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点进来的,要么就是性格分析学爱好者,要么就是杀X游戏的粉丝。
我们先说一下“杀X”系列游戏。
这么帅的狼人,死了也值了昨天参加了一场游戏,发现这类游戏为了给玩家更多的体验,现在对玩家也进行了进阶分类。分别为:
I阶——入门小白,脸红心跳水平;
II阶——逻辑分析,能根据人的言行统一程度做出判断;
III阶——情绪感知,能根据人情绪波动程度做出判断;
IV阶——神探,能根据人的微表情做出判断。
看起来这个分类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在过去对于销售、沟通研究这么久,也发现了这种级别。当然我认为情绪感知跟逻辑分析是两种平行的能力,并无所谓的孰优孰劣。比如在销售人员当中,由于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逻辑分析能力就尤为宝贵,这个顺序可能就要颠倒过来。
这就不能说情感感知能力比逻辑分析能力差,在销售工作当中,没什么逻辑能力,而情感沟通能力强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且他们往往也可以把业绩做的很好,两者并不矛盾。
当然对于参加“杀X”系列游戏的玩家来说,大部分都是冲着逻辑分析的快感而去的,玩家中情感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自然也就把这项能力列为相对高阶的能力。
我以前在销售团队中,每周至少被杀一次,这种游戏的确是团建活动中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其中就有一些伙伴,虽然不懂分析,但是可以通过人说话分析,就咬定几个人,而且百试百灵。至于说逻辑分析能力有多重要,这真是有理也说不清。
而在他的销售过程中,也是看人的,看对眼的客户,他就伺候的很好,看不对眼的,他就对客户不冷不热,即使被别人抢了单也无所谓的。
真的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存在。
不喜欢就不干所以“杀X”游戏的重点,并不是谁胜谁负,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增强人与人相处的技能。
为什么第IV阶这么难达到呢?因为这个阶段并不是天生就能达到。
学微表情可以学到吗?
可以学到,但是你能不能看懂却是另一回事。
微表情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很重要的几个地方,瞳孔、嘴角、痒痒。痒痒很容易看到,因为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血流加速,所以就会有局部微细血管充血,自然就会想挠痒。
这就说明这个人在撒谎。
嘴角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人也可以看得到。除非遇到一些很懂得撒谎的人,就可能会被忽悠到。
而最难掩饰的,是瞳孔变化。
痒了可以不挠,嘴角动作可以控制,瞳孔变化无法控制。可惜这个变化太微销,一般人是看不清的。
想要学会要经过大量的训练,见过大量的人才可能做到。
有哪些人能做到呢?
比如抓小偷的便衣警察,他们常常能够发现在茫茫人海中找出小偷,靠的就是看眼神。
还有一些玩牌高手,也是靠看对方的微表情变化来识别对方是否说真话。但是到了这个级别,见过的人都是以千为级别的。而且交过的学费,也可能是6-7位数。
一般办公族想要达到这个水平,基本白搭。除非也交上学费,跟上千个人一起玩过“杀X”游戏,估计就能达到这个水平。
当然,这还是算天赋好的。天赋不好的,就是那些俗称“眼瞎”的,可能数量上要翻倍。
如果看鼻子就能看到,这世界简直不能更纯洁那么懂得分析人的性格,是不是就能玩得好?
可能性不大。
因为人的能力是本身很复杂,我们只能认为他是一种习惯,所谓的习惯,是由大量重复行为形成的。
而我们市面上看到的各种关于性格分类的流派,都只是各种性格特征的不同组合。毕竟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如果简单的就分为4-5类,未免就太过于以偏概全了。
如果我们看看市面的各类性格流派,比较相近的有6种。这些流派基本都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其他的九型、MBTI(16型)、星座(12型)没有可比性,就不说太多。
这六种性格分析流派的基本是这几项:DISC,色彩性格,4D,PMP,Akkad,血型
如果各种都玩过,自然就知道这些性格分析好像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好像又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的性格的分类,都是简单的归类,里面会有很多性格特征的组合会大部分会相似,可能具体某一两项不太一样。
以前可能都相安无事,各成体系,每个流派都可以偏安一隅,毕竟通讯不发达,至少我在十几年前接触的时候就是这样。但是到了今天,由于信息的发达,我们获取这些信息就容易多了,对于他们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性格,那个流派都可以,只要选好一款适合自己的,合用就行。
色彩性格流即使了解了各种性格,你就能给读懂人心吗?
其实并不能,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能读懂人心,不是看书就看懂的,而是跟人的接触得多,见得越多,对一个人的了解会越具体,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分类而去理解一个人。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
街上的小贩可能读书不多,但是一样懂得察言观色,见人说话。
因为人的成长是在现实中被虐过来的,而不是看书看会的。看书只是能加快我们成长的速度,而不去操作,不做练习,永远掌握不住技能。
因为技能是习惯。
但是我从事培训行业这么多年,却发现性格分析学总是受欢迎,为什么呢?
虽然性格分析即使落地性实操性不强,但是它可以帮助人搞定自己。
很多人搞不懂别人,也搞不懂自己。可能短时间内没办法接触很多人,弄懂世界有点难,至少可以先弄懂了自己,弄懂了自己,更好的和自己相处,起码是幸福的。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性格分析太多,,知道自己越多,反而给自己种了心锚,成为路径依赖。
也就是说,如果认为自己是内向的人就越会往这方面去走,而不主动发展其他技能。
这对于一个没什么欲望、满足现状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他本来不思发展,能认清自己,就不会被外界的焦虑弄得风中凌乱,也可以说被和谐了,自然也就功德无量。
看的越请,越不焦虑对于一个想要改变现状的人来说,就要学会打破性格分析的桎梏,因为性格分析会给人定性,自己要懂得通过刻意训练的方法去打破能力局限。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内向的人想要做好销售是可以的。内向的人的优势,可能是内心戏特别多,对于客户的反应会有很多预判。这样可以提前减少可能的损失,但是不管怎么预判,还是要多去跟客户接触,才能知道客户的真实想法。这时就需要不断的可以给自己安排拜访客户的机会,越是希望留在舒适区,就越要走出去拜访客户;越是怕跟客户交流,就要拿起电话拨通电话,再想跟客户说什么。
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才是改变的开始。
如果我们从孩童的角度来看,人的改变,并不需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而是从改变环境开始。
其实如果要了解自己,看看身边的人也就可以基本了解了,尤其是看父母。然而,了解自己只是为了让自己更舒适,或者说,建立了自己的舒适区,却并不能改变自己。
所谓的“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出发”,只是鼓励话语。至于往哪里出发,很少人知道。
比如我们常年常说的,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未来,就要要换掉身边最常亲近的5个人。
当真的要改变自己,并不是要改变行为,而是要找到对标。范志恒有前辈在前面做标杆。千万不要说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的鬼话。
我也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有先见之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但是,我相信看我的这些文章的读者,基本没有这个水平,有这个水平的人应该没空看任何公众号。
既然大家都不是什么卓越人士,不是全中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就一定有人在前面,我们去模仿就好了。这就是每个普通人成长的方法。
回想一下,小孩是如何成长的,他们并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而是他们从模仿身边的人开始。如果身边没有人,小孩就会模仿身边的生物,所以才会有“猪孩”的故事。
模仿,才是人成长的真正方法。
想要学好沟通,应该想身边那些会聊天的人,他们都在做什么、说什么,模仿他,而不是分析他。
想要玩好狼人杀,应该在复盘的时候,看看高手在做什么、说什么,模仿他。
电影|《模仿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