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20丹佛枪击案发生不到2小时,邹韵用最快时间,将最新消息传递给观众;美国遭受飓风灾害,邹韵又深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冒着高空坠物、核电站警戒状态等风险,与康辉直播连线。其胆识魄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纵观邹韵主持人大赛一路披荆斩棘之出色表现,更是为高考作文写作提供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构思是文学创作的关键环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认为是“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理想中的写作高手,而那些写作高手之所以能文不加点倚马可待,就因为成竹在胸。写作的先后顺序、材料的选择组织、主旨的总结升华等,他们有腹稿,有思路,有成果。三分钟即兴考核,对于76岁大连退休老人刘增盛勿需年轻人让座这一素材,邹韵迅速厘清思路,简单描述情境之后进入分析评论,民族精神、情分本分、向真向善向美生活等信息点,透彻深邃,清晰明了。
文章中,立意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一件作品能不能成为传世佳作,往往就决定在立意上。其中,正确鲜明、集中单纯是基本要求,而深刻新颖则是发展层次的要求。表面浅层次的写作是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所为,而卓越的作者却能挖得深、评得准,拨开表面表象,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深邃的价值。从农民摄影师刘向阳过年拍全家福到湖北罗田县春节期间县图书馆不闭馆,从76岁大连退休老人刘增盛勿需年轻人让座到社会中某些人利用众筹平台虚假求助,邹韵眼见背后有思考,对这一个个新闻事件都能分析出其背后深刻的道理内涵。
如果说,文章的质量高低取决于立意,那么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就决定于眼界。要想不被浮云遮住不断向远处眺望的眼睛,必须勇于攀登,到达一定的高度。朱迅点评时曾说,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有多少真情。邹韵的高度与优势就在于,做海外新闻报道的她,采访游历世界各国,深刻了解世界的差异性,所以才会对快乐罗杰斯、麦杰飞等发达国家青年的梦想加以重视,对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的饥饿问题充满悲悯,对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的份额充满责任感。一个人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其中答案,便构成了这个人丰盈的精神世界,并且支撑着他真正直立行走在这个世界上。
曾梦想通过自己努力,给应试教育松绑,给“同质化”的教育模式纠偏。让学生发现自己,实现自己,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毕竟,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做人。但是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必须学会戴着镣铐跳舞——作文规范而不拘泥,优美而不花哨,深刻而不假大空。希望通过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下笔写作,每一步都能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帮助学生走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附邹韵部分比赛文案:
三分钟自我展示
十年前,我第一次站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舞台,参加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那次比赛没能让我实现做同声传译的梦想,却歪打正着地做了一个媒体人,让我很走运地有机会从一个个采访对象和新闻现场去近距离地观察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形象。
一次采访中,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告诉我,平时她在家里和妹妹说一些小秘密的时候,会从英文切换到中文,说到爸妈的时候,怕被他们知道,于是就用爹、娘这样的字眼来替代。这个女孩叫做快乐-罗杰斯,是金融大亨吉姆-罗杰斯的女儿。而在全球像她这样,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我还采访过一个叫麦杰飞的美国小伙儿,不喝咖啡,却爱上了中国茶。于是大老远地从西雅图跑到了云南,上茶山,下茶海,泡茶馆,会茶师,在茶叶堆里的摸爬滚打,不光让他说出了一口带有昆明口音的普通话,更是深深地爱上了对于外国人来说颇为陌生的普洱茶。
表面上看他们的故事,只是关于中国话、中国茶,但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对世界的融入,以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我曾经有过将近4年的驻外报道经历,在一些重大的发布会现场,我经常可以得到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刚开始我以为这可能是因为我的走运,或者是我穿得很鲜艳。直到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其实是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份额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这个融合的过程,也让很多来自不同国度,有着完全不同经历的人,却形成了一个跟中国有关的梦想轨迹。就像快乐-罗杰斯的梦想,是将来到中国当一名演员;麦杰飞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手中捧着一杯茶。而我的梦想,是向国际观众呈现一个平衡客观的中国形象。我小小的梦想很走运地在中国和国际的语境中不断成长、彼此护航。还有哪些人哪些事,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让人记忆难忘。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环球瞭望。
90秒即兴考核
考题:76岁大连退休老人刘增盛,为了不让工作负担很重的年轻人总给自己让座,在身上挂着一块“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聚焦》,我是邹韵。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人,一位老人,甚至有人管他叫做-硬核老头。原因很简单,平时我们在坐地铁、坐公交的时候,看到老人,我们会自觉地站立起来让座。但是这位老人很特别,在身上写了-勿需让座。他对于年轻人的这种关照和心疼,也真的是很让人动容。但是在我看来,能够让这个民族经历五千年的风霜,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有大智慧的高贵的复杂的精神,而在这其中,尊老爱幼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刘增盛老人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让座,这是一种情分;而我们这些晚辈,给像刘增盛老人这样的老人去让座,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是一种本分。也正是这种情分和本分的相互交融,让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而更重要的,他身上的那个红红的灯,点亮了我们对老人更多关注的一种提示;也正是老人对我们的心疼和关照,点亮了我们对手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有更好的期待和憧憬。
《我是主持人》演讲
今年是我做记者的第九个年头。在我做过的很多报道结尾,我都会报尾,我都会说“央视记者美国华盛顿报道”,又或者是“邹韵CGTV北京”。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名字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变,但是最后这个地点却一直在变。
从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动到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一个小村庄,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发布再到飓风“桑迪”的重灾区。我从一个个新闻现场去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有人说,站在这个舞台,主持人大赛的舞台,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我也很认真地想过我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儿?因为我不属于那种站在台上特别打眼的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想,我的底气可能来自于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报道是我一条一条跑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编出来,一场直播,一场直播完成出来的,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
这条路真的很难,所以我也有过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在2015年我去剑桥读书的时候,我没有选择读跟媒体相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容易转型的商科。但是读完书反而更坚定的想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我太想念那种在一个国际场合,我做为一个中国记者,去努力获得一个提问的机会,来去发出中国的声音;我太想念,不管是在三都澳的渔排上,还是在宁德的茶园里,去跟国际的观众分享,那些有趣的事有趣的人的那种紧迫感。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话想说,康辉老师曾经说过,从记者到好记者到主持人,再到好主持人,这是一个媒体人很扎实的路径,在过去的九年里,我努力地去实现从记者到好记者的转变。
而在今天,在这个舞台上,我希望可以迈出从好记者到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变,这个转变注定艰难,但我想我会拼尽全力,因为毕竟邹韵走运,支撑起她的不是运气,而是越努力越努力。在未来我希望在这个国际化的语境中,可以有我的小小的一席之地,我想我会努力的去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人,始终打开聆听各方声音的大门,但是不忘自己的中国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更多的铿锵有力的中国文,为我们的祖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上加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