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雾气浓重,大巴辗转了好些路,终是在中午时分来到了宏村,本就是初冬,却难得出了一抹阳光。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宏村。
记忆总是容易消散的。大概是在一年前的深冬,宏村木然萧瑟,谈不上游客心中的诗情唯美,却不乏古朴与纯净,唯一遗憾之处是时间紧迫,未曾好好欣赏一番。我想,这一次,我要深切的,缓缓的感受它。
意料之中的,最初映入眼帘的是那座跨越南湖,通往宏村内部的画桥,眼光随着桥延伸,宁静的湖,低矮的白墙黑瓦,三三两两模糊的人影,荡漾着,周围没有一点儿冰冷的机器气息,像极了古画。
若是听周围导游细说,总是免不了画桥与《卧虎藏龙》的关系,我想若是这样美丽的桥却被人们用电影记住是可悲的。我们本应去了解它,总是通过快餐式的消费,是万万读不懂它一千多年的岁月年华。
它很窄,像是江南水乡窈窕的姑娘,你一踏上便只顾小心翼翼,总不明白这么大的南湖却独她不宽阔。人与自然总是和谐的,若是在盛夏时分,你顾盼着走到桥中央,小心的爬过楼梯,站到画桥最高的地方看着南湖湖面,你会瞧见那美妙的景色。满眼的绿呀,欣喜的露出点点粉红,迫不及待似的,毫不掩饰的表现着自己,清风一吹,芙蕖灵动,身姿绰约,倾引着周围的片片荷叶,走近一看,便有“清水出芙蓉”之感。这是宏村夏日南湖之景,虽未曾亲眼见过,这画面却仿佛无数次出现过我的梦中。
初冬这一遭,见不了这般仙境,却也别有另一番风味。早已开倦了的荷花落得一片枯黄,深褐的枝干风干了似的,直直的立在那儿,无夏日这般灵动,却更融合此时宏村的气息了。
下了桥,这幅画便开始生动起来。三两个小孩儿趴在浅浅的南湖边上,摆弄着,笑着,嚷着,追赶着,正对门的奶奶对着阳光翻着咸货,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他们仿佛从未被游人的熙攘所打扰,这种平静也让你片刻间融入他们的世界。
再次回头看身后的那座桥,恍然间变得高大起来,看不清刚来的路,伸长了脖子,朦胧间,远去了的,是那一座座高楼。不管愿意与否,回过头,仍向着画卷深处走去。
沿着每一户人家屋前窄窄的空地走着,刚来时焦躁的心与旺盛的太阳光都归沉寂。几处曲折,无数条小路交错着,若是不小心迷了路,只管沿着小路旁水流的方向向回走,便可绕回来,路由水生,水傍路流,和谐之处,恍然丛生。
多处历史的文化遗迹早已在一个又一个导游与宣传片中翻出了无数次。我与同伴绕不过趣味,便溜去寻着其他地方。

虽是来过一趟,对路却也是生疏非常,本就是寻些小趣,乱走着倒也无妨。难得的好天气,巷子里的人家大多开着门,经营着小生意。冒着热气的蒸锅上是当地的特色,粽叶包着糯米,方方正正,细嗅一番,里头咸肉的滋味尽收鼻底,在这样一个冬天,一个安静的小巷子里,光是那冒着的温暖热气,便能引得你驻足好一会儿。
又或是谁家的后门口,老爷子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煮着花茶,三两个游人在一旁挑着茶,爷爷不紧不慢的摆弄着小巧而又做工细致的竹茶盏,细呷一口,悠然自得。
不知误走了哪条小巷,侧门开着小小的口,凳子上端着的是一个淡黄色的瓷盆,不经意间,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奶奶用着同样的瓷盆盛着刚炸好的油香饼,我们几个小孩争抢着吃的光景。
老奶奶熟练的用两根小棍搅缠着盆中的蜜糖,“本是不做生意的,下午正打着牌呢,不着急的,多缠些给你们。”一边说着,一边笑着把缠好的麦芽糖递给我与同伴。我与同伴一路缠着糖痴笑着,一路走出了巷子,看着还未落下的太阳,我不禁举起手中的麦芽糖,任凭着光束打下来,顿时晶莹剔透,像是琥珀发了光,煞是好看。
寻了一路当地的手工小菜,终在一家小小的门店看到了。一进门,正中央便整齐的摆放着几大罐小菜,有素的,大多是萝卜黄瓜之类,也有荤的,像小咸鱼,亦或是牛肉粒,虽说是腌制的小菜,却没有一点儿憔悴的模样,看起来下饭极了。大罐的旁边放着几个小碟,里头盛着是给人品尝的小菜,店主人拿出牙签邀我们品尝,咸辣的口味中和的十分好,若是忍不住多尝两口,定要吞下一口饭就着。

