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写文章最喜欢用小中见大的玩法。所谓小中见大,就是指从生活的小处反映出人生的大道理或大问题,这是一种思维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一旦运用到写作上,可以成为一种写作技巧,通过一些平凡、细小的事情,来深入挖掘,从而揭示重大的主题,显示不平凡的意义。
小中见大,是从写作取材的角度来考虑的,也是作者巧妙构思、匠心独运的结果。以一滴水珠来反映太阳的光辉,以一粒沙子来看整个世界,这是符合辨证法,也符合客观事实的。因为在现实中,人们所见的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世界,这样写作,具有广泛的实际的意义。
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运用的范文,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俯拾皆是。例如老作家吴伯箫回忆抗战时期的生活散文《菜园小记》,写的是菜园种菜这件小事,围绕这件小事而写的挖水、积肥、播种、管理、收获,也都是平凡而细小的事情。但它的社会的背景大:延安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反映那个时代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困难的时代风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充满乐观的自信;启迪意义大:继承革命的传统,战胜自然灾难,克服暂时的困难,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争取民族解放的不屈不挠民族精神。这样,取材段段见“小",内容处处显“大",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以小写大,以小胜大,笔法灵活,饶有兴趣,使人深受感染。
可见,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的特点:“小"为手段,“大"为目的,取材在“小",表现在“大”,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手法。但是在具体运用这种写法时,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要明确“小"与“大”的关系,“小"是“大"的体现,要服务于“大",要选择好“小":不能事无巨细,样样都写,更不能像记流水帐式的罗列事情;要做到典型、真实、新颖、具体。二是不能就事写事,不能空泛,要由此及彼,实实在在,通过“小",看出“大",“小"得合体,“大"的自然,不能牵强附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