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又弄明白一层:
当我靠近时,父亲想要更多,这个动作恰恰驱逐了我;
当我远离时,父亲又“救助”我,哪怕我明白告诉他不要这样做,这是我的事,他都一定要掺乎进来,以此拉近我。
实际上这是什么呢:
你不行,我行。
这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较量,孩子拼命拿回自己的自主权,父母拼命夺回去。
孩子一定要“行”,父母一再夯实~你不行。
不止是他,很多婚姻里的人也这么做,尤其是那些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最后被出轨的“大善人”。
这样的“大善人”太能作了。
当然,我也曾是其中一员。
“大善人”享受艰辛、享受苦难,用苦难体现自己的“善良”、“清白”、以及“价值”,用牺牲死死抓住那个男人,一旦你离开,你就是个人渣,因为我已然占据了道德高地。
离开一个“善人”是需要顶着“人渣”的罪名,但是,“善人”身边是留不住人的。
因为你的“善”,成为别人的梦魇。
***
有一段时间,我总在梦里回家,回家的路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我的腿无力得抬不动、迈不开。
我希望跟父亲是怎样的模式呢?
我希望回去看他,是一件很轻松随意的事,而不是那么隆重的比赛,父亲只是父亲,不是一个目光如炬的裁判。
我可能带着丰厚的礼品,也可能拎了一棵葱,也有可能什么都没带,只是因为我想回家。
当我落魄时,他不“拯救”,那是我在透过困境成长;
当我得意时,他不受伤,没有什么辉煌可以让我丢根忘祖。
是啊,我想要父亲,愿意承认我是一个独立的成人,又允许我承欢膝下。
***
我知道父亲为什么又受伤了,打电话自怜,因为前一阵子他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学电脑,他问我学电脑花了多少钱,我说一千多,他就沉寂了一阵子。
然后,打电话过来,谈到他百年之后,会自己把什么都搞好。
当我终于不开心了,他昨晚又打电话告诉我,他要来帮我做什么什么。
他是再也玩不完这个游戏了,谴责~拯救;拯救~谴责;谴责谴责谴责~拯救拯救拯救。
小朋友,不要走,我们一起来挖坑,挖一个,挖两个,挖三个,啦啦啦啦啦啦…
我们一起哭啊,我们一起哭,不要丢下我一个,我还没玩够。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挖坑的老专家,不要走啊不要走,我们一起来挖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