小巷里开满了菊花,大朵大朵的,点缀着上头挂着的木制招牌,总有些文艺气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是弄堂里的木上竖着的,刻着两行字,最下方还刻着像印章一样的落款—-“宏村”。土房的上头爬满了藤蔓一样枝条,互相缠绕着的,枫叶似的红色藤蔓点亮了满是灰色的土房墙壁,在这样的季节里,是难得的一大片生机。
与同伴晃荡了好几处小巷,早已有些疲累,便在村头的红白古树那儿歇了好一会儿,看着周围渐多的人群,缓缓落下的太阳,趴在树旁休憩的小狗,时间变得慢下来。
闭上眼睛,梦中的场景却又出现,一样的初冬,一样宁静的村子,却独没有熙攘的游人,树底下拴着的灰毛小狗,远处,一个颤颤巍巍的人影慢慢走来,忽然起的一场风,卷挟着沙土,吹迷了我的眼,也吹散了那个身影,平静之后的,只剩下陌生的平房和冰冷的高楼。我睁开眼,太阳早已垂暮。
“时间不早了,我们走吧”。
走出了那座桥,便远离了宏村,回头望去,依旧宁静。远处的山虚虚的,衬着宏村明晰起来,远处的南湖像一道分割线,湖里的落影与湖上的人家倒不大能分得清了,到底是南湖照着宏村的模样呈现,还是村里的人家依着南湖里的倒影生存,自古难以言说,就像到底是自然创造了我们,还是我们征服了自然。不过,宏村给了最好的答案。
近处的枝条横斜过来,画面倒是增添了几分层次之感。远远地,我们离开了宏村。

夜晚来临,循着夜游古镇的趣味,我与同伴再度进村。本想着应是万家灯火,过了画桥却发现,古镇一如白日的平静,似是早早歇息了一般,夜色浓重,星星点点的灯笼倒也倾撒着柔和的光。散去了午后的一丝炎热,晚风带着寒意袭来。许多的小巷深处已是漆黑一片,我与同伴未敢多走,只在有光处闲转着。
路过一个打着灯的小摊,桌上摆着的是一大碗紫黑的小果子,上面还留着刚洗过没干的水滴,我与同伴买了一小盒,拿在手上,没有葡萄那么大,像是一颗紫黑的小珍珠,一口下去,酸甜中隐隐一点青涩的味道。
吃了一路的小果,心情倒愉悦起来。想起曾经也这么快乐过,一点儿的美好便能开心好久,不过当是时间久远,记不大清了,也许只是梦过,并未有过。古人云:昼夜所思,夜梦其事。也许在我某个记忆深处,有这样的时刻吧。
我不禁想起旅行的意义,来到宏村,到底是来看宏村之美景,还是寻找自己遗忘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也许一开始是奔着美景而去,最后有些人流连忘返,有些人感于旅途劳累,有些人却找到了自己……
无意中走进了一间酒家,品尝那甜美的青梅酒,淡淡的酒意缓缓而来,屋外夜色朦胧起来,梦境忽远忽近,儿时单纯的美好感上心头,醉了的,是夜晚与梦,真真是如梦如幻,如痴如醉。遥远的夜晚还在继续着,梦也没有就此戛然……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梦里念念最不忘,当是徽州最宏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