是宫廷政变还有各种兵变的方式改朝换代,所以也难以体现将领的军事才能。

    总之,实战检阅名将。

    大家看到这里,会有很多争论。

    为什么有些人入了,有些人甚至有灭国之功。比如灭了东吴的王浚为什么没有在这个榜单。

    这是因为战争的强弱形势发生变化了。

    在晋国灭了蜀国之后,和天下之力,吞并东吴已经是举手之劳。

    这同后世蒙古取得四川之后,灭南宋一样,难度大大降低,于是王浚就不入榜单了。

    越强大的对手,越考验名将。也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明朝的袁崇焕会入榜的原因。

    考虑到袁崇焕面对的对手,是后来灭了大明的清王朝。

    领军的是完整吞掉整个大明军团建制,使得大明丧失出击能力的努尔哈赤。

    袁崇焕是能入榜的。

    再有一个标准。

    就是政治环境民族问题。

    为什么五胡乱华的北方多名将,而南方少名将。原因在于北朝的民族矛盾更加突出尖锐不可调和。

    刚刚灭了一个鲜卑人的国家,有用吗?另一个鲜卑人的国家又建立起来。

    这种民族矛盾已经打了死结的年代,所有人都不可能有侥幸之心,所有君主都是枕戈待旦,因为一不小心,就被灭了。

    强如后秦的苻坚,被灭的过程,也是很让我们后人哀怜的。

    但,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在这个标准里头,也是为什么段颎、左宗棠能够入榜的原因,一个平定羌乱,一个平定了回乱。

    这种都是你死我活的生存之战,双方都毫无退路可言的。

    再补充一个入榜的标准。

    很多名将,无论是开国之君还是官二代,在乱世之中,都是白手起家。

    他们可能最初并没有想到要成为职业的军人。

    但是却不得不拉起一支小队伍,由弱小而壮大而发展。并将这只队伍打上自己的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岳家军,杨家军、戚家军。

    但是即便如此,岳飞、杨业、戚继光、曾国藩要入名将榜单,也是很悬,因为他们身后都有一个朝廷以国力在支撑他们。他们固然也要自己筹饷。但毕竟难度大大降低了。

    而在三国、魏晋时代,多数的将领都得上马领军,下马治民。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时刻,在高度紧张的危险环境下,艰难的生存下来。

    相比较而言,戚继光真的是太轻松了。

    筹饷,养活军队,壮大军队,训练军队,这从来不是政治能力,也是军事能力。

    将兵,也要将将。

    韩信级别的神将何以能做到领军多多益善呢?

    那就是因为他即便偏师一旅,即便单独开辟战场,也能解决军饷问题,解决由弱小而壮大之时冒出来各种问题。

    那种太平时代,朝廷直接给你十万一百万去血拼的当然也出名将,但是毕竟难度大大减低了,也就在名将榜单减分了。

    但是真正属于名将中的名将,都起码具备将自己队伍一手带大壮大的能力,也无惧这一考验,这就明显属于加分项了。

    楼下有人曾经问过中国十大元帅和国民党黄埔系名将比谁更牛逼。

    结果是很容易答出——谁开辟了敌后根据地,谁能在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生存、壮大,并建立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队伍。

    以此为准,国民党黄埔系的所谓名将也就不过尔尔了。

    好多同学问了一个好问题,既然开国君主能入,为什么秦皇汉武不能入。

    我就一句话——没有文献证明,这两位君主亲自领军打过大战恶战。

    继续开列名单了。

    52)宇文邕

    灭了北齐。

    53)斛律光

    北齐名将。

    下来就是隋唐史了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天下,是在北周灭了北齐的基础上。

    由此南北双方国力对比已经强弱可判了,于是也就正如晋朝之灭东吴的过程中一样,虽有有统一之大功,但是此期间涌现出来的名将也就忽略了。

    对手不够强,也是名将的终生遗憾啊。

    是以,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杨素啊这些人,其实在魏晋南北朝大争时代,也就不过尔尔了。

