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谋面
社会化养老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社会化养老现在、将来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坎,社会化养老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家庭社会问题:平日里只是说说而已,平日里只是走马观花,平日里总是轻描淡写,平日里总觉得与我们相聚还有太远的距离,平日里总会觉得是局外人与我们太过遥远;而就在2021卷首岁初,母亲不幸夜间摔伤的噩耗,猝然降临在我们夫妇面前时,懵了、傻了、不知所措了!曾无数次想过但凡母亲一息尚存,我就会用我的车轮,仍旧带着母
亲丈走天涯;曾无数次奢想:但凡我还有一把能将母亲抱起的力量,我就会让耄耋的母亲与我形影不离;而梦想似乎就是这样捉摸不定,而梦想就是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时,给我们出了一道无法取得满分的试卷;而梦想有时总会在你信誓旦旦时,让你不知不觉中猝然走向危局;而梦想也总会在一道道门给你关闭后,悄无声息的设置些许透着丝丝希望的崎岖路径;这或许就是人生,这或许就是宿命,这或许就是苦尽甘来的必然过程。
养老的问题在我们夫妇而言,并非今日才临时抱佛脚的应急之策;像是候鸟式养老我的母亲已享受了十三年的时光,来来去去十三个寒来暑往,母亲随着我的车轮,几乎遍及了华夏神州,母亲的老战友、老同事中,她是凤毛麟角的健康幸运者,她是曾经老同事艳羡不已的追崇者;但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再强的体魄,再幸运的人生,都难抵岁月的无情,母亲终究在岁月中垂垂老矣;母亲终究在岁月中,无法回避的进入了风烛残年的尾生;更令我们左右为难的:是传统养老观念的禁锢,母亲毫无商量的力辞社会化养老;我们姊妹三人又南辕北辙,相聚一两千公里的距离;我唯一的女儿又不在我们工作的地方,定居在远离德州的千公里之遥的上海,排斥社会化养老,让母亲的养老一拖再拖,延误至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两个六十多岁、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老人,伺候八十八岁高龄的母亲,无论体力、身体状况,都是杯水车薪,更很难维持长久;自然也无法保障母亲余下的时间里,有相对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但母亲的固执、偏见,又令我们无所适从,恰恰在迟疑中,摔伤不期而降,扶她起床、下地,成了挡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椎间盘疾患折磨几十年的发妻不堪此任,自持不含糊的我搭手一试险些将母亲再次摔倒;不堪此任已不容商量的摆在面前,硬着头皮只能走社会化养老的路径;从母亲摔伤那一日起,女婿、女儿带奶奶医院检查、诊疗,我和发妻奔走于上海、江苏各专业养老机构考察,一通忙碌下来,位于二十公里外的德颐护理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征求家人意见后,决定到那里不妨一试。
怎样让母亲顺顺当当入住,又成了困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关,明说肯定行不通,智取成为我们首选:女儿三番五次耐心伏在奶奶头前“奶奶医生说检查中摔伤的部位有些不是很明确,需要再次复查确诊”,奶奶很顺从被我们搀扶着上车,来到德颐护理院,预先做好的铺垫,医生大夫迎上前来,检查、入住很快办理妥善,清新的环境、高质量的服务,母亲几天来少有的微笑绽放在脸上,我们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里的环境、服务品质,我也一一用视频拍摄后,传送给远在北京的弟弟,他非常满意的“这个地方非常好,比我们这里的三甲医院条件都好,应该是妈妈最合适的修养地方”!社会化养老终于在半遮扮演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相信在护工李阿姨的精心护理下,同室两位耄耋老妈妈的陪伴下,母亲会有一个高品质幸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