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凌晨
凌晨一点的夜是如此静谧,此时陪伴我的,是不断跳跃的思绪,是指尖在键盘上留下滴滴答答地码字声,还有不知何处传来的几声若有若无的鸡鸣。我泡了杯速溶咖啡,轻抿一口,浓郁的咖啡香伴随着一个个冲击口腔的苦涩因子,冲散了调皮地卧在眼角上的困意。
其实困了不睡挺傻的,尤其是为了非必的事情——仅仅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思绪不断停留在今天刚读完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一本书,想着想着实在忍不住,就爬起来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个人的感受,没想到思如泉涌,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多,索性趁着有灵感的时候将其形成小文,表示我不单单是“到此一游”。
与这本书非常不文艺的相遇纯属是因为名字,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对譬如我这样“忙碌着无所事事”的人有莫大的吸引力,一直对这缺点表示困扰的我总是抱着意思侥幸心理,希望作者们在此类书中提供一些可以立刻身体力行的方法让我改掉自身毛病。可当我阅读完整本书的时候,一如既往地令人我失望(这不怪作者,只能怪我太过异想天开,希望自己赶快打消这个异想天开的期待),这就是一本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鸡汤式文集,文艺的序,一个个独立且还算娓娓道来的博文式故事,最后是文艺的后记。正文的小故事们叙述完后总会插入作者创作一些譬如“我觉得,我认为”的感悟——这些感悟就是作者想要对你表达的观点,观点通常都由一些华丽且文艺的语句进行包装,不能说不对,甚至有一些还非常正确,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故事足够温馨,作者的道理几乎都能让读者能够轻易地接受。以上都是鸡汤文极其鲜明的优点。可我就是不喜欢。
仔细想想,倒也不是因为作者的缘故,也不是自身十分排斥鸡汤文学,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如果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暖胃鸡汤,一顿狼吞虎咽之后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满满的动力,多看也未尝不可。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认知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警示:稍有不慎,鸡汤文很容易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麻痹——鸡汤文本质上是一种说教文学,鸡汤文的目的就是诱导你接受要表达的观点,改掉自身的毛病,让你获得感悟与成长。只是,一个人改掉坏习惯和摆正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仅仅通过一些包着糖衣的文字就能让一个人迅速的成长起来,那么追逐完美人格的旅程就不会布满荆棘。
我慢慢地读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故事很动人,道理或许也多半很正确,我享受着每一个故事的情节(虽然有些时候看到作者部分经过润色的情节描述尬得脚抠出三室一厅),也体会到每一次的成长。我尤其喜欢看一小节文章末尾每一位读者分享的充满感性的文字和经历,因为读者们都是如此的正能量,每个人都在作者的故事和观点中获得了成长。甚至尤其感同身受了一番,我不断地根据自身否定自己目前的做法和行为,畅想着今后要这样那样做,不断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优秀的人设形象。
可当我阅读完毕、关掉电纸书的那一霎那,心头却涌起一丝怅然若失的异样感——我并不是作者,我没有作者的故事,我也没有作者需要面临的抉择,就算有,我也明白自己应该往哪走,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引导我做出我认为正确的选择,而作者表达自我观点的那一段文字,也没有在初次阅读时那么认同,甚至会有些刺耳——我并不觉得它再是如此的正确。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也嗅到了一丝精心润色、再创作的味道。阅读期间那种对故事的感悟、对自己不够优秀的懊恼、对未来改掉自己坏毛病的憧憬,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消失殆尽。
我开始重新审视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本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合上书的迷茫感和前后心理的落差感也让我有些困惑。仔细思考了一番,或许是治标不治本的缘故,鸡汤文给人无限舒服的阅读体验,少了咬文嚼字的苦涩感,让大部分的人无法去更深层次地探索观点的正确性、观点的适用性以及观点的延伸。这并不是我嫌弃鸡汤文学的直白叙述而着重欣赏高级表达。鸡汤文的创作意图就是为了大多数人去接受一个浅层的、特定情境下适用的、及其普通的道理——用故事温柔地包裹一个不太有特点的内核,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温柔,很容易就进入一个特定的阅读情境,读者们无限包容作者的观点,读罢合上书,失去了保护的我们,面对着各式各样、有冷有暖的生活,如梦初醒,怅然若失。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就是这样一本鸡汤文集——我重申,并不是说此类鸡汤文学不好,也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相反,它很不错。只是希望在阅读时好好地提醒自己需要批判性的思维,More ponderation , more gains(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