    在名将的评选上,我们永远推崇实战派,永远推崇能够以弱制强,以少敌多的名将,而不是相反。请大家记住。

    隋末群雄并起,能够进入这个100名将榜的。

    我就列上这么几位吧

    54)李密

    55)窦建德

    运气太背,也是袁绍类型的人物啊。他全盛地区地盘也非常大。

    这也凸显了乱世之中,君主领军的危险性。

    这是因为在乱世之中,把自己的军队交给别人去指挥这种事,简直是高风险的行为。

    刘邦之用韩信,也就侥幸在韩信没有背反。

    刘备之用吕布,结果就是失去徐州。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在乱世之中开国君主,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本身只有政治能力,而没有高超的军事能力,往往会被随时撸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三分天下,曹操、孙权、刘备都入榜的原因。个个都是亲自领军,久经考验啊。

    只有显示出领军能力,底下人才不会起投降乃至于谋反政变的心思。

    以孙权而论,因为他即位之初,根本没有军事上的经验,因此朝堂上议论,全是投降派的声音了。

    56)李世民

    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慨叹其运气为古今第一的神将。

    好多次都自带主角光环死里逃生,要是像窦建德一样出个偶然性,历史上也没唐太宗这号人物了。

    57)李靖

    这个必无争议。足以入中国十大名将的人物。

    58)侯君集

    59)王玄策

    60)高仙芝

    61)郭子仪

    郭子仪很可能大家不喜欢,他老是打败仗,老是崩溃,但是他真的是屡败屡战,最终中兴了唐王朝。

    他是在劣势的情况下实现翻盘的,值得尊敬。

    不要羡慕那些所谓百战百胜的名将,事实上,那么完美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对手太弱。

    而郭子仪,则很悲催的以最脆弱最松散的军事联盟战胜了盛唐建国一百年来精心培育的至为强大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军团。

    62)安禄山

    63)史思明

    64)李晟

    这个估计大家不熟悉,建议大家补课,我个人最喜欢的唐朝名将。

    晚唐的藩镇割据进而五代十国,又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名将辈出的年代。

    简直犹如繁星一样璀璨,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受益的更是乱世中得利的名将。

    65)黄巢

    66)朱温

    67)李克用

    68)李嗣源

    69)郭崇韬

    郭崇韬很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读五代史的时候,每次读到他的名字,都是悲怆满怀。

    70)耶律阿保机

    71)耶律德光

    契丹人算不算中国人呢?应该算。

    72)柴荣

    73)赵匡胤

    在这个榜单上,要不要把诸如王彦章、高行周、刘知远、石敬瑭等人列进去呢,没法列。

    因为类似的将领,在整个五代简直是多如牛毛啊。特别里头还有个我特别喜欢的刘鄩。外号叫一步百计。也是非常牛逼的将领。

    但是有什么用。在五代,还有南方的各种小朝廷,但是也和南北朝一样,南方文人撕逼的水平高度北方文人无法企及,但是北方武人打战的高度,也是南方武人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是因为河洛之地、华北平原从来是名将的试炼炉,在那样开阔的地盘上,根本无所谓的战略缓冲可言,乃是四战之地。

    综而言之,没有在北方战场中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血战,正常很难入榜为名将。

    中国人读历史,也往往会有一个虽然不算是完全正确,但大体不差的判断,就是江淮以南的南方人在军事上正常打不过北方人。

    74)曹彬

    灭了南唐。决定了天下一统。

    75)赵光义

    很多人因为赵光义打了败仗,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看不起他。

    其实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五代因为失去幽云十六州,导致中原无险可守,而在主动出击无效的情况下,就得解决一个问题,怎么守,怎么将中原四战之地的劣势转为优势。

    所谓的中原,就是地理平整而开阔,适合派兵布阵。

    于是赵光义一生,至为热衷于研究阵图,其后历任北宋皇帝、名将对于阵图创制可谓的层出无穷。

    这种热衷研究阵图的结果,让北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丧失秦汉隋唐以来对北方游牧民族主动出击能力,后来又为明朝所继承,

    这种建立在依托坚城、后勤补给丰富,以国力为支撑的、只能打有限拒止的防守反击战的战略思维一旦发达了,就使得中国汉人失去了大战略的想象能力。

    戚继光的兵书上的什么鸳鸯阵啊之类,就是这个玩意儿。

    为什么戚继光去镇守北疆,第一注重的就是修长城。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明朝后期,以庞大的国力,却一而再的受辱于蒙古也先、满清努尔哈赤,就是太倚重长城的作用。

    军事上如果只是一味注重防守,就会丧失进攻的先手,这和下围棋是一样的。

    一旦失去了先手,就无法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丧失了以我为主带动、牵制敌方的战争节奏。

