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一座城的来处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探寻其中的故事渊源。
石河子街景我所求学的这个城市名为石河子。
在很多人眼里,石河子是新疆的“小上海”,而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它是一座充满希望的新城。提到这座新城就不能不提一位将军——王震。
当挺进新疆,驻扎戍边的工作逐渐完成,建设兵团便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安置二十二兵团的数万将士?如何在戈壁滩上建立新城?如何发展兵团经济?王震将军给出了解决措施。而石河子便是王震将军首选垦区之一。
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并没有足够的粮食与资金供新疆的生产建设发展,于是摆在十余万将士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军垦农场不仅实现了自给还实现了拿出粮食给百姓吃。
军垦第一连1960年前后农八师石河子工农业发展较快,有“富八师”之称。但有人说“八师利益挂帅,不突出政治”……王震将军知道此时后说道:“人家发展了,说人家骄傲,骄傲在国外可是个好名词。你们也把经济发展起来,骄傲骄傲嘛,好让我看看!”王震将军用最朴实简单的话阐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这样的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曾经的石河子得到了“富八师”的称号,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石河子会实现更大的发展。
现在的我们与当时的老兵团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有着老兵团人所不具备的张扬个性、自由思想、创新思维,但我们也渐渐丢失了老兵团人的一些珍贵精神品质。
地窝子内景我虽然不同意现在一些媒体或个人对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评价,但我们缺少了老兵团人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听到过吹嘘自身的言论,看到过社交平台的各种炫耀的行为,也亲身经历过身边的人对于权利、地位、钱财的比较。或许正因如此,老兵团人的行为选择才使我更加动容。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上至军政干部,下至普通士兵,人人都节衣缩粮,只为省那几分粮几块布,而这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资金进行经济建设。
现在的我们只能透过文字记录、老兵口述、老照片等形式,感受那段过往,但老兵团人的精神依然令我们震撼。记录文字的纸张会泛黄甚至是腐烂,照片会老旧模糊甚至是遗失,但兵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已注入这座新城,成为它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与八师同龄的树将军和兵团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兵团”不是一个符号,而“兵团精神”也不只属于兵团。她们就像一粒粒种子被撒在了这片戈壁滩上,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耕耘付出,种子会生根发芽。“根儿”会扎满边疆的每一寸土地,“芽儿”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