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读书感悟》

作者: 笔名周思 | 来源:发表于2021-01-13 09:16 被阅读0次

《读书感悟》文/周思

(一)
《名人轶事600篇》中有篇文章写的是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哲学家、教育家是一对‘论敌’。
他俩有几句话对我印象深刻,谈谈自己的见解而已。

朱熹说:“要教育学生明白道理,必须多读书。”这话对,他其后又说:“不破万卷书,怎能有出息。”这话呢?我认为不够准确,且片面。

关于出息问题,是多方面的,也不一定要读万卷书,由于人的生命特质不同,他们各自的言行不同,工作能力也不同。有的人由于天性聪明,积极向上,爱学习,悟性高,只读200、300、400……的书就可以有出息。

如果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得最好,能独立自强、不依赖父母,不给他人和社会造麻烦,就是有出息。

知识又是多方面的内容,书本知识,生活知识,社会经验,理解事物的能力,处理繁杂事务,有超群的创造能力,有一半的知识是书本以外的社会和与人打交道时学会的。

书本上的是理论,社会现实,只有两方面结合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生存。

我懂那搞科研的和创造性、研究型的工作要多读书,就是用脑力强的工作,需要很长时间来思考、学习、探索。

朱熹讲的出息就是能干大事。

陆九渊说:“道理存在于人的思维中。”我认同,他后来又说:“读书多了,反而使人糊涂。”

这句话欠妥,糊涂是因人生命质现象形成的机械、呆板、教条主义、框框模式的思维现象,思路狭窄,钻牛角尖,常因不解,误解引发打斗,争吵的人间悲剧。

不是书读多了会糊涂,而是天生没灵性,生命缺乏那全面的认知能力,更缺灵活性的功能,他只能是糊涂虫。

历史上因糊涂人性伤害天才,天文学家,被宗教派火烧死,数学家被战争中的士兵杀死。

众多的普通人不理解天才,认为与他们不合拍,当怪物,太可惜了。


(二)
《马克思论哲学基本原理》一书,上海市高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十七页:“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自发地或某种程度上自觉遵循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果。”

我认为科学家的行为是天生的才能表现是自发的,但不是什么自觉遵循的问题。

第十八页上又说:“哲学会随时代变化,时代决定哲学。”

我认为这句话也不够精确,哲学家的思想,见解也是独有的智能。

哲学是探索事物本质,认识事物发展的起因,教人如何生存,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生命质的特别思维功能而形成的智慧。

不会随时代变化,那人还是那人。

生命质在自己体内长着的,外界如何能改变他?

各种才能与智慧,自有人开始就有的。

又因自然界中某些物质渗透到人的生命中,起着相互协调,相互平衡作用产生的思维。

如:医学家、植物家、画家、设计师,建筑师、词曲作家……。这些生命特质和人的各种才能不是时代和外人可以改变的。

哲学是绝对有用的学问,能使人聪明,增加智慧,用智慧来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

某哲学家说:“哲学是知识体系中的最高智慧。”

我有同感。

普通人就因为没哲学思想,没缜密的逻辑思维才人为地制造很多灾难。哲学却能使人明智。
减少愚昧行为,苦难自然少些。

2003年8月


(三)
日本作家写的《我不需要坟墓》一书,我大体看了一下前言,知道是特工、间谍之类的打打杀杀。

本来不想逐页细看,为了解日本作家的写作技能,还是把书看完了。

对于我这种爱好文学的人,爱好哲学、诗歌、音乐、歌唱、绘画……的女士,更厌恶鲁莽的打打杀杀,暴力行为看着难受。伤视觉神经,伤健康,伤心情。

我更喜欢田园风光,世外桃源,喜欢美丽的事物,优雅宁静的平和环境。

那本书中被人称为:有胆识、机敏、超常、武艺高强的男主角,其实是整天在外杀人的鲁汉。
从另一角度理解,他又是愚蠢人性,为了得几亿元钱,成天这躲、那躲,在恐怖中度日,是摧残自己生命的傻人。

也许钱没得到,人先亡的下场,不如早死,白费一场惊心动魄。

正常人不需要那么多钱就能活得良好。

他上司利用他贪财的性格弱点,让你为钱去玩命,人已先死,挣钱有何用?

