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素兰老师的这本童话,从书名《阿莲》到篇目名字都极大的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遐想其内容该会有多么接地与亲切,就如篇目名“新名字 花书包”、“一副扑克牌”及“丁老师”。每位读者在翻开一本书之前,必定会对此书在脑海中有一个设想的内容轮廓,但愈往下读,会发现轮廓不断清晰,并且在轮廓之内出现了很多别样的点缀,也是书中的内容给你带来了意外之喜;再者,就是与最初描绘的轮廓大相径庭,你猜不透作者下一章节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这样的书读来也颇有趣味。那我想,本次我所读的《阿莲》大致属于前者,的确是往我设想的方向发展,但却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诸多新的感观,似乎让我细致的了解到我的父辈们的童年真实写照,小部分的故事描写也让我遥想到我的童年和再也回不去的儿时伙伴。
首先,本书让我边读边忍俊不禁的是朴实的乡土文化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作者汤素兰老师是湖南宁乡人,我的家乡株洲醴陵也有部分乡音与之相似,故共鸣感极强。
阿莲的伯母在夜晚带着方伢子去贴神符的时候,把纯伢子和伟伢子赶上床去:“赶紧睡觉去!再吵,给你们每人敲一栗壳!”记得儿时常常能听到外公假装训斥小舅舅,每当舅舅惹他生气的时候,外公右手握拳,再弓起食指和中指,神情严肃的将他并不健硕的手臂扬到空中,再一个箭步冲到舅舅面前,感觉这“一栗壳”的力道足足等同秤砣,可往往外公使的都是个“虚一栗壳”,并不会真正的敲下去,似乎久而久之,“敲一栗壳”就成了我去外公外婆家必然会听到的非常亲切的词儿,说来奇怪,许是相伴数年的迁移影响,这也成了外婆的口头禅。如今,小舅舅他们回家了,一家人坐在屋前的坪里,晒着太阳,磕着瓜子,还会饶有兴致的提起“以前你外公啊,只要一句话不对坨,就是把你一栗壳子!”,其乐融融的欢笑声犹在耳边,但再提往事都要加上“以前”了,外公也是存在于过往时光中大自然的匆匆过客罢了!
亮伢子站在大石头上,把双手合成喇叭,对着空旷的天空和面前的崇山峻岭大声喊:“哟嗬——哟嗬——哟嗬——”一时间山鸣谷应,这稚嫩的童音在天地之间回荡。曾几何时,在某一片山谷,也缭绕回响过我和我的儿时玩伴清脆畅快的呼喊。在某一次假日登上吉仙山顶,拜读过吉仙娘娘的得道故事,虔诚的叩首跪拜之后,眺望山脚下唯美的石亭景观时,我们张开双手,在嘴边围成弧形,欣喜的叫喊着“哟嗬——呜喂——”,你看着我,我回头看看你,一声儿比一声起劲儿,欢快的稚嫩童音在吉仙山谷此起彼伏,夹杂其中的还有自在无忧的嬉笑声。好似我们这一声声卖力的叫喊中,饱含着我们无法尽情展现的快乐,也藏着我们对于远山深处道不清的好奇。又依稀记得,在每一个暴雨来临的傍晚,天地像着了魔道,总会掀起一阵狂乱的妖风,儿时的我们当然十分惧怕,但是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站在大风中无所顾忌的极力嘶喊“哟嗬——呜喂——”,好像大风会席卷着我们的捣蛋的吆喝使之传的愈远愈响,想让全世界都听到我们的号令!然后趁着雷声到来之前,将最后一声“哟嗬”草草收音,蹑手蹑脚的分散四向,慌乱出逃般向着家的方向打起飞脚,口中还不忘费力的吆着“嘿,记得明天去成妹及屋里诶!”