    总之,类似阵图之类的玩意玩的太好了,就导致宋明两朝,在军事上非常内敛,完全是只能被挨打,只能防守。

    一旦出击,必然倒霉,倒大霉。比如北宋远征西夏,比如大明困于土木堡。

    赵光义虽然在军事战争实战中表现不佳,但是考虑到他对中国军事理论的丰富,其战略思维一直为后世中国人所沿袭并发展,他对多兵种的协调之重视,是前人即便有也没有完整总结,是以也就入榜了。

    76)李元昊

    西夏开国君主,党项人,算不算中国人呢,应该算。

    77)童贯

    绝对名将。

    整个北宋王朝太平时期的唯一名将。请大家不要被《水浒传》误导了。

    由于北宋自真宗而后,基本上确立的对辽和西夏的岁币政策,因此三方即便偶尔有战争,也都不是灭国之战,生死之战,也就很难出现所谓的名将。

    中国小说里头对于杨家将、折家将、种家将的吹嘘,都是言过其实的,一概不入榜。

    再有就是北宋灭亡之时,出了主战派李纲一度挽狂澜于既倒,这样的人物应该入榜吗?不应该。

    类似的将领还有于谦。

    这种依托坚城首都的防守反击战,考验的是百年的文官制度,整个王朝的社会动员能力,而不是归功于李纲和于谦的军功。

    他们的贡献很突出,突出在政治组织上,至于军事作战的才能的体现,要攻守兼备。李纲和于谦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北宋灭亡,南宋开启。开国君主赵构主政期间,多出名将。

    很多人痛恨赵构,却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南宋名将,都是赵构着力培养出来的,他的用人之明,可谓是不弱于刘邦,而一旦功臣影响到他国事决策的判断,他对功臣杀戮之果决也是可以点赞的。

    由于文献上几乎没有他亲自领军打战的记载,也就不列入了。

    赵构的战略性眼光还是很厉害的。他的谈和,应该是综合了自己赌桌上所有的筹码而做出审慎的判断。

    只是这种做法却不为后世爱国者所喜,认为他是卖国,其实他卖的不过他赵家的产业而已。在前文明时代,所谓的爱国,是少数上层贵族士大夫的责任,不是全民的责任。

    要等到一战二战,全世界各民族自决运动爆发,所谓的爱国心才涵盖到每个具体的国民。

    议论归议论,赵构不入榜。

    78)岳飞。

    岳飞为什么能入而戚继光不能入呢,就在于岳飞面对的敌人更凶残。同时,岳飞还得完成筹饷,组织、训练军队的任务要比戚继光更成功更庞大。

    组建的出来的岳家军更为众多、战斗力更强。

    而且,岳飞的出击能力超强,岳家军一旦投放在战场上,往往掌握整个战争的主动权。这还是步兵为主的兵团对阵金国女真骑兵兵团,更为难得。

    而戚继光即便在打倭寇的战争中,也只有在戚家军成型,军队实力远胜于倭寇的情况下,才能掌握整个战争的主动权。

    当然,攻守易势的话题展开太累,有兴趣的同学就去读相关的图书吧,并对岳家军和戚家军优劣加以对比吧。

    79)韩世忠

    80)吴玠

    81)刘琦

    82)张俊

    老打败战,屡败屡战,类似郭子仪一样的人物。

    很多人对他陷害岳飞没什么好感。但从军事上来讲,他也是支撑南宋小朝廷的一根顶梁柱。

    83)孟珙

    这个人可能大家不熟悉,他威风的时候攻进金国国都,洗刷了靖康之耻。

    84)完颜阿骨打

    85)完颜宗弼

    岳飞的主要对手。

    86)耶律大石

    这个人物估计大家也不大熟悉。

    在国亡之后,远行千里,再建新的国家。

    但是我当年读史的时候,很喜欢这个人物。

    很多人很喜欢虞允文,我理解你们的喜欢,但是虞允文真的是仅仅出过一次彩,组织的并不是自己训练出来的兵团。

    后期虽然受到大用,但是却还没有展现本该属于他的军事才华就死了,就很遗憾的排除了。

    在宋金对峙时代,还有很多的名将,就不多说了。这篇文章已经太长了。

    蒙古王朝兴起。

    成吉思汗乃是世界级的名将,这样的人物很遗憾因为讨论他到底是不是中国人而引起很大争议,就不收入了。

    87)完颜陈和尚。

    在金国灭亡前夕,多次在战场上打败几乎纵横无敌的蒙古骑兵。赞,点一万个赞。

    在完全弱势的情况下,还能对蒙古骑兵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并把蒙古人打到伤打到痛,牛逼。

