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阳明大家都不陌生,他被称为中国两个半圣人之一,也是儒家有文功武略的第一人。
试想,一对父母一个家庭有了这样一个孩子一定会无比的自豪,骄傲,幸福,开心吧!
我们来看看王阳明小时候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大概就能理解他爹娘的心情了。
阳明的至交湛若水曾经总结王阳明早期的生涯,归纳为五溺: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最后,直到他35岁,始归正于圣贤之学。
我们能说他蹉跎了20年吗?
他的父亲是当年的状元,但王阳明考试屡次名落孙山,别人安慰,他还说:“世人已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就是说考不上有什么?考不上伤心难过那才是羞耻的事情。
熊孩子考不上学,居然还这么理直气壮呀!
报道中,有的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气的心脏病发作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到王阳明的父母,要hold的住这样的孩子,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
经常想想这个,我们这些普通孩子的普通家长,是不是也挺幸运挺幸福的。
所有走过的路都是算数的。
这句话在王阳明那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小阳明初溺于任侠,经常在北京街头跟一群小孩子打闹,自己做了几面小棋子,分配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当士兵,而自己当指挥的统帅,号令那些士兵,向前冲锋。这给他后来领兵打仗从不打败仗,打下了一个基础。
溺于骑射阶段,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技能。当宦官张忠、许泰欺负他是文官, 想让他出丑时,他却在教场射箭三发三中,威震全军。
辞章之术,神仙之道,佛事之学,这些所有都为他建立心学打下基础。
二十年的弯路走过,他终于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方向。虽然一路走来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这些弯路,又如何知道哪条路真正适合自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探索需要,只是有的孩子没有王阳明那样的力量和运气,追随内心坚持自己的学习之路,也幸运的遇到了一对没有打压他的父母,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和积累,二十年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