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有常见的两种人生观,分别代表了两种人。
一种人叫“奋斗者”。他永远想要更好的东西,比如更多的金钱,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房子,永不满足。其实他并不在乎自己得到的这个东西的绝对好坏,他追求的是一个相对的位置,也就是必须要比别人的好——他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总是想要“赢”。“赢”,比生活得幸福更重要。
还有一种人我们称之为“匹配者”。这种人的人生哲学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他不要求自己比别人都强,也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位置,认为万事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了。匹配者从事什么职业,一定是从兴趣出发;匹配着买什么东西,一定不会跟人攀比。匹配者注重个人品味,不论钱多钱少,总能在世界上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匹配者的生活非常幸福。
一下子的我就知道我就属于后者。
从小到大,在学校里,从来对挤进年级前几没半点想法,认为中等偏上的成绩就够了,明明加把劲用功点就可以上升名次,想一想还是算了,现在的这个位置好像挺适合自己的,而更多的时候是想都懒得去想……
玩游戏时,朋友们认真研究攻略,模仿高端玩家的玩法,不断苦练技巧,最终把周围人都踩在了脚下。我嘛,闲着没事就看看游戏背景故事,要么就选择钓鱼烹饪这样的休闲玩法,还一直认为这种玩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玩游戏嘛,不要被游戏玩了……
平日里买东西,总会多方渠道的了解这样东西的方方面面,最终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沾沾自喜……
用软件,我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所有能找到的同类软件都下载下来,试用了一遍后留下若干个顺眼的,接着正常使用个几次后再淘汰掉用得不顺手的,最终留下那个最适合自己的……
于是生活中的我是这样的:总能在学霸们埋头苦读时,可以跟爱玩的同学们打成一片;总能在别人探讨无趣的游戏打法时,可以口沫横飞滔滔不绝的讲某个BOSS背后的悲惨命运;总能推荐出一件好用又极具性价比的东西给朋友;总能在第一时间说出哪种类型里的哪款软件最好……
如今的互联网能让我们随时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轻易找到符合自己口味质量好价格还便宜的餐馆。网络上有着海量的资源都触手可及,购物网站里的每一样商品都有着完善的口碑评价系统能让我们轻易筛选出优质的商品。就这样我们都迷失在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匹配中,浑然忘了奋斗。
在我以往的认知里,奋斗者的人生无疑是乏味的。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往上爬,怎么削尖脑袋挤进上流阶层,怎样才能获得巨大成功,有时使出浑身解数就仅仅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将自己逼在墙角里,自绝于快乐和舒适之外,每天都与苦涩为伍,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卖力的活着。如果要这样过一生,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可时刻充满着幸福感的我,信奉着所谓的“中庸之道”,认为人生在世匆匆走一遭,最重要的就是开开心心的我,却还是被生活重重扇了一大耳光。那些时刻,我才知道人生不是什么水桶,不能用好多好多的小幸福汇聚成一桶大幸福。
其实仔细往下想,世界也并非是非黑即白如此简单的。我们并非一定得都活在自己创造的小确幸里,也并非一定得都活在艰苦奋斗的满满成就感中。如果想要一个完整而无遗憾的人生,我认为这两者的角色转换可以按照年龄段来分界。
有一句话叫“在最没钱的年纪遇到了最想照顾一生的人”,表达了年轻人最深的遗憾。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选择了当一个匹配者就会注定一生都和遗憾为伍。年轻人无关出身如何,都应当奋斗向前,努力向上。这是要求积累的阶段,如果把时间都用在寻求小幸福上,最终抓住的肯定不是最终的人生奥义,而是越来越多的遗憾,直到老去的那一刻合上双眼,满是悔恨。
”四十不惑“,对于古人来说,四十岁大概就是人生的后半段了,可随着现代人的寿命延长,这个临界值恐怕还得往后延多几十年。换句话说,待到力不从心的年纪就可以切换到匹配者的身份了。此时的我们不必活在明日或将离开人世的终日惶惶中,也不必为了某些得不到的东西纠结半生。在人生这条长长的旅途中,可以停下奔跑的脚步,闲云信步看一看路边的小花,感受世间的每一寸美好。当然,有着年轻时种下的硕果才会有这泰然处之的资本。
如今的社会有太多在错误的年纪选择匹配人生的年轻人,他们很容易满足,甘愿在自己的三分一亩地里自得其乐。而这个社会则正在惩罚奋斗者,一路向前好不容易看到了些许曙光,瞬息万变的形势又如同一片乌云盖了下来。君不见那北上广深有多少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奋斗青年们……
可即使是这样,人总得要有梦想,要有目标,不然跟路边的阿猫阿狗又有什么不一样。不用去管梦想最终能不能实现,面对未来,少年们还是高抬起脚来,大步向前,尽管朝着夕阳的方向奔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