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妈说
童话是孩子时期最好的精神粮食。
《奇葩说》又热搜榜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说辩题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话题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有的网友说到:现在的孩子不好骗,很多东西其实早就明白。
诚然童话都是假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明白。
但是,想象力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孩子的快乐在于可以天马行空的做梦。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
正如尹建莉说: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童话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奇葩说》中傅首尔的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她会想起小时候和妈妈一起住米仓,环境条件恶劣,老鼠成群,她心里特别害怕。
妈妈为了哄她睡觉,告诉她老鼠在夜里会给乖乖睡觉的孩子送来糖果。
后来,每天醒来她都能在枕边发现一颗糖果。
也正是因为一颗糖果给了她期望和勇气,成为她艰难日子里的一点甜。
“如果你经历了现实的折磨,回头再看童话,那就是真实存在的。”
一颗小糖果让傅首尔重拾了对生活的期待,虽然“老鼠给糖”是假,但是傅首尔得到的爱和勇气是真的,这些情感才是真实存在的。
童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讲道理,里面所蕴含的价值观深深刻在孩子脑海里,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童话是孩子认知发展的过程
看完这一期的《奇葩说》后,我发现两方辩手之间最大分歧在于:是否需要理解孩子的认知心理发展阶段作为基础。
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分为:无意识,有意识,假象和现实区分的几大阶段。
研究中有65%的6岁以下孩子都曾有过想象中的朋友,他们相信圣诞老人和童话的存在。
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小朋友Riley自己想象出棒冰的奇怪生物,成为她的假想玩伴。
如果我们过早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认知发展还不足以理解消化这份信息,那么,这种做法只会增加他们的烦恼。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力量增强自尊自信的机会,孩子真正的安全感一定是从内心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童话和假想玩伴,都是孩子特定年龄段的心理认知发展需要,是他们安全探索这个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们和孩子说童话是假的相当于我们要求孩子跳过爬行直接到独立行走的阶段。
我们剥夺的不仅仅是体验,更是他们得到内心滋养的力量机会。
现实很残酷需要童话的美好
童话不能解决实际上的问题,但是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美国迪士尼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工作人员站在门口等着接待一对特殊的双胞胎女孩。
双胞胎身上满是淤青,腿上打着石膏,眼神中透露着绝望。
原来是两个小女孩和爸妈来迪士尼玩耍的旅途中遭遇了车祸,小女孩的爸妈不幸遇难。
为了完成小女孩父母生前带他们游玩迪士尼的心愿,迪士尼所有员工决定,带她们免费游玩。
工作人员带她们到最好的观景区看游行,讲笑话逗她们开心但是她们脸上始终没有一丝笑容。
最后,工作人员决定安排她们与米奇见面。“这是真的吗?”看着米奇的女孩们终于笑了。
这一刻,她们忘记了痛苦,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童话成为照亮女孩的一盏明灯,驱走了现实的黑暗。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喜欢去迪士尼找米奇米妮合影。
有位网友说道:“谢谢迪士尼还保护着我的童年,给我做梦的空间。”
谁说成年人不需要童话,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丧,缺少的是童话的温暖。
正如《奇葩说》中冉高鸣所说的:“就是知道了童话故事是虚假的以后仍然相信、仍然渴望、仍然努力获取的美好,这就是美好的童话感。”
被童话温暖长大的孩子,成年后童话也是持续滋养着他们的甘露,翅膀更硬飞得更高。
趁孩子还小,相信童话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延长孩子身上转瞬即逝的“孩子气”。
因为,长大后,孩子将会独自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候也许他们会回想起童年时候的温暖,告诉自己即使身处深渊,也要抬头仰望星空。
让我们成为孩子纯净心灵的守护者,让他们在甜甜的童话世界中成长。
—end—
更多优秀的童书推荐和教育方式、育儿分享,可以留意公众号:童童树
还有育儿干货满满的宝妈交流群:bangongshi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