    88)吕文焕

    历史上真正的靖哥哥郭大侠。

    考虑到吕文焕同学抵御蒙古持续时间之长,敌手之猛。入榜。以相同理由入榜的还有明末袁崇焕。

    这也是在我这套严酷标准筛选之下,而能够得到以单纯的防守反击战而立于名将之列少数将领。

    事实上这样的将领中国历史上多,比如唐朝的张巡。还有弄死蒙古以至于改变整个世界史的王坚。

    但一般来讲,这样的将领,善守而没有攻的表现的将领,如果防守的时间不够持久,对手又够强,都是很难入榜的。

    89)忽必烈

    南宋襄阳陷落之后,天下大势已定,所以诸如张弘范、伯颜之类的将领,也就不入榜了。

    90)脱脱

    如果脱脱不被贬的话,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陈友谅什么事情了。

    90)王保保

    91)朱元璋

    92)陈友谅

    93)徐达

    94)蓝玉

    95)朱棣

    96)王守仁

    王守仁一生中,打过各种类型的诡异战争,特别平藩之役,手无寸铁而立功,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这种军事上凌厉进攻,力图掌握主动权的风格,是正常忠君的文臣不可有的,相信戚继光即便遇到相同的事情,也没有王守仁的魄力。

    97)袁崇焕

    98)李自成

    99)张献忠

    100)吴三桂

    明朝结束了。

    可能大家会对吴三桂有争议。但是他虽然是汉奸,却是百战百胜的名声,其征战范围之广,放在整个明末清初都是罕见的,特别是到了康熙朝,还发起三藩之乱。

    101)努尔哈赤

    创下以少战多的经典战役,打了个至为恐怖的运动战,明军成建制的大兵团既然被硬生生摧毁,从此决定了,明军在辽东丧失了机动出击能力。

    102)多尔衮

    不介绍了,真正的清朝统一天下者。

    在满清灭明的过程中,满清贡献出来的名将简直是多如牛毛,这里只能选一个

    103)多铎

    至于其它诸如豪格、阿济格、济尔哈朗等等,简直举不胜举。

    毕竟满清灭明赢的真是太光荣了。

    不到一百万人口的后金政权,就是在这些将星的带领下,几乎摧枯拉朽一般,灭了一亿人口的大明王朝。

    当然,相对应的,南明阵营中也有很多能打的牛人,李定国、郑成功等等就不一一列入了。

    和其他王朝不同,清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其过程一直延续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这种持续性的扩张力,不要说汉人王朝没有,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也没有这么干过。

    康熙朝的名将就有图海,飞扬古,萨布素、孙思克,张勇,赵良栋,王进宝,施琅等;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收复台湾的施琅在康熙朝的表现并不是最突出的。

    由于这些将领能力都比较平均,就不列入。

    104)年羹尧

    雍正朝名将

    105)福康安

    乾隆朝名将。以上两位之所以列入,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大清国力支撑,但是攻打的却是最难以征服的对手,必然引爆的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最棘手的民族矛盾。

    满人靠的完全是屠刀达到这一目的。

    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的背后,都是无尽的白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是以虽然满清王朝没有被颠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也是名将辈出。

    106)曾国藩

    107)左宗棠

    108)李鸿章

    109)杨秀清

    110)李秀成

    这份榜单就这样结束吧。

    写了三天时间,终于完结,也算是对自己曾经读过的书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抛砖引玉,也希望各位知友回答这个答案,各自仁者见仁吧。

    回复评论区,如果不上一百字,视为无效意见,直接删除。

    请提出你的完整看法,具体的意见,而不是为表态而表态。

    中国历史上的每个名将,值得你们尊重。请谨慎你们的笔锋。

    这肯定不是一份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名单。

    我想在在全中国,也没有敢说他制定出来的中国100名将榜不会引起争议。

    总之,记住,我说的,从来不是绝对真理。

    这个答案能够引发你们的争论,触发你们的思考,已经就足够体现他的价值了。

    至于我是不是错了,为什么错了还不认错呢?

    我觉得呢?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知识体系真诚撰写属于自己看法的个人权利。

    完全不需要认错,公然强迫别人认错,是一种野蛮而且不合适的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中的中国100名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ej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