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周六 晴 气温在零上3度到零下7度之间。早上送儿子上课,今天数学课,老师临时调整到10点开始,所以,出门较晚。可以充分睡个懒觉。7点半起床,煮了饺子。这是我早前包好,冷藏在冰箱里的,就是为了应对又早又急的情况。9点10分出门,错过了前一班电车,看到LED预告屏上显示下一班要7分钟后到达,只好在站台的凳子上坐等。9点26分乘上车,9点51分下车,走到老师家楼下10点零6分,迟了一点点。
送好儿子,坐等的两小时直奔钟书阁,由于疫情原因,钟书阁门口也设专人查看健康码,给不出的一律谢绝入内。我在支付宝里很快找到了我的健康码,进入后,直奔路遥著作的书架。今天展示在外可读本仍然是路遥的《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那部我阅读到中途的《人生》可读本,不知被管理员收到哪里去了。亦或是如果大家都从可读本读完了,那么谁还会买书呢?出于这个考虑才把书给收起来吧。
总之,我没有时间想太多,因为我可以逗留在这里的时间有限,只有1个多小时,所以,路遥的其他可读本也可以,抓起就读。今天读的是《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上次读过十几节,今天把上次读过的写作准备部分,稍微又重复看了一下,阅读到25节。记忆比较深刻的部分是一篇巨著小说应该如何开头。有的作家是在开篇前,对每一个人物像做简历一样介绍一遍,作者认为这种开头是最不可取的。我也深以为然,前些日子我就读到过这样一部小说,看完所有人物介绍,再去看开篇,简直就不知道哪是哪儿,人物关系等,于是还要不停地去看前面的人物介绍,所以,这样的开篇我也认为不太好。
有的作家认为,人物应该慢慢出场,但作者的观点却正好相反,应该制造某种联系让所有的人物尽快出场。这样才高明。文章的开头要娓娓道来,重在结尾。中间的结构也很关键,要制造某种漩涡,混乱,对笔者是一种考验,让读者不能一下子就了解你的结尾,这样才能扣住读者的心弦,慢慢跟着作者的情节设置读下去。这是一个大工程,弄不好,作者会把情节引入死胡同,所以,要精心构思,制造混乱后还要将情节引出来。作者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经常为了这些构思,废寝忘食。创作所投入的心力可见一斑。
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真正的作家是如何创作的。好比做一顿饭,从准备材料到淘米下锅,到做好饭,要经历那些必要的步骤,如何做到极致,这无疑是最考验作者的地方。这是一本很好的写作教科书。让我这个写作小白开眼了。这不是说教,而是作者现身示范。 很推荐大家读一读。非常受益。
刚才老公发来消息让我安心。原来漏水是因为租客人不在家,洗衣机在洗衣服,水龙头与水管接头的地方漏水了,流到了一楼。已经警告租客人不在家时不要洗衣服。漏水处已经顺利解决。希望2021年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