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些天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 ,我姑且称为W吧。
当时我们一起出差,带有些许初秋微风的凉意,我们聊了很多。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深浅,其实很多时候可以从沟通中获取些斯的痕迹,聊得多了,便总可以有迹可循。因此, 我常常喜欢有选择地与一些人展开深度的沟通。(前提是,人家也愿意哈哈,不能强人所难啊)
其实,这真是个很好的方式,也是我很想分享出来,让大家都受益的方式。
记不得曾在那本书里看到过,一个人说在他看得人与事渐渐多了起来,便会多了更多地对人的辨识的敏感度,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识人。往小了说,当下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可以看出个大概。那往长远了说呢?就是这个人未来到底行不行,有多行,也可以看出个大概率地轮廓。
是不是很神奇?
当时凉风微起,W突然转身问我:你觉得一个人是活明白了好呢,还是活得糊涂一点好呢?
话音刚落,我心理有个强烈的答案呼之欲出,但我却强忍着,抬头仔细地望了望她两眼。
我想确定一下,她是真不知道,还是在开玩笑?
我没有急于说出我的答案,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很严重,而这个答案其实时候很早就就应该思考过的!
现在来问这个问题,只能说明自己到现在还宛如一个无头苍蝇般,没有定向。
我曾经读过一个关于人和苹果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人比作苹果,就是那种单纯的水果的苹果,我们都知道苹果有内核,假设一个苹果内核烂了,我们知道这个苹果是不能吃的,就是个烂苹果。
但问题是,有些时候,即便一个苹果的内核烂了,表面的果肉看起来还是个好果子,这就迷惑人了。
内核坏了的果子和完好的果子能一样嘛?相信你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当然不能。这里面是质的差别,只不过应了那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现在你明白了吧,其实用在人身上道理也是一样的。
现在的社会都在宣扬认知升级,强调人要懂得培养自己的主观意识,要会思考、能打仗、打胜仗……
而不是做一个只是会流水线上重复劳作的螺丝钉。这不是偏见哈,至少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的确,前者会更有价值,跟能有持续性。
你想想就明白了,这个社会整体上是在进步的,要想顺势而为,就得搭上社会这趟进步的列车,你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人生如过河,不进则退。
达尔文很早就给我们揭示过这个社会的真相:
世界的本色是丛林,适者生存总是没错的!
那你可能会问了,这和我们生而为人又有什么关心呢?
答案是:内核于苹果,犹如底层逻辑于人生。
其实这很好理解的,每个人的外在表现,其实都是内在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的产物。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把不同的人放到同样的环境,结果会不一样的甚至,很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人的差异化带来的选择和后续行动的不同,这就有意思了,什么主导了人的行为准则呢?
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人脑对是非好恶的判定。换句话说,你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更重要,影响到了你外在一切的行为准则。
所以,我们现在再次回到那个问题:人到底要不要活得明白?
我的答案很简单:当然且必须。
如果说得再激进一点,那就是,越早明白越好!
我不是贩卖焦虑啊,但史诗级就是,每个人的时间敏感度是不一样的,那些真正活得明白、内心清澈的人肯定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当然,人和人还是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是每个人都向往能够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若是你觉得活得糊里糊涂的,难得快乐也是一种选择,这没什么不好。到头来你感受好就行。
文章的结尾,就让我引用最近读到的书里的一句话做结尾吧:
人生的活法,到头来是种选择,你的感受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祝今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