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三句伤人的话-读《质感说话课》
《质感说话课》作者潘月琪是一名资深媒体主持人。(互联网)
我们每天所说的话和听到的话,超乎想象的多,日积月累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如果我们的说话,可以带给人温暖,诸如鼓励、疗愈、善意等利他的心意,无论对象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或是最亲密的家人,将是一份最棒的礼物。但是要如何把话说好,说得有质感呢?这本《质感说话课》,就是一本教大家如何把温柔力量融入言语,然后以语言表达出爱的指导手册。
本书作者潘月琪是一名资深媒体主持人,曾经主持广播节目17年,发表过TEDx演说,主持过上百场活动,也是一位口语表达训练讲师,专门引导大家缩短心和大脑不到嘴巴的距离,以及探索“说话”之于各种情境关系的谜团。据潘月琪的观察,大多数人只把言语表达当作获取工作、名声,促成交涉目标的利器;透过交谈,只想从对方身上得到些什么,少了待人的温柔与耐心。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措辞和口吻令人不舒服,往往成为伤害他人的武器。
现代人的通病
少了温柔与耐心,其实是现代人的通病。我们时常看到许多人为了追求快、狠、准,其实不仅是身上,有时候语言也装上了许多尖尖的刺,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别人。古语有云:“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锋利的刀割破的伤口还可以愈合,用恶言恶语中伤别人留下的仇恨难以消除。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说话带刺的语言会以三种方式出现,分别是否定词、质疑的语气,以及命令式的句子。
“你这么做是在浪费我的时间”“你觉得你是谁啊”“我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句句锥心,但这三句话不管是长辈对晚辈、上司对下属,甚或老师对学生,以及同事之间,都是失礼且不恰当的句子。脱口说出这些句子的人可能感觉很舒爽,却不知扎得对方发疼,让听的人痛在心里。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表达习惯,被言语刺伤的人,碍于礼貌、地位不对等、怕尴尬、觉得沟通很麻烦等原因,选择不表达出来,只是渐渐保持距离,暗自疗伤。
当然,作者也遇到过这种讲话不得体,甚至咄咄逼人盛气凌人的不友善对象。她建议读者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保持声调沉稳,语速不要太快,这时候的声音就会有力量。做几个深呼吸,对控制音量和说话速度会很有帮助,这时候再以温和坚定的眼神,勇敢直视对方的眼睛,拿出理性专业的态度,不卑不亢,就会获得对方更多的尊重。心态上也可以提醒自己,用更大的包容心放下对方无心冒出失礼言谈带来的批判与不悦,心想:“好辛苦哪!原来他需要用这样的说话方式来肯定自己的价值。”
好好说话是有技巧的,要如何保持言语的善意,把每次对话都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我想这本《质感说话课》是送给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