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步行回家,快到家门口时,隐约看到前面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摊在地上,像一个大大鼓起的黑塑料袋儿,上下起伏着,我不以为然地往前走,快到跟前时,突然“黑袋子”一跃而起,“噌”的一下窜进了旁边的铁栅栏里,后边还跟了四个小号的“同类”,从窜的动作上辨认出原来这是一大四小、毛色黑白相间的五只野猫。我刚想走近细看时,大猫护住四只小猫,冲着我呲牙,随之发出了一种像是威胁、恐吓的声音,那种声音我从未听到过,像极了撕扯一张厚厚、长长、脆脆的纸时发出的声音,黑暗的角落里、寂寞的路灯及暗淡的光线下,这种声音尽管极低,但足以令人汗毛竖起、头皮发麻,到现在,我一想起那晚的情景还心有余悸,久久不能释怀。
在我印象里,猫永远保持可爱、温顺、讨喜的样子,从来不会有这样“又臭又硬、面目可憎、举止失态”的举动,只能推断出一种解释,就是世间所有的母爱都类似,即便它与你实力悬殊,当感到你对它的孩子们构成威胁时,它也是要拼上老命般去守护,做好了与你鱼死网破的打算。
自那晚受猫“恐吓”之后,这两天我总回想起两次养猫的经历,还有那几只养过的猫。
第一次养猫,是在我学龄前。上世纪七十年代,不时兴养宠物,家里养猫纯属为了吓唬老鼠,那个时候,过街老鼠常见,家家户户也免不了有老鼠光顾。大街上时有挑着扁担、沿街叫卖灭鼠药的小商贩,此药成了家中常备药。除此之外,我们家还养了七只猫来“捍卫安全”。可是,猫在小孩子眼里,却只是一种“玩具”而已,我若困了,就抱猫上床,搂着它美美睡上一觉,若兴奋了,就顺着树爬到房顶,逮着一只正在房顶小睡的猫,揪起猫尾巴,举过头顶,然后悠起来在空中画圈,做“摇旗呐喊”的胜利状。儿时的记忆淡去,那些让我“玩”过的猫长什么样儿也早已忘却,但我心里依然还住着那个天性顽皮的“熊孩子”,偶尔也会跑出来,做些心智不成熟的事情。
第二次养猫,是我儿子四岁时。某天下午我下班回家,站在阳台上朝楼下喊儿子回家吃饭,不见人影,正纳闷时,看见儿子怀抱着一只小白猫、兴冲冲地一路小跑,边跑边朝楼上举起来,如获至宝似的像我炫耀,脸上流溢着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神情,那表情纯净得像冬天里的头场雪,刚刚覆盖在大地之上,令人怜惜得不忍踏上足印使其蒙尘,那表情又像孩子心底里刚刚盛开了一朵花儿,花开得桃之夭夭、明艳如火、绵密欲滴,令人喜爱到不愿用一点毛糙的手去触碰。看孩子那表情,我实在不忍发火,说实在话,住楼房不比小时候自家的独院儿,猫的活动场所只能在楼上的屋内,吃喝拉撒,味道呛人,我有点接受不了,特别是在夏天,热气里夹杂着浓浓的猫尿味,真是恼人。可是孩子喜欢,我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们对待宠物总归是管领不管养,抱回来都是给大人找事儿干,他们只是来欣赏和玩耍一下而已。小奶猫养了一年多,尽管当初我并不情愿养,日子长了,总归对其也产生了感情。一年以后,由于我们搬家的缘故,不能再带着小猫一同搬家,但又舍不得它,就把小猫交给孩子他爸学校看门房的大爷代为照料。我们以为小猫也舍不得我们,孩儿他爸去看过小猫几回,可小猫一次也没认出曾经养育过他的主人,甚至都没有在人群中多看过“奶爸”一眼。我老公也是一个心地特别柔软的人,为此伤心了好久,下定决心今后再也不养猫了。
再后来,我们才从一些自然科普读物中进一步了解了猫的习性,猫本来就和狗的忠诚不可同日而语,指望猫念及主人、忠诚主人,那是违背了猫性的痴心妄想。猫不会和人类建立任何感情联系。
猫的气质是:我是我,你们是你们。它是绝对的特立独行派,它才不会真心地接近人类,只不过为了获得食物和安逸的生活,才主动去接近人,靠着无敌颜值成功俘获人类的喜爱,靠着表面上的“娇滴滴”融入了人的生活。
我们爱猫是永远不可能换来它的爱的,我们只是一不小心点燃了自已的母性而已!撸猫、怜猫、喜猫,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罢了。
同样道理,你明明知道某个人不爱你,也如何都不可能爱上你,你还是要耗费精力时间,全情投入去给予某人爱,到头来,不就是感动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