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个有可能成为准HR的妹子聊天,为什么说是“可能成为准HR的妹子”因为这个妹子是一个工作半年多的半职场小白!
我问HR妹子:“有个大事有没有考虑过,就是2017年了,自己有什么新想法,新目标啊?”
妹子说:“没想清楚,总觉得这半年成长很慢。”
我问:“我又问成长目标是什么呢,如果觉得成长慢,主要是那些方面呢?”
妹子说:“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HR的工作,感觉好像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也不讨厌这份工作,可是又不知道喜欢什么?”
我问:“那有没有考虑怎么改变自己的现状?”
妹子沉默······
我接着问:“是没想过,还是正在想呢”
妹子说:“没想清楚”
我又接着追问:“那有没有考虑自己目前跟自己这个岗位还有哪些匹配和不匹配的地方,觉得这个岗位必备的素质、知识、能力应该是什么?”
妹子又沉默······
我说:“你现在的状态你自己形容一下,用两个字”
妹子说:“迷茫?浮躁?心态”
我说:“都走出校园半年多了,就别玩谁的青春不迷茫了”
妹子呵呵笑笑,皱着眉。
我尝试引导问:“如果都没想好,那现在有没有什么想学的,包括工作中,也包括个人成长的。”
妹子说:“自己目前的岗位应该补充一些法规、政策的知识”
我问:“针对这个有自己的计划么”
妹子说:“关注了一些微信公众号,查一些资料”
(我想说此时脑门前想画三个横线)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了,我准备尝试直奔主题了,确实想解决这姑娘的迷茫现状。
我说:“你好好想想,如果自己目前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目前的这个岗位,那是否可以考虑不再想这个问题了,精力聚焦当下,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妹子眼睛亮了一下。
我继续说:“有很多人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就奔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奋斗者,努力着,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同时也有一大批人并不知道自己大学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只是不排斥,但是也谈不上喜欢,于是毕业后不知道如何选择,选择跟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这两类人最终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接着我给妹子分享了两个故事:
故事A:A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当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了人力资源的工作,工作过程中很努力,绩效表现非常好,通过学习,能够在工作中独挡一面,但总觉得工作中少点什么,随着接触的人原来越多,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于是他尝试寻找新的工作动力,在一次跟采购的接触过程中,采购的同时聊跟供应商谈判的事情,他对谈判很感兴趣,就多问了几句,他就蹦出一个想法,自己做采购。这个想法很疯狂,可A还是想去,A去了,也跟做人力的时候一样努力,重新学习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同时利用自己之前做HR期间学习到的对人的把控,应用到采购谈判中,又通过自己之前学习到的职业规划,重新给自己制定工作目标,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很有成就感,于是决定愿意在这个方向上长期发展。
故事B:与A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做了一个售后支持的工作,做了不到半年,觉得这个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就开始想要换换,但又不知换什么,就海投简历,面试了一个行政文员的工作,觉得对经验要求不高,薪资待遇还不错,无加班,双休。于是换了工作,做了半年,觉得行政文员每天要处理文件、办公用品等琐碎的事情,没什么意思。还是想试试新的,又换了一个经理助理的工作,做了一年,觉得跟之前比起来变化不大,还是觉得不喜欢,在不到5年的时间,换了6份工作,到现在还在频繁尝试中。
妹子眼睛开始转了,说:“我好像明白了”
我接着说:“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当下的工作不讨厌,那就活在当下,在当下的工作中精进,精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A和B的区别在于A不管做什么都努力,不断的去补充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对自己未来的判断力,那就可以很负责任的换工作,定新的目标,做新的尝试了。B是茫茫茫,茫中已经习惯了没意思就换的方式,最终还在茫中。”
妹子补充:“哦,其实就好比一个人二十岁可以做前台,30岁可以做前台,40岁勉强还可以做前台,可50岁,基本没人会要50岁的前台了,到那个时候也就晚了”
我补充:“可以这么说,其实就是还是要有目标,根据目标来行动,哪怕这个目标会变动,也要在自己累积了修正目标或行动的能力时,调整修正,所以如果觉得自己还是个职场小白,那就先解决小白这个现状。”
妹子最后说:“我先从本职工作切入,制定个学习计划,虽然还正青春,也不能迷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