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华,保定人,乡里首富,慷慨好施,豢养门客百余人。
宾友经常借钱不还,老柳听之任之。
唯有一人从无乞请,便是本篇故事的配角:陕西人宫梦弼。此人清新脱俗,与老柳交好,每到柳家,总要住上一年半载。
老柳的儿子叫柳和,当年还是个孩子,事宫梦弼为叔父。
老宫也喜欢跟柳和玩耍,时常陪他翻开地砖,在土里埋个石子,并把这种游戏称作“埋金子”。几年时间,家里每块砖下都埋进一粒石子。
众人嘲笑叔侄幼稚。
柳和不以为意,只跟老宫亲近。
随后十余年,柳家逐渐没落,只剩下十几个门客。过段时间,连这些人也养不起了,只能卖地换粮,勉强维持。
柳和照样学样,从小结交朋友,日常开销不啻其父。
后来,老柳病故,家里没钱治丧,全凭老宫掏钱撑持。柳和尤是感激,大小事务,全凭宫叔作主。
老宫外出归来,袖里必藏碎瓦,进门便扔到角落,不知其意为何。
每逢柳和哭穷,老宫便会数落:“你没吃过苦。莫说没钱;便是有钱了,你也能眨眼花光。男子汉大丈夫,不怕穷,就怕不自立!”
这天,老宫忽然辞行。
柳和没了主心骨,只能典当家产,与母亲勉强度日。
老柳在时,曾为儿子说了一门亲事:无极(今河北无极)豪门黄氏。
黄家听闻柳家破败,心生悔意,老柳去世后,甚至以路远为由,拒不吊丧。
居丧期满,柳和与母亲赶奔黄家,指望敲定婚期,结果吃了闭门羹。
门卫传主人话:百金彩礼,有,则来;若无,别来了。
柳和听了,掩面痛哭。
对门的刘婆,怜悯柳家母子,安排一顿饭菜,又给了三百钱的路费。
柳母无奈,回想许多门客借钱不还,准备向众人求助。
柳和泣道:“昔日与我交好,求财而已。若儿仍是富家子弟,借个千八百金,又有何难。如今这般,谁能念我旧好?再说父亲借钱,不立字据,纵然追债也难呐。”
柳母不听,执意让儿求援。
折腾二十几天,无人帮衬;只有娱乐圈的李四,想报旧恩,义赠一金。
母子抱头痛哭,不知依附谁来。
黄家女儿翠花,听说父亲绝亲,尤为不满,泣道:“倘若柳家富贵如昔,焉能悔婚于我?嫌贫绝亲,不仁!”
老黄夫妇好说歹说,还是不行,索性采用崩溃疗法,对着女儿从早骂到晚。
没过多久,黄家遭受劫掠,财产扫荡一空,只能卖地撑持。
有个商人听闻翠花漂亮,愿掏五十金请婚。
老黄应许,准备强行嫁女。
翠花有所觉察,趁夜出逃,沿途乞讨,走了两个月,最终抵达保定柳家。母子大喜。由此开启日啖一餐的时光。
一天,翠花在柳家闲逛,走进一处废弃屋舍,在角落里发现许多白银,连忙告诉丈夫。
柳和这才醒悟:当年宫叔丢弃的碎瓦,原来都是白银。继而想到儿时“埋金子”的游戏,莫非地下真是黄金?当下拾捣白银,从东家手里赎回老宅。翻开地砖一瞧,果然都有金子。
柳和因此赎回田产,购置奴仆,自叹:“若不自立,对不起我宫叔!”暗自立志,三年内考中乡试。
尔后拿钱酬谢刘婆,感念往昔一饭之恩。
老黄自从女儿出走,家境彻底破败,听说女婿发达了,只能闭门悔恨。思来无计,便央求刘婆引见。
二人同登柳宅,连过十几道门关,方才瞧见女儿,得了二十金,回家改善生活。
柳和闻之,差人唤来老黄夫妇,每天锦衣玉食的伺候着。
老黄心不自安,屡次请辞。
柳和赠其百金,说道:“商人请婚给五十金,如今我加倍赠送。”
老黄领受,虽说羞愧,好歹过上了小康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