他那种日子一刻也不安宁,每时每刻都把神经崩得紧紧的,这样活着有啥意思?玩成脑出血了就完了,真是可笑,想疯了一样。

如果人只为自己,死后一文不值,没人会记得你为钱徒劳而疯狂,贪财鬼都是这种玩命的悲剧。

我也能理解人的特性不同,他自愿活着受罪,他喜欢那种恐怖的刺激行为。

别人同情无用,只能让各自的生命自生自灭。

这本书我把当废品卖了,我认为没有留存价值。我看过几本日本作家写的书,他们大多喜欢写血腥味、武力,或许是他们的天性。

还有几个作家喜欢写男女‘性事’。

在中国那类属打击对象,正统、主流人群反对黄色内容的书。

特别是妇女们更厌恶暴力虐待女性的黄色书籍。

虽然人类存在那事,但那是原始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必那么细致地费心费神来描写。

男女之事应自然发生,切勿刻意去做,作家更不应积极去鼓吹那低级动物的行为。

人类已进化到现代文明,进步的高级社会。不应再向原始低级方向退化。故意制造一些不堪入目的场面,看着就恶心。

当然文学有虚构成分,夸大其词场景,写低级趣味的内容对人们健康有害,阻碍人们向前发展。

还是顺应社会现实主流发声,更像正派人。

书如其人,书中内容能见作者的思想、品行、追求、道德。那个日本男作家,自己在书的序言中已坦白讲,书中男主角不一定是本人,但一定是他的孩子、他的影子。

说明专写色情书的人,本人就是个大色狼、坏男人,大坏蛋。

把女人当玩意儿,随意践踏,伤妇女身心健康,甚至玩死女人。

我希望这种人性灭绝,当然不可能彻底除根,毒草是会重生的,将是妇女的灾难,天敌!
这本书我看了,也消毁了,这个有啥看头?

一个不懂得尊重妇女的男人,决不是好男人。

2003年

相关文章

  • 随想《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文/周思 (一)《名人轶事600篇》中有篇文章写的是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哲学家、教育家是一对‘论敌’...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读书目的 如何高效的做读书笔记,以便有效记住书中内容,以致活用。 知识转化为行动 1.随想笔记,写下平时的感悟。 ...

  • 2017.8月晨读感悟汇总链接

    8.1晨读感悟-搞定 8.2晨读感悟-工作生活随想 8.3晨读感悟-选择 8.4晨读感悟-亲密关系中的焦虑 8.5...

  • 【读书感悟】随想随记

    今天读完了第一辑,看着梁先生眼中自己的过往生活,越读越有趣。小时候宅门里的日子,没有衣食之忧,还有父亲的影响和得当...

  • 读书感悟,随想记录

    1.凡事要想:“多做一点” 比如记单词的时候用联想的方法多记了一点,做完试卷多检查了一遍,工作的时候多备份了一个,...

  • 我该写些什么呢?

    读书笔记随想散文小说诗歌论文?

  • 2020闻思修感悟录之四 2021.2.19

    在每日万步走中、在读书中的思考,碎片化思考、瞬间感悟时刻、随想随笔,捕捉记录点点滴滴思想的火花…… 2月1日 影响...

  • 关于随想

    有时候生活难得有灵感或者感悟的片段,所以才有了《随想》的这个主题,故而《随想》这个主题的内容是非常琐碎的。因为我希...

  • 行者随想之读书感悟20181220

    告别行动营半月有余,偶尔看到喜欢的问题去时光岛逛逛,偶尔和相熟的老铁聊聊,偶尔看看连队里的三言两语……那种...

  • 随想||感悟

    人生的故事 许多的美景在心中回荡 是回忆时 那出神的微笑 那心酸的往事 千疮百孔 有时 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而是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读书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zt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