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即疗愈。
我好像第一次在咨询中体会到这句话。
模拟咨询的半个小时里,我和邵邵像是进入了真正的咨访关系,其实每次我都是如此真诚迫切,我把由儿子交友引发出的我的童年创伤讲给邵邵,她帮我分析了我的问题,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模式现在又重现在我与儿子之间,我对儿子进行了投射,而儿子对我进行了投射性认同。
一下子让我认清了一个盲区。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瑛子觉得邵邵对我过度理性缺乏共情,可我觉得挺受用。但当她肯定我与儿子共情时我自动忽略,甚至有点生气,我做的那么差那么内疚,你怎么还能说我好?
情感反应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这次咨询也让我意识到儿子的问题,其实就我的问题,我们家的问题,像灵玉老师说的,孩子是家庭的晴雨表,孩子生病是因为家庭关系生病了,应该感谢孩子把我们的病症反应出来,否则可能病入膏荒也不自知。
儿子的问题很多,但不是他的错,是我们的言传身教到今天的状况,我首先要接纳,不去责怪,在他发脾气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照顾他的情绪,可以去问:你感觉……。今晚他气嘟嘟出来,我说:我感觉到你好像充满了怒气。他瞬间就不哼声了,好像是被看见了。
我正努力,做孩子稳固的大树。
做完咨询,晚上居然莫名地开心,好像某个地方通畅了一样,晚上读书会我给了他们反馈,大家也觉得很神奇,说我觉察能力很强,好好学一定进步很快。
得到肯定很开心。
灵玉老师说,童年的创伤就像一根一根刺长在身体里,我们要慢慢的一根一根拨掉它,我是如此期待。
期待一个伤口愈合后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