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到,我们写评论,其实是反映着我们看待世界和社会的三观。维也就是我们来评价这个世界的框架,它就像一个框或窗户,你只能根据它所限制的范围来从固定的视角看东西。每个人的“窗户”不同,看待的视角自然不同,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不一样。
但是我们有一些“窗户”是共同的,这种窗户不一定正确,也就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几种思维。说白了思维是我们观察实施的一种思考方式,然而思维很容易固化。形成一种习惯,以至于看待事物时都用这种方式去观察和评价。
很多时候有什么样的“窗户”决定着你能看到怎样的事实,得出怎样的结论,所以窗户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开放和活跃思维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保持警惕。
首先要警惕自己思维的刻板化及用习惯了用一种固定刻板的思维去观察事物,而放弃了其他的思维,符合自己的就接受,不符合的就当做不存在,容易形成偏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影响我们吸收新思想,新观点,新角度,。
举个例子,辩证思维很好,但是如果如果刻板化了,就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中,轻易否定是非与善恶,刻意强调坏事中的好事成分,故意突出善良中的小恶,结果就反而没有了坚定的是非善恶观,甚至走入“杠精”的泥潭”。
比辩证思维走入“杠精”泥潭更严重的是愤青思维,愤青思维空有一腔廉价的道德义愤,却缺乏思考问题的理性。秉持的是“反抗即正义”,“革命即无罪”,“弱者永远代表正义”的民粹思维和“敢反对我就骂死他”的暴力思维,键盘侠往往有这种思维,其实缺乏恒定、独立与正确的价值观。
咱们分析愤青思维的本质其实是思维跟着本能的情绪走,“肾上腺决定脑袋”的动物思维,没有一点基本的理性分辨能力。
如果说分镜思维非常可恶又烦人,那么比这更严重的就是极端思维,也就是做判断的时候不习惯留有余地,只会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要么极左要么极右。然而物极必反,要知道的是,任何事情推向极端,必然远离真理。
可以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海洋里,这种极端偏激的观点比较容易引起关注,但是话题炒起来之后,眼球是引来了,可是观点完全被扭曲了。一鸣惊人的“出位”之后,吸引了媒体报道和关注,但是这种真的有利事情的解决吗?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在乎过程,其实更应该去注重结果,是否你想要的合理结果,是否将事件引向正确的轨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