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都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也有很多上了大学,甚至读研读博,然后就要参加工作,甚至不断更换工作。
在每一个阶段,让自己及家人感到开心的,就是能从学校里带回来奖状,从单位带回先进工作者证书以及奖金。
这些都很重要,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证明。然而这些“开心”也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回到平静,需要获得下一个“证明”,走入“有限游戏”的怪圈。
我们带走的,是否有更重要的东西呢?
当然有!
在学校里,我们带走了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比如学会查阅资料、更好地解决,让做事效率更高。
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学会这个工作的思维方式。如学习财会的人,更会理财;做工程的人,会更有计划性,能够瞻前顾后,知道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从事商业的人,更能明白市场的随机波动性,更能未雨绸缪,且更敢于尝试新的东西。
即,不管在哪里工作学习,都有更重要的且能为以后铺垫的东西,艺不压身,而且别人也拿不走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更有价值。
在一个地方,若是能赚钱,既使“办公室政治”很厉害,也要忍一忍,积累些金钱财富;若是赚不了钱,有富余时间,那就多读书,积累知识;若是即赚不到钱,又没时间读书学习,就趁早换地方。
在《我的经验与教训》中,苏世民刚开始在雷曼兄弟任职,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这个公司里面“办公室政治”很严重,想早早离开,并联系另一家公司的高管,希望到他们公司去。那个高管说——凭你的工作能力是没问题的,但目前不合适。苏世民接受了那个高管的建议,埋头做好自己,锻炼出来超人的忍耐力,不仅是业务能力,也为后来创立黑石公司积累了经验。以致于苏世民想要走的时候,老板百般想办法阻拦。
前一段与人喝酒聊天,这个人已经干了十来年了,想想自己那么辛苦,整到的钱却是老板的,自己除了工资以外,没有业绩分红。而且很喜欢历史小说中的勾心斗角这些玩意儿。大概率这个人会怎样,不言而明!
换一个地方,带走的不仅是金钱和关系,更重要的是别人抢不走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