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于国学教育,不知您是怎么看的?现在国家也很注重这一块,我们南安现在好像只有格林有,其他幼儿园还没有,要是我们幼儿园能够把这一块做好,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块招牌。
园长:是的,其实早在十年前,我的老师,也就是我们泉州第一家孔子学院的开创人,当时他就送了我一整套国学书,让我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当中。其实当时我也有考虑过,也有跟很多专家研讨过的。为什么公立的幼儿园没有办国学班,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内容不适合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注重的是以游戏为主,学习为辅的;注重的是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根据孩子喜欢的,有兴趣的东西来引导孩子学习,来教育孩子。
家长:我们读经本身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我们要求孩子坐姿要端正,要指读,这样孩子在无为而为的状态下识字量也就变多了,而且也可以提前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状态。
园长:这一点很好,首先坐姿要端正,指读,这些方面我是很赞同的,还有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我也是赞同的,只是不一定要读经。关于指读,这一点我也认同,只是我们可以指读故事本,我们一样也可老师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指读,让孩子在下面跟着指读,这样孩子一样可以认字,还可以了解故事里的意思,孩子还更愿意接受。我认为国学是不容易懂的,我们可以用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孩子。孩子在游戏中,在听讲故事中无为而为的接受了知识,这样不是更好吗?
家长: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没有难易之分的,只有我们大人才会觉得什么是难的。好比我们家孩子,他认识的字有一些是我觉得比较难的,但是有一些我觉得比较简单的字他却不认识。还有,他管写字叫画字,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难易之分的,文字对他来说也只是图画而已。我们何不在他小的时候给他学习高能量的经典,等他长大后,他的理解能力慢慢增强了,自然就能够理解经典里面的智慧了。
园长:那我们可以等孩子长大后再读,现在孩子小,让他会读会背了又怎么样呢?到了该理解的时候他自然就能理解了。好比说5+6等于多少,这些是小学时才教的,我们为什么要提前让他学会这些呢?到了该会的年龄他自然就会了,我就不相信到了小学他还能不知道5+6等于几。再好比珠心算,我们以前班上有个孩子,后来过了珠心算几级了,可是前段时间来了个数学竟赛,结果他都蒙圈了,根本不懂得怎么回答。我过两天正好要开个讲座,就是关于珠心算根本没必要让孩子来学。列举了小学二年级、三年级的应用题,这些问题的本身就是一些知识,还有这些问题要如何来答?怎么列算式?我们小学老师评分是有一个标准的,只要是列算式对,即使答案不对也是扣少少的分数,答案错只是不认真,下次认真一点就可以了。但是他懂得这些方法,懂得如何来答题,这才是关键,而这些跟珠心算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家长:是的,这些我也明白。我认为孩子从小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的培养,像我们的《孝经》,里面就有讲到要如何行孝;像我们的《黄帝内经》,它讲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等。
园长:是的,我们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但我们一样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教育。比如给孩子看视频,通过视频里的故事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讲成语故事,通过故事,图片甚至是视频来引导孩子,这样一来,孩子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了?
我们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观念不同,你把学习看得比较重,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而我却不认同,我觉得幼儿园的孩子就应该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散孩子的思维。
家长:其实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的事,家庭教育也一样重要。我们还有售后,我们有老师过来指导这里的老师如何来上课,我们还会建一个家长学习群,每天会发布一些课程让家长来学习,只有家长认识到位,与学校同步,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孩子。
园长:是的,这一点我也很认同,我们也正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
指导师回复:孩子,游戏和玩,都是天生喜欢的。但是正面的,能一生受益的正面的兴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比如阅读兴趣。
清华附小知名教师窦桂梅认为,国学经典和现代中外儿童经典作品就像两座灯塔。国学经典,是指引孩子到达人生高度的远方的灯塔,现代中外儿童经典作品,是眼前的灯塔,照亮的是眼前。
还说了:阅读积累成就学生人生基础。
让孩子指读故事本是很好,玩游戏孩子也很喜欢,但不系统,我们学习经典是有系统性和根本性的。如果我们真正为孩子一生着想的话,可以反观历史上以及近代众多优秀杰出人物,都是从小就熟读国学经典的,远的如孔子,孟子,庄子,诸葛亮等,近的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毛主席,习主席,都是从小熟读经典智慧,长大后就能运用自如了,开口都是引经据典。而用游戏和故事还没听说有培养出杰出人才。孩子的特点是记忆力超强,听什么就能记住什么,给她看动画片,她能记住台词,给她听国学经典,她就能出口就是经典里面的句子,还会用得很恰当。所以,越小的孩子,你给他月有智慧的东西,他就会越有智慧。给他越没有智慧的东西,他就会越没有智慧。而且,我们学习国学经典也不用占用太多时间,每天10分钟到半小时,跟着音频指着字宝宝读就好,无为而为,和玩游戏看故事视频等完全不冲突。两者配合进行会更好。
就比如孩子是天生会喝白开水的。真正有用的是这些最原始,最实在的东西。读经典就如喝白开水,是我们身体必须的。看视频、动画片、图片,就等于是给孩子喝饮料,加了各种味道在里面,孩子当然喜欢,但从上期来说,对孩子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发心是好的,但在方式方法上也可以多思考。
我们带孩子读经典是根本性的教育,等于是播种,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熟读真经宝典,就等于在孩子空白的心田播下经典智慧的种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只是阅历的增广,这些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孩子就会收获一生受用的智慧。经典智慧是可以让孩子不规而正的。《易经》中说:“童蒙养正,圣功也。”而养正孩子的养料,《易经》里面也告诉我们了:“君子以经论。勿用有攸往,十年乃字。”我们注重学习,不是单方面的成绩,而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做人做事的智慧,也不是注重让孩子背了多少经典。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孩子一生的角度上去看待这些问题。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候的基础教育,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易经》中说:“师或舆尸”,老师的责任重大,对孩子的一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培养成人才还是行尸走肉,全在于对教育认识的长远高度,在于教育者的良知。
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是没有这样的高度,我们能做的只是慢慢影响,去努力。现在国家的层面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导向了,所以也不着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经典也势在必行的,我们所处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要珍惜这个时代。遇到这样的园长,不用心急,但要跟进。不管目前他们是什么状态,我们大胆的去做,我们必需要有经典自信与文化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