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阅读育儿好文哦】
引言:开学之际,谨以此篇文章献给觉得孩子脾气不好的家长。
曾经在家长群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和我好好说话,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句话听上去是那么的忧伤和无力,却可能代表了广大老母亲们的心声,为什么我的孩子,脾气特别大?孩子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孩子是不是从早上被叫醒开始,一睁开眼睛就开始有起床气,大叫大嚷没有时间了,要迟到了!
孩子一回到家,饭还没有做好,没有立即能够吃到饭,开始嘟囔着嘴,“饿死我算了!”
晚上过了要睡觉的时间了,“要睡觉了”,不肯睡觉,家长如果再催促,就开始发起来脾气来。
一番调查下来,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不发脾气的孩子,竟然成了稀缺物种。说这话的家长,可能会觉得比较委屈,因为今天的家长,可能比起以往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付出,其实是最大的。全职妈妈和陪读妈妈越来越多,光从陪伴时间上看可能是足够的,但是为什么今天孩子的幸福感并没有那么强,动不动就对家长随便乱发脾气呢?
直到我看到《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才发现,你的孩子对你颐指气使?还不都是被你管出来的!心理学上经常会谈到一个“归因”的理论,原来,孩子的任何表现,根源都还是在父母,只是你可能一直还不太知道根本原因,那么,就请来看看这本书吧。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柏格都是执业临床心理医生,这是他们20多年对儿童和青少年咨询服务中的研究成果,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家长们发现自己的认知,是在哪里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了孩子的不耐烦,发脾气,从而在根本上,帮助家长们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解决孩子爱乱发脾气的问题。
01“快点”就是代替孩子做决定。
不是孩子不愿成长,是家长没有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时代的节奏都是在不断加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自己不断受着这些言论的冲击,“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我们做什么事都生怕落后于人,生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这些心理也同样折射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上。但其实忽视了,在孩子的成长上,是最急不得的,一切能力的习得都是需要不断实践并在反复试错中取得的。
当孩子磨磨叽叽时,你会不催着点吗?听到身边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可能是每个家长的口头禅。很少有能够早上忍住不叫孩子起床的家长,一叫孩子起床,孩子就会有起床气。
当你让孩子早上早点起床的时候,孩子就丧失了主动性自我调节起床时间的能力,他会习惯于被动地起床,甚至也不知道起床的动力在哪里。
当你让孩子快点做作业的时候,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并没有被培养出来,哪怕作业再完美,分数再高,他还是没有学会时间管理,这就丧失了从小开始培养的最重要的一个自我管理能力。
你天天催孩子快点,孩子当然会对你颐指气使,也催你快点,这是有样学样。其实皮亚杰的有关孩子的发展阶段理论是循序渐进的,孩子的进步是慢慢来的,孩子是在不断实践中习得能力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现在不起床,就会迟到,至于孩子选择不及时起床,迟到了 ,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催是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思考的,反而是把孩子思考的时间和动力催没了。
02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家长太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觉得自己是重视过程,而并不重视结果的家长。而我们翻开所有的育儿书,也都说”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不教“,家长们也都觉得好有道理。但是,一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孩子有出现以下的现象,对不起,就是由于你太过于注重结果引导起的。
孩子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因为孩子没有学会控制游戏时间。
孩子每天做的家务不超过两件。做家务是最好锻炼孩子自立能力的一个过程。
孩子找不到可以玩的朋友。因为孩子习惯于家长代办为他们召集玩伴,并安排好一切活动。
而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家长都说是注重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他们往往在不经意中陷入了过于注重成绩的陷井,就会陷入超前的陷井。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群的重度参与者,你就会发现,在家长群里,永远充斥着焦虑与不安。还只是在小学阶段,各位家长们就已经开始关心诸如此类文章《高中升学率不足五成》《高考改革了,语文比率上升到最大》。所以现在超前的教育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如果你之前听说过八岁精通三国语言,那么今天你听说有孩子五年级提前上岸的事就不再觉得那么稀奇,这些天才儿童是家长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儿童也是每个家长们的目标。在牛娃家长的字典里,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好象只有让孩子具备这样那样本事,才有了炫耀的资本。所以上培训班是标配,想要抢跑,最好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上,超常班是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因为上了超常班,小升初进入名校重点班就有了希望。而做到这些的妈妈,就被认为是好妈妈。
