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有感》
未来的你,现在的我
最早了解到这本书是在豆瓣上看到龙哥的一篇文章《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当时的我正在一家省级直属单位为实习。我是学医的,相对于那些在医院实习的小伙伴们而言,我的实习算是异常轻松的:每天早上不用很早起床赶公交车奔向市区,因为单位就在学校附近;每天的工作量几乎都在早上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下午工作的情况很少很少,而且实习生是不用打卡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向老师申请提前下班,所以基本上我每天下午6点之前回到学校,吃完晚餐,散步回到寝室,在做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
实习的日子很无趣,我总是想着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从这个平静但是也缺乏激情的圈子中跳脱出来,让自己每天都有所成长而不是单纯的混日子呢?于是那段时间我在豆瓣上开始关注了很多不错的推送,也通过豆瓣了解到很多自我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关注文章背后的作者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篇文章,产生了一些共鸣,暗暗记下这本书后,就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借来读一读。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读完之后我在三个方面与作者产生了一些共鸣:选择与成长,方向与努力,朋友与告别。
选择与成长选择与成长
之前看过一档综艺节目,它开播时第一期的主题就是“选择”,从中午吃什么开始选起,到选择交通工具,入住条件等等,每个选项都对应着不同的任务流程,一旦选择就不能反悔,必须坚决执行。有的人很幸运,只是执行了一两个简单的任务就可以结束,但有的人最后却要录制十几个小时,需要完成别人好几倍的任务才能回家。这个节目仿佛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一个特性——生活充满了选择和不确定性。
尚龙老师在讲述自己大学期间的经历时也更多的提到了选择这个话题:刚开始进入大学选择朋友,他没有盲目追求合群,而是一个人坚持孤独地背单词、学英语,而这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伏笔;原本可以选择在军校读书,毕业之后去基层锻炼,然后再分配到部队做一名军人这样的人生轨迹,却因为不合群的选择让他在英语演讲比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进了英语培训行业;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写剧本,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所以,他告诉我们从高中走向集体生活的大学生不要为了合群而合群。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在大学五年的生活中,我从未因为一个人的孤独而感到忧虑,相反却很担心自己陷入那种盲从的合群。因为我的家庭不富裕,甚至距离小康都有一定的距离,我从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一步开始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精彩,毕业后有好的出路,所以我也只是在大学开始的几天和室友一起上课、吃饭、逛街,到后面忙碌的的社团生活和兼职让我根本无暇顾及普通大学生的生活。有很多人说大学最应该做的几件事之一就是谈恋爱,但是很遗憾我没有,但是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同样的生活,因为这些兼职和社团经历,让我走出了一个狭小的圈子,慢慢成长为一个喜欢学习、喜欢挑战自我、乐于尝试和分享的人,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今后的职场方向。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我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但是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真正的成长,而不是和一群合群的人做一大堆无聊且浪费时间的事。人的圈子很重要,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就算消极也不会放弃希望;和消极的人在一起,就一定会拉低你的能量,直到它成为负值;和有梦想的人在一起,你会觉得生活充满生气和活力;和有目标感的人在一起,你的行动力自然不会差;和混日子的人在一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没有意义……
总之,你今天所做的选择,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选择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今天所做的选择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个结果是我真心希望发生的吗?
方向与努力方向与努力
我一直深信一句话——前辈就是前途!在这本书里尚龙老师讲了他自己以及一个师兄退学的故事:作者本人在进入军校后,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学习状态,也没有从军校里的前辈那里看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在外面的世界里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在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和深入的职业规划后和家人协商,最终选择了退学,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作者还举了一个师兄的例子,这位师兄在大学期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编程领域,并且在周围的嘲笑不屑中坚持潜心研究,最后靠自己做的编程进入世界级企业,成功让自己从军校这个体系中跳脱出来,不仅给自己更给家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反作者的两个朋友:一个虽然深知体制内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却总是没能鼓起勇气跨出这个圈子,最后只能羡慕作者的生活;另一个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可以为之付诸实践,却被自己的父母所“绑架”,最终选择回到老家做公务员,硬生生地把奋斗的年华熬成了退休的状态。一个人活成了自己最不希望的样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他们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我记得当时对我说这句话的前辈是这样解释的:你如果真的想要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将来能做什么,不妨就去看看你的那些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工作,他们大多数人的状态也就是你专业学成之后的样子。所以后来我真的去看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了一个课题调研,发现我的前辈们大部分不是在医院天天验血、验尿、划平板、和各种仪器打交道,就是去读研了,而且读完研之后所做的工作基本同上。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当时感到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于是就开始想尽办法各种折腾,去公司兼职,帮企业招聘,和朋友一起开工作室,举办活动,做市场销售等等。在没有名师指路时我也只能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去尝试,这中间也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也曾经迷茫过,受到打击也消沉过,也曾在深夜痛哭过,甚至有过一段时间的失眠、抑郁,但是我从不曾放弃寻找方向和答案!我一直坚信努力的意义,就如同坚信希望一样执着。现在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我很感谢那些前辈教我的这句话,也无比感恩那段寻找的时光,虽然过程很比较曲折,但现在想想却也是值得的。
朋友与告别朋友与告别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人的朋友都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手机朋友圈里,可以一起交流、无话不谈、经常聚会的朋友貌似很少,以前或许还是点头之交,现在只是点个赞的关系。虽然我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情况,但我很清楚知道这些停留在手机通讯录上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所以我很羡慕尚龙老师能有一群值得相交一辈子的好朋友。
他们可以在你取得成绩时真心替你高兴,同时不忘告诫你不要骄傲、沾沾自喜;他们也会在你落魄失意时在一旁为你加油鼓劲;他们会在你伤心难过时亲手递上纸巾;也会在你快乐时一起绽放笑容。朋友不只是点赞而已,要付出真心对待,同时也要不断地成长自己,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加被需要,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更大的能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多次提到告别。年少时我们总觉得人生路还长,时间还很多,殊不知有时候一次告别即是永别。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因为害怕告别之后的永不再见,我总是匆匆告别家人、告别朋友,用表面的冷漠包装掩饰自己内心的不舍与眼泪。现在想想自己一直无法接受的离别,或许就是因为留有遗憾吧!因为有遗憾,所以总也走不出悲伤和怀念,每当看到告别的文字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背影以及背后那些不舍与期盼的眼神。希望下次的告别我可以更加用心,至少让自己不留遗憾。
书海茫茫,有幸遇见这本书,或许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