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说一点比较俗的看法。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想出名太容易了。只要你能出本不错的书,名和利就纷至沓来。但出书有别于娱乐圈的网红,那些人搔首弄姿就可出名,而出书则需要有两把刷子,肚子里要有点真货才行(自费出书的不算)。
时间倒推五十年,那时候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只要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百分之百能收获温饱、小康与名利(此三处为递进关系)。而现在,一门心思地死读书已不是唯一渠道了。反而,一门心思地死读书也能上大学,毕业后幸运的话找一份四平八稳的工作,一直干下去就可以到老,除了亲属朋友和墓志铭知道你叫什么,几乎没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世上。所以,我认为,只要还有一点点不甘平庸想法的人,都要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能留下些什么。
像本文的作者石头,将一件普通工作做成了一门学问,转化成书让更多人受益,自己也因此在文秘圈小有名气。本书的出版也会带来一定的物质获利。我身边有很多人,有着稳定的工作,却经常抱怨工资不够高,物价涨幅太快。让辞职出去创业,又畏手畏脚,害怕承担风险。权衡来权衡去,最后还是选择了固守老路。殊不知,时代已变,故步自封的结果就是死工资。如果想要创收,就要打破禁锢,发散思维。不要求你成为彭小六、秋叶、古典那样什么都能做的自由职业者,但你可以成为隐身在体制内、通过个人积累完成知识储备、在某一领域做出自己特色的跨界/非跨界人才。比如《奇葩说》的选手、复旦大学教师、谈判专家熊浩,就已在“喜马拉雅”开设了自己的谈判课程。
这个时代和我们曾经成长的时代已今非昔比。知识变现的手段不再单一,不怕你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可以从现在努力,怕就怕,你有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变现。所以我很佩服本书作者石头,“打杂”的工作也能整理成学问,并且拿来变现,对我启发良多。
这部分文字谁都能看,但更多的,是写给我自己看。同样身处于体制当中,你能不能也有一本既能帮助他人、又能用来变现的书籍证明自己没白活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