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元》主要是说人类预测到未来地球将在太阳活动的影响下而毁灭,于是派出先行者去寻找外太空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由于先行者乘坐的飞船是以光速运动的,他们的时间会变慢,当最后一个幸存的先行者回到地球时,发现太阳的活动已经发生,以为人类已经灭绝。这个时候,他突然收到进面发出的信号,最后知晓人类通过生物基因技术,将后代纳米级缩小,逃过了太阳的影响,现在人类已经发展成一个微观的大世界,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生存……
科幻小说作为“不入流”的文学,此次能进入高考命题,着实让各位科幻迷和诸多大刘中二粉激动不已。查了一下,这次高考关于这篇科幻作品的题目是“如何看待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当时就想这个题目一语中的,说出了科幻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幻想是科学的助燃剂”。前一段时间,马斯克将在“重型猎鹰”搭载的特斯拉跑车里,放着一套阿西莫夫微缩版的《银河帝国:基地》,这也看出了马斯克的科幻情怀,也说明了科幻也是他实现此举的助燃剂。一般情况下,评论一篇科幻小说写得好不好时,我们首先会评判它的逻辑性,大部分优秀的科幻作品都可以做到所谓的自圆其说,这种逻辑的可行性,一定程度也预测和指引了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5月下旬,中国院士大会,当时看微博直播,一位院士的演讲主题就是人工智能,当时他就引用很多科幻作品,引出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当时有一个小插曲,是哪位院士讲“天眼fast”还是量子通信什么时,说历史上某某学生发现某某时,因此他的导师获得诺贝尔奖,而引起哄堂大笑。
此次大刘的作品能进入高考阅读,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科幻的进步,国内越来越多读者对科幻作品的喜爱重视。但实话实说,中国科幻发展速度仍是很慢。看了很多文章,说中国科幻作家境遇比较糟糕,在如今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房价高的情况下,情怀是不能当饭吃的,中国科幻的产业链以及周边产品难以得到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大刘确实是一举将中国科幻带入世界级的水平,这样说一点不为过。今年英语辅修毕设题目就是“从三体系列看中国科幻发展的英译艺术”,阅读很多文献后发现,一部科幻作品的成功,除了因为它本身的高质量的原因外,还有诸多的因素,例如翻译者英语写作能力高低,资本(出版社,宣传方……我感觉就像一个拳手想要出名,除了他本身的实力外,还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拳击推广人一样)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输出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很“直男癌”化的内容,都被更改,输出为现在更被西方接受的女权主义。我当时对比三体英文版和中文版就有对这方面强烈的感触。比如将描写女性嫉妒的话直接删掉,把描写一个女角色从地上跳起来,英译成优雅的从地上慢慢站起来。所以中国科幻,进一步输出和翻译有非常大的关系。《北京折叠》当时获得雨果奖时,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也在于小刘的翻译以及其他的诸多元素,中国经济实力和各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为中国科幻注入强心剂。总之中国科幻还是路漫漫兮其修远,但是科幻迷都相信中国科幻会越来越好,希望好的剧本不会被资本糟蹋,例如某某剧的无限延期就让人很痛心。
近年来科幻电影和局剧一直都是蛮给力了,《阿凡达2》马上就要上映了,感触最深的还是《星际迷航》还有正在播放《西部世界》第二季(西部世界的地点竟然是中国的一个小岛,哈哈哈),个人认为是近几年最佳科幻。上午刚刚把《湮灭》看了一遍,感觉总体还好就是漏洞太多,最后开放式结局也是引人深思……
“幻想是科学的助燃剂”,这是幻想与科学的关系,也是科幻作品的一个重要作用。对于很多科幻者来说,科幻作品给了我们一个精神的栖息地,一个仰望星空的机会,当面对生活种种不如意时以及琐碎的事务中,我们会中二的说,这算什么?We are nobody,在“奇点”处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会失效,科学定律很多都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引用霍金《时间简史》的一个观点:我们总想用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个未知的世界,这套理论很可能不一定是对的,但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这些经过筛选进化的理论,都可能会潜在对对人类发展存在诸多好处,即使无用,也代表着我们渴望用一套理论来描述未知的世界,这是弥足珍贵的,同时这也是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作用),而在不断膨胀的宇宙里,我们只是最最小的一粒尘埃罢了。所以一切都显的不再那么重要,顺其自然,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就够了!
重点来了。
上面一段,显然是麻痹自己,缓解自己和各位毕业答辩紧张的废话。毕业答辩很重要,祝各位毕业答辩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