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有搞清文言特殊句式,而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以致多年文言文学习学了个寂寞。
我尝试给孩子们讲解这块知识,迎难而上。
首先是做铺垫,练习中有五个句子需要学生去判断句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将家人聚集在一起。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兄女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4)去后乃至。译文: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5)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大体可以比作把盐撒到空中。
学生们看到这个题目面面相觑,他们对特殊句式根本没有概念,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都出来了,不要紧,因为他们开始问我问题了,他们开始想要借助工具去解决这个问题了,有了求知的欲望,老师再去讲这个知识,他们就容易接受。否则枯燥的文言句式这块知识,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把求知欲吊起来了,接下来要考虑如何把比较学术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
我想到,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其实都是和现代汉语正常的语句顺序对比之后才出现的,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知识有所了解,那么就从最简单的语句入手。
本来举的例子是“我在明亮的餐厅里吃肉”,后来一想学生下午最后一节课,看见这个句子估计肚子会咕咕叫,还是弃了吧,换成“我在明亮的教室里看书”。
这句句子包含了几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根据这句句子可以得出正常的汉语语句的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定语在前,代词和名词在后。
那么文言特殊句式是什么?
一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在明亮的教室看书”;省略状语“我看书”;省略宾语“我在明亮的教室里看”;特殊情况省略谓语,必须前面一个句子有谓语。
二是判断句。“这是一个教室”“这不是一个教室”,这两句都是判断句,分成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三是倒装句。倒装句情况最复杂。有主谓倒装“看书我”,宾语前置“我书看”,定语后置“教室明亮的”,状语后置“看书在教室”。现代汉语这样改后很神奇,但文言文中就是这样的。
四是被动句。这个不难,句子中翻译出“被”动就是被动句,如“肉被吃了”“我被打了”等等。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做储备,后面具体涉及到文言特殊句式就容易理解了,所以,今天课上要是没明白,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当然,老师也随时可以帮助你。
“时不我待”,猜猜看,是什么特殊句式?翻译成时间不等待我,当然是倒装,倒装中的宾语前置。

前面五句句子的句式分别是: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省略句、省略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