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如何指引出世的路呢?“无心而为”
这讲的是什么呢,也就是我们人生在世,非做事不可
以前我们的理解,非常典型的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还有一切都是现象
佛家也讲做事的,不过呢,做事是有来历的,人与人差别很大
举个例子,我朋友家有兄弟姐妹五人,大姐大专毕业,二哥大学毕业,朋友大学毕业,弟弟中专毕业,妹妹中专毕业
生活环境差不多,读同样的小学,中学,同样的水土养育的
毕业后,大姐从事公益事业,二哥单位工作,弟弟经商,妹妹相夫教子,朋友在读书,旅行,写作,做自由职业者
这样子的现象非常的普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差异呢
朋友和他二哥比较亲近,高中在同一所,初中曾因二哥复读,在同一个班
但最后二哥毕业选择了单位,朋友毕业选择了创业
佛家讲的是每个人带来的业力不同,譬如朋友的二哥的业力,引导他去朝着单位发展
教授王德峰讲了他的经历,考研前,拖家带口的,贫病交加,朋友电话让他去做他的分公司,最后尽管非常困难,还是选择了继续做哲学这个空之又空的学问
最开始认为是自己的决定,后来才明白是业力决定的
为什么王教授脑子里面产生了读空之又空的学问的愿望呢
这个愿望是教授让其产生的么
我们决定不了愿望,就像小时候想做科学家,中学想从zheng ,高中一度曾想做作家,大学老想着进入社会实践,琢磨一下怎么搞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890125dd69c01c89.jpg)
愿望就这样不知从何处起,又将何处终,愿望就这样像随风而逝的种子,有些种下来,有些飘走了
我们决定不了,但可以顺着去做点事儿
佛家讲,这辈子来到世间,必须要做事,做事是消业,躲都躲不了,好好做,直到把业消掉
既然是消业,最好是没有结果,不求结果,最好没结果
有了结果了,很可能旧业未消,新业又来了
但做事情不可能没结果,佛家找到一个bug,只要结果和自己无关就好了,这就不是你造的业
也就是无心而为,业力大的,承受的也就更多
通俗一点讲,譬如认识一个好运的人,从小到前几年,不断的遇到陌生人的帮助
但毕业后,遇到诸多蛋糕的大事儿,影响持续到今天
这十多二十年的好运和坏运,也可视作一个消业的过程
也就是必须要做事儿,做了业才会消
无心而为,不是不上心,而是对结果不要关心
整个过程,除心不除事,该你做的事,就要担起来,为什么,消业
心不要上去,对结果不关心,即除心
也就是不要陷入这样的境地,只有穿名牌才是穿衣服,只有吃山珍海味才是吃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