但是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说,孩子的大脑发育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孩子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构建起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 所以根据这个理论,太早或者太晚开发孩子的智力,不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特点的抢跑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有他自身的规律,如果人为打破了这个规律,我们尽早就会尝到苦果,虽然孩子在提前抢跑阶段是会表现得优秀一些,但是慢慢你会发现,孩子的自驱力不见了,你盯着一下,动一下,甚至,你盯着,他也不动。题目太容易,他会轻视,觉得浪费时间。题目太难,他会害怕,索性逃避。因为他习惯于满足超前比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却没有学会在克服困难中成长。
而你对成绩的执念一旦被孩子利用,就会当成了不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的一切借口,早上叫八百次才起来,怕迟到,就可以不铺床,没有时间,就可以不去思考,由家长代劳,孩子拖拉的后果由心急的家长承担了,孩子由此也变得颐指气使了,因为这些是家长管出来的。《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里指出,正是家长对成绩的过分追求,才让孩子丧失了思考与成长的机会。
03家长永远是救星,孩子永远长不大。
家长的急切为孩子解决问题,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直升机式父母“,当孩子一出现一点点小问题,还没有等孩子作出反应,父母就冲上来迅速地解决问题。特别是妈妈或者奶奶,都是急性子,别人问孩子一个问题,急忙就抢着答了,谁也不会真正等到孩子慢悠悠说出自己的答案。
而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来得太容易,做作业,不查字典了,字典太难查,一要查资料 ,就要用到手机。要出去玩,家长立即提出解决方案,帮约朋友。今天在网上买件衣服,明天就要到,如果不是明天到,天天都要刷哪时才能到。
《让孩子学会思考》里提到,家长经常对孩子会有补偿心理,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工作太忙,没有陪孩子,一有时间,就满足孩子不合理要求,吃垃圾食品,帮孩子做他已经能够做的事情。我们都觉得即刻满足孩子,就是爱孩子,就是好家长,其实差矣。孩子的耐心和承受能力才是对孩子这一生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得更长一些呢?
要想让孩子有耐心,我们一定要先有耐心,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承受自然后果。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天生会趋利避害,上学要迟到了,你告诉他,你七点半不出门就会迟到,我已经告诉过你了,让他迟到个一次两次,也就能够足以吃到教训。
在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亲密关系是指向分离的,那就是亲子关系。孩子的自然天性就是会从六岁开始起,把依恋关系,逐渐转向同伴,要和父母分离开来。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不想和他分享,继续控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导致心理学上说的“分化不够”,而分化不够必然会导致界限不清,父母还是代替孩子做决定,孩子会觉得特别烦躁,从而出现顶撞行为和颐指气使。
当年,为了培养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毕淑敏让尚在小学的儿子,发烧时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这个故事对于今天的家长来看,会觉得匪夷所思,毕淑敏也很心疼孩子,但是她深深地知道,放手这件事,是对孩子一辈子独立的人格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她说对待孩子教育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抢跑,正常出发,坚韧不拔,到达终点。”光在起跑线上领先是没有用的,人生是一场持久的拉力赛,孩子有了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到坚韧不拔,一味寄希望于别人身上的孩子,不可能有这样的忍耐力。
总之,你的孩子总是对你颐指气使?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你管得太多了,孩子一出问题就即时解决,不即时解决你就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孩子觉得你理所当然要管我,稍慢一点就态度不好。
从今天开始放下你的控制,当孩子有问题,前来求助你时,让孩子等一等,从5分钟,10分钟开始,慢慢历炼孩子的耐心,如果孩子不愿意等,选择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时,你也就是给了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今天就写到这里,我是亲子教练格格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来找我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