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下午,顺利抵达桂林,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我的选择、朋友的安排、老公的陪伴,在品尝桂林特色小吃后,夜游两江四湖一漓江、桃花江、杉湖、木龙湖、榕湖、桂湖,去体验桂林山水、风土人情。
在机场候机时,翻出自己的‘’宝贝‘’一微信收藏,在有些缺养的空调房,可以借机吸吸心灵之氧,我还开个小差儿,到书市去逛逛,选了几本有缘的书。
在飞机上,我迫不及待地与加措活佛的作品《一切是最好的安排》进行心灵对语, 这是一部可以源源不断给人补充内在能量的书。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你都可以从中获得改变的力量,把自己变得更好。世间一切苦乐都只是一步之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更有力量的自己。 在夜游漓江之时,疏理今天的收获,与之分享。
养料一:生命中有太多的美好,但总有些东西不值得我们放弃健康,透支生命去追逐,比如金钱、权势;总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定然会让人扼腕长叹,追悔莫及,比如说你的亲人和你的爱人。 只有方向对了,目标才不会出错,幸福才会来敲你的门。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简单的的事;成熟后,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人生之路走长了,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杂了,不经意间,我们会发现,人生最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世界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是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一个生生不息的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永远牵手的爱人、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丽心情,一切的一切是一种幸福; 随缘、随性、随心,笑对得失,不去埋怨,则幸福久远。@加措《一切是美好的安排》
养料二: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曾经写道:“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的那个世界去。”
这句话被后人引用得太多,但每次看到仍然心有戚戚。一个人会逐渐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我便是这样在两个世界里来回穿梭——旅行时我无法摆脱使我成为今日之“我”的那个世界,归来之后却又背负起了由旅途中所见过、爱过、痛过的一切所构成的世界。
既然我们是幸运的,那就不要辜负这份幸运。既然我背负起了他们的世界,那就得替他们好好活着,善待自己的天赋和机会,努力活出生命的种种可能性。身上背着两个世界,路越走越远越沉重,但我乐于承受这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傅真《泛若不系之舟》
养料三: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当作掌握;不提炼总结、不应用学习、不深入思考、不实践反馈,就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战隼
养料四: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过去是朋友,将来一定也会是朋友,因为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做朋友;如果没人爱,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如果是朋友,我们应该事事在一起;我信任朋友,朋友一切也得告诉我;把“同学=朋友”,把“室友=朋友”,把“老友=一辈子”,把“新朋友=人脉”,把“闺蜜=知己”,把“在一起=关系好”,这都是幼稚的错觉,你们要是懂一点批判性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出来。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很多朋友,而是要有别人需要的能力,要能一个人去享受孤独。
你有别人需要的能力,你性格内向,你不善言辞,你不爱社交,都不是问题,别人会主动来找你,顶多就是多一点沟通成本。
你能够享受孤独,在没有人理解和安慰你的时候,你就是你自己的最知心的朋友,要知道,能遇到知己,是这辈子很难的缘分,遇到了要珍惜,没有遇到,其实蛮正常的。
可惜这些,都需要长久的修炼。
是的,不用多年以后,我们都很难是朋友,往往是路人。—— @秋叶
我们总将幸福快乐定格在将来时态——如果我买了一幢大房子就会快乐, 如果我追到我的“女神”就会快乐,如果我升职位就会快乐……
然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尽,世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快乐。
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对未来的期待去生活,也便错失了每一个当下片刻的快乐。
时刻活在当下,珍重眼前时光,因为这才是最为真实的生命。
因为昨天只是记忆,而明天只是幻想。
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但若是总把幸福寄托在明天,也就等于亲手剥夺了今天的快乐。——傅真《泛若不系之舟》
无论是读书还是旅行,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增长见识。见者“目光所及”,识者“心中领悟”。
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有“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捷径。
旅行,从自己的生活走出去,走进他人的生活,亲身感受世界的不同,体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王丽娟
我没有写对应的主题,因为每一段话如何理解,因人而异,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不想左右大家。
回过头去看,很多只言片语,你将它定义为鸡汤、金句也好,定义成干货都也罢,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曾经在那么一瞬间在你辗转不安的时候,是不是点到了你,而且是自己点醒了自己。
从这些关注的话题也可以回忆到,每一个时期,心中关注和在意的,到底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名师高人,或者说名是高人就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是你在经历中的反思与总结,是打铁时的淬火与锤炼,是在名家的文章、书籍、演讲中逐渐自己去领悟的。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遇见最好的自己」。
但最有价值的遇见,或许就是在读书、听讲、思考的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才明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为了寻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