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村的历史上,原来有三口大口井,井里水深好几米。等到我大些有印象的时候,有两口井就被填死了。原因是有一口井跳进去了一个老太太,也可能是无意掉进去的,具体不可考。而另一口在路边不远,大家觉得走夜路不安全,便用土石填了。至于第三口井,大家觉得饮牲口的还是挺方便的,就保留下来。
井深大概在十几米,直径在一两米之间,由于那时候小,具体也不记得了,井口上有一个很结实的木头的支架,架起一个辘轳。辘轳的一端有一个可以手摇的井把儿,辘轳的圆木上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着一个水桶。手摇井把儿,辘轳转起来绳子便一圈圈的缠在圆木上,绳子的另一头的水桶便会被提上来。
辘轳旁边有一个用水泥砌起来的水槽,过去,是用来饮生产队的牛马羊的。
后来,由于年长日久水泥槽子也裂开了,废弃不用了大口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没有被填上。这里却成了我们的游乐场所。几个小伙伴坐在水槽里面,打扑克,开个“秘密会议”,或者吹牛聊天,乐不归家。大人来喊吃饭的时候,我们就猫在水槽子里面,直到大人走过来,薅着脖领子,我们才回家的回家,散去的散去。
童年时的好多玩伴,而今好多是儿孙满堂,有的还住在村里,有的远走他乡。童年散去了,那份独有的快乐散去了,只有记忆的灯盏在历史的隧道里忽明忽暗,证明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