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小红书某读书博主推荐的几本“普通女生都该看的几本历史书合集”,乱入了《枪炮病菌与钢铁》,想听听她怎么解释。听完她的荐语之后,觉得她基本没看过这本书。
越发觉得自媒体火热的年代,营造出来的人设,包装的成分太多。任何人平平无奇的日常都可以变成精致的生活,任何人也可以变成真性情、真实、底层奋斗挣扎的励志角色。
人们可以变得博学、自律、成为任何想成为的领域的专家。因为廉价的、碎片化的信息不需要成本又能被轻易获取,网友最爱的也只是断章取义、被博主有限的认知提炼出的“精华”和“要点”。不知是不是自学生时代央求老师划考试重点养成的习惯。
没几个人会去真正自己钻研证伪,没几个人在乎真相。因为往往寻求真相和真理是一条孤独的、枯燥的、漫长的道路。只要每个人只要站自己的队,赢得评论区的骂仗,就自然成为了正确的一方……
昨晚睡得还不如前一晚,很早就被吵醒,但是一直没睁眼罢了。早晨感觉很乏力。
起床吃了东西,收拾了书包。其实这次书包很轻,唯一的重量来自于相机。
犹豫了一下还是装上了两包姥爷给我带的麻酱凉皮,留下了两包,因为觉得自己不会怎么爱吃这种东西。
不到11点就到了奶奶家,结果没几分钟她就煮好了馄炖。姑父知道我今天要走,也专门早早从家里过来了。
昨天说中午11点半吃饭来得及,被奶奶记成了11点得吃完饭。于是10点刚吃完早饭,11点又勉强吃了一大碗馄饨。坐了一会儿,到了该走的时间。爷爷站起来,和奶奶还有爸爸把我送出门。姑姑本来也想陪阿姨一起送我,阿姨说不用了,让她早点回家睡午觉吧。
于是和阿姨、弟弟一起去往高铁站的路上。弟弟放了一首日语歌,说他结婚的时候就要放这首歌。我忍不住直笑。这个看着长大的,像大耳朵图图一样的小男孩儿,一转眼都到了预见自己结婚的光景的时候了。
上了高铁,走到自己的位置,结果被别人占了,麻烦我和他换一下位置,因为他在窗边帮妻子一起照看孩子。忘了这趟车车程远,也没问他到哪一站到站,转身走向了他的车厢。结果他的座位被两个孩子占着。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应该没给孩子买坐票。小女孩坐到了过道旁边的座位上,小男孩不睡觉了,开始吵吵闹闹。在他的吵闹声中睡了一大觉。醒了想看会儿书,因为到了下一站,小女孩儿的座位上来了人,两个孩子坐到了一个位置上。结果开始打打闹闹出去进来地折腾。很心烦,书也是草草翻过。
值得一提的是,前后左右都有带着大大小小孩子的人。后面的年轻母亲拉着婴儿车,推着小婴儿,和自己的母亲占了一整排,实际只买了两张票。让我不禁感觉到,公众的善意被各别的人当成了特权,就是这样渐渐被消磨掉的。
还有二十多分钟到站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们下了车,又上来了三个年轻人。我不得不走回自己原本的车厢。结果旁边又有一个吵闹的小孩。
出了高铁,感觉空气都是烫的。才得知有43度。而高铁站的空调好像坏了。出站后和家乡的场景极为不同,被人潮裹挟着,走向到站报备的地方。虽然人多,但很有序,免费核酸也不排队。反倒是排队进地铁站等了一会儿,折成了三排。进了地铁站,冷气吹得很足,感觉到脸上的汗和身上的汗渐渐被吹干了。
坐了一路地铁,从城北到了城南。下了地铁回到家,连帽子一起,把旅途中的衣服洗了。洗了澡,吃了我人肉背回的阿姨炸的鸡翅和姑姑酱的牛肉。收拾好了东西。
疲惫困顿,得早点睡觉了。明天继续补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