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赖辉东《论语史鉴》14·36中国三大哲学家之惠能!

赖辉东《论语史鉴》14·36中国三大哲学家之惠能!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22:52 被阅读0次

第36章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姓公伯(现大多简化为公姓)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曾和子路一起任季氏的家臣。公伯寮是唯一背叛孔子的弟子,被后人剔除其弟子之。

      在孔子执行“隳三都”计划过程中,公伯寮暗地里将孔子呈献鲁定公的简札私自透漏给季氏,由此季氏记恨孔子。

      孔子在冬祭未有得到祭肉的情况下,季氏让公伯寮带给孔子玉玦,并让公伯寮告诉孔鲤是定公亲言送此物给孔子。

    此举使得孔子认为定公寓意要与孔子诀别,孔子才决定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由此公伯寮得到了季氏赏赐。

愬:音sù,同“诉”,诋毁、诽谤之意。如《论语》:“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季孙:鲁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季氏家族,继承家族爵位的一脉叫季孙。

子服景伯:复姓子服,名何,景伯是他的谥号。子服何为鲁国三大家族中孟氏家族成员。

      前492年,桓公、僖公的宫殿大火,子服景伯救火,安排得当。前488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盟会,向鲁国索要百牢,子服景伯预言吴国将亡。

    季康子讨伐邾国时,子服景伯劝阻,季康子不听,结果邾国请求吴国攻打鲁国。

      前487年,子服景伯与吴国结盟。前483年,子服景伯参与了吴鲁卫宋的会盟。前482年,一度被吴王夫差扣留,前480年,子服景伯曾与孔子弟子子贡出使齐国。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曾宣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转告了子贡,子贡称孔子是“万仞宫墙”予以反驳。

    有人认为子服景伯可能是子贡的弟子。

夫子:这里指季孙。

市:买卖所之也。从兮从之,兮表示嘈杂声,之以为“去”,兮之结合指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即市场,如《古史考》曰:“神农作市。”《世本》曰:“祝融作市。”

    又如《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礼·地官》:“五十里有市。”

      市又分为大市:日昃而市,百旅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市引申特指市司、管理市场的官吏,如汉印有“长安市长” 。

      市进而引申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及文化发达的城镇。如《汉宫阙疏》:“长安立九市。”进而延伸指现代行政区划单位。

      市也指买卖、贸易,如《论语》:“沽酒市脯。”

      市也指市制, 度量衡制之一。如市斤,1市斤=0.5公斤、10两。

      “肆诸市朝”意为: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道:道的含义很广,这里的道指的是对自己设想的美好社会的追求。

命:人力所无法改变的结果就叫命。孟子曾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意为:没有人叫他们做的,却做了是天意,没有人给予他们的,却得到了是命。

    命是无法改变的,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比如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为命运的关键词是“运”,人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想改变命运也要抓住时机,《易经》有云:“时也,命也!”

    人如果构建了完备的价值观后,就会做出一个终极价值判断,为自己设定终极追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就叫“知天命”。这时的客观天命就成了主观使命。

    《中庸》又说:“天命之谓性”。意为:人生而有之的能力、善念等就叫天性。但是荀子认为这个性是恶的,他提出人应该“制天命而用之”。怎么制呢?办法就是“化性起伪”。也就是通过学习把恶性伪装起来,而且要伪装一辈子。

    总之,命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命运。

全文理解为: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以我现在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并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事业被终结,被逼流亡它国,连旁人都看不下去,孔子却不记恨公伯寮,坚信“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孔子在这里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一句“其如命何”体现了圣人的胸襟和境界,被称为“圣人之忍”。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小人,我们不必太过在意,一切自有命运的安排,小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中国三大哲学家之惠能

    中国最大的佛教流派就是禅宗,其始祖被认为是印度过来的达摩,祖庭在嵩山少林寺,但很多学者认为达摩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禅宗二祖惠可40岁时,欲拜达摩为师,为表决心,竟用刀自断左臂,奉献达摩座前。达摩感其赤诚,授其法器、赐其法名,收他为传法弟子。二祖祖庭在安徽岳西县境内的司空山。

    很多学者认为,惠可断臂求法的事迹是虚构的,极有可能是在内部争斗过程中被人砍断的。

    传至三祖僧璨时,祖庭在安徽潜山市境内,他使禅宗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传至四祖道信时,他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山创立四祖寺,传至五祖弘忍时,他在黄梅东山创立五祖寺。

    四祖的贡献是推行自食其力、农禅并举;五祖则创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山法门”,所以五祖寺也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发祥地。

      五祖对禅宗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慧眼识珠,发现了惠能,成全了惠能,使惠能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六祖惠能大师俗姓卢,出生于唐代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其父早亡,家境贫困,惠能以卖柴奉养母亲。在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而产生学习佛法之心。

    公元670年,惠能离家学法,672年惠能到黄梅东山寺(现名:五祖寺 )求法。最初被安排在米房里做舂米工作。

      他虽天天舂米,可是时时刻刻在回光返照,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用功修行。

      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小沙弥走到了米房来,口里念著一首偈(jì)子:“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寺里大弟子神秀的作品,原来,当时弘忍和尚要传付法印,退居让位,要全寺大众每人都做一首偈子,谁作得好、作得对,这个正法眼藏和衣钵就付给谁。

    神秀的作品一出,全寺大众异口同声,都说这四句作得实在太好了,这次继承衣钵的人非神秀不可。

      惠能听后,知道这是佛法的道理,他认为这四句话,道理虽然说得很好,只是渐次法门。

      于是,惠能叹了一声气说:“小师傅我也有四句话,就是我不识字,不会写,怎么办呢?”小沙弥有点不敢相信地答应帮他写出来。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小沙弥把惠能大师这四句偈子与神秀大师的四句倡子,统统都写在墙壁之上。这个消息传遍全寺,引起震动,传到五祖那里,弘忍大师听了以后,对于惠能所做的偈子非常赞赏,他就亲身拿一根手杖,跑到米房去看。

      惠能此时正在米房舂米,五祖就借事显理,暗通消息,问曰:“米熟否?”惠能说:“米熟久矣,欠筛在。”

      大意是说我禅定功夫早已成熟,透彻玄关,只是没有得到你五祖老人的证明。

      五祖听了以后,就将手杖向米袋上敲了三记。转过身来又把墙上惠能写的四句偈子,用鞋底把它擦去,以免发生对惠能不利的事。

      惠能机缘成熟,特别对五祖三敲米袋用意所在,心领神会,就是要他今夜三更前来相见。惠能得到弘忍大师的暗示,心里非常欢喜。

      到了半夜三更,惠能就恭敬虔诚地走到五祖的卧室来,只见房门半掩,就推门进去,一见五祖就跪了下来,弘忍大师就为惠能开示说法,机教相当,心心相印,又将正法眼藏和祖传的衣钵传给惠能,称为东土第六代祖师。

      为防不测,弘忍连夜亲送惠能离寺一直到九江,告别时,弘忍说:“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

      五祖回寺后,过了三日,才普告全寺大众说,我的正法已经南传了。在座大众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惠能经历了千幸万苦后,最终在今天的广东韶关宝林寺中圆寂。

      惠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以明变暗,来去相因”的宗旨,提倡“顿悟”,主张简易修行。

      惠能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创立了中国特色的佛学教派。实际上,惠能的禅宗思想早已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而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根据惠能法语整理而成的《六祖坛经》,不仅是中国本土佛教史上惟一的经书,更是研究中国和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的典籍。

      毛泽东还谈到过惠能的思想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他说,惠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4·36中国三大哲学家之惠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bq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