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子在第一季的《罗辑思维》中说过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
多年前他在一个小城市的机场排队,由于机场比较小,只开了一个安检的窗口,可是那天机场人特别多,很多人排队,机场方面临时又加了一个窗口,这个时候有意思的现象就出现了。
排在队伍最后面的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去拎着行李排到了第一个,原来队伍中快排到的人,他们是不会动的,最倒霉的就是排在队伍中间的人。
不是他们动作不够敏捷,而是他们心里产生了一刹那的犹豫,等犹豫完了发现已经晚了,因为这个时候不管他排在哪个队伍都只能在队尾了。
而80后多多少少就有点像排在队伍中间的人,因为他掉进了社会发展的两代人的夹缝当中。
1
70后赶上数字爆发的第一个时代。
大部分80后都是小学、初中开始接触电脑,而70后是大学接触的电脑,所以他们一工作就能马上用电脑开始工作,很快就能取代上一代,被重用。
而等80后开始工作的时候,电脑已经很普及了,80后就没有这个机会,我们既没有赶上数字时代的开端,也不像90后一生下来就是数字时候,用罗胖的话说:80后是数字时代的移民。
2
工作上,70后在单位里已经是中层以上的领导,80后不论在经验上、人脉上、获取知识的渠道上,都不比70有任何优势,而在年龄上、体力上又比不上如狼似虎、无牵无挂的90后。
80后因为父母的身体日渐衰弱,下面孩子还在嗷嗷待哺,有的家庭已经是二胎绕膝。本来还在稀里糊涂的混日子,突然有一天父母生病住院,没有兄弟姐妹分担,孩子在上学没人接送,爱人单位有事走不开。
一家老小的眼巴巴的指望着你,可谓上有老下有小。
所以80后只能在这尴尬的夹缝中,小心翼翼的工作,不敢有任何造次,一个不小心丢了工作,全家老小跟着倒霉。前段时间流传华为已经开始清理35岁以上员工了,而最大的80后已经37了,最小的也28岁了。
3
80后最悲催的是赶上房价高涨。
2000年房价开始上涨的时候,大部分70后已经买房成家,有一部分还赶上了福利分房,而那时候80后还小,没考虑买房的事情。
等80后工作几年准备买房成家的时候,房价已经高到我们望尘莫及。大部分80后的父母又赶上国营企业改革,也就是下岗,所以很多80后的父母并不像90后的父母积累了那么多的财富。
于是东拼西凑付了首付,背上了二三十年的房贷,每个月工资除了基本花销剩下的大部分都送到了银行,不敢细算,稍微算一下就会发现前几天还的钱大部分只是利息。
4
80后的童年还算幸福。
因为赶上了第一代独生子女,而且80年代也正是刚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时候,所以80后的童年生活还算富足。
80后不像70后,我们童年有超级玛丽,幽魂斗罗,有香港电影,有小浣熊干脆面。没有兄弟姐妹,独享恩宠,可谓万顷良田一棵独苗。
当初的80后在一些专家的口中那是小皇帝,小公主,是毁掉的一代。
可是如今我们却赶上了开放二胎,现在养孩子早就不像大锅饭时代给口吃的就能成活的。
国内的奶粉不安全,要吃进口奶粉,人手不够洗尿布也太费劲,要用尿不湿,光这两项开销,每个月就要上千。上了幼儿园各种兴趣班,一个就兴趣班少则五六百一学期,多则上千。
80后基本上是背着四个老人,一到两个孩子,沉重的房贷奋力前行。
5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他的特质,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挣扎。
当初饱受诟病的80后承担起了他们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杀伐决断,在家庭中负重前行。
我们褪去了幼稚,藏起了自己孩子的一面;褪去了幻想,脚踏实地的面对生活;然而豪情不减,用自己的力量与生活抗衡。
如今的80后,真的成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