在“秘密”这一篇目中,作者写道:要是晚上有月亮,妈妈就抱着弟弟到地坪里看月亮,还教莲妹子唱《月亮粑粑》,“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 而这样的童谣,也静静的淌在我的回忆之中,我爸爸是一个特别温和细心的人,从不曾对我说过一句重话,都是将道理与“事故”结合向我娓娓道来,在吃过晚饭的黄昏,他喜欢将我架在肩头四下散步,口中念念有词“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花绣哒糍粑,糍粑跌哒地上,变哒青蛙,青蛙跳到井里······”年幼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念这个的口音好像不太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爹爹为什么能坐到月亮里?难道爹爹的肚子里还能装下奶奶?还有糍粑如果掉到了井里真的就能变成青蛙吗?许多的奇怪想法一股脑儿全冒出来了,但还是乐呵呵的跟着爸爸念,有时候是爸爸说一句,我接一句,爸爸再一句,我再接一句。坐在爸爸肩头的我目之所及该很远很远,摇摇晃晃的看着平日里走在地面上看不到的景色,就算爸爸有时候故意斜下身子做滑倒状,我也丝毫不惧怕,反而安心的咯咯的笑着,这样的黄昏似乎消逝得很快,长夜总是不经意间造访。
其次,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活,似乎文中的一字一句都在我眼前进行,一幕一幕都可串联成一部20世纪中后期的纪实电影。
阿莲,一个成长在“重男轻女”根深蒂固的民俗民风下的乡野女孩儿,其实童年里有很多想说却无法表达的话,所幸有阿婆的“偏袒”,阿莲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在任何时候都觉得很安心。其实阿莲自始至终也是幸福的,与当时众多乡村人家的孩子相比,家中条件算是宽裕,阿公慈祥,阿婆慈爱,家中亲人众多,热闹欢喜,独独缺了的或许就是逃避在外的父爱和自我困扰的母亲的关爱,但在阿莲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也好似顿悟人生般自我反省,从而比以前更像一个“妈妈”。在中考结束的那一天,阿莲把镜灯擦亮放好准备带回家,可是镜灯意外被小青压碎,而这一天,阿莲也正式的与阿婆天人永隔,失了这份从小到大的安心,自此之后阿婆只能留在阿莲的回忆中,但也预示着阿莲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了。
犹记得阿莲在读课外书时,感叹说:“书真是神奇的东西,这本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书,竟然让她联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事情。”我想,或许也是一位内在书中阿莲找到了与眼前所见世界很不一样的呈现,所以她才会疯狂的爱上读书,在学完学校的课程内容之外,勤快的找远在山坳那边的梅伯伯借书,从连环画到全文字书,阅读是不需要任何人提点就能自我收获的神奇食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阿莲也正是在书中找寻到了不言而喻的乐趣,开阔了原本狭小的眼界,有了对理想生活的畅想,也定会造就了日后她可能平凡但一定不平庸的生活。
在中考结束后,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想必是十分漫长的,当故事写到阿莲没能考上一中,也没能考上八都中学时,我就猜想是不是出现了“冒名顶替”的蓄意乌龙,因为我曾在大学时一堂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考查之后,坐在文科楼208听陈秀琼老师跟我说起她考大学时的类似经历,陈老师没有就此服从命运,而是既然走不了心里迫不及待想要踏上的大道,那就壮着胆子拿出百倍的精神去走一走旁边那条未涉足的路,于是也收获了无愧的精彩生活,并且十分感谢青年时这段想起来或许依旧愤愤不平的经历,虽无力还击时代但可以把劲儿坦坦荡荡的往一处使,去迎接崎岖道路前耀眼的晨曦。而对于阿莲,我想她同样不会向现实低头,也不会过多的再去怨恨这个无力的时代,而是平心静气的另择一小道,或许荆棘遍布,但她会在不久之后走着走着变成一条康庄大道!
阿婆是旧时代下鲜有的开明人,虽然大字不识,但是心里的想法却比谁都明亮,她不觉得男孩子女孩子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她觉得女孩子也要读书,只要阿莲想读,阿婆就全力支持,还会跟固执的阿公拌嘴,阿婆的这一辈子,都是在围着阿公和后辈儿们打转,照料阿公的生活起居,以至于阿婆走后阿公感觉自己的生活杂乱无章,带大阿莲及阿莲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最后为救落水的弟弟而倒在六月里冷冰冰的塘水中,这样的阿婆应该是众多孙儿中共有的,很多人也在阿婆的身上看到了自家奶奶的影子。
仔细想来,文中由于时代造成的悲剧良多,阿公由于舍不得卖掉家里的田地从而使得阿莲的爸爸错失了上中学的机会自此父子之间也生了许多嫌隙;阿公家觉得让志远入赘到明秀家面子上挂不住于是断送了一段两情相悦的美好姻缘;志远不满父母包办婚姻也放不下过去的感情往事故借做工逃避在外由此也酿成了淑平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伯母的女儿爱桃由于家庭原因错失最佳的上学时间自此一步步失去对读书的欲望,再加上集体生活下家境贫寒温饱都成问题,当然日后跟着阿莲的妈妈学裁缝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终归心里还是想要去学堂的吧,不然也不会在中学新学期开学报到的那一天拒绝莲妹子的相邀之后,望着她的背影即将要消失在屋前的山嘴时,喊着:“阿莲,你要好好读书哦,你替我把我的书也读了吧。”
时代的大局势是不可逆转的,但生活在此般时代下的人,却有可能成功争做“漏网之鱼”,显示出与时代违和的个性,与时代色彩相对的光亮,从而勇敢的朝着心中光亮的那方,出发!比如阿莲。
读完《阿莲》,那句“书真是神奇的东西,这本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书,竟然让她联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事情。”一直缭绕在我的心头,或许我们之所以愿意在闲暇之时捧起一本书开始阅读,大抵也是因为我们在寻找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强烈共鸣,这种共鸣使我们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欢欣。
一边读着阿莲,一边回想起我经历过的类似的童年场景,或许总是喜欢说着“敲一栗壳”的外公早已离去,但外公的一言一语依旧鲜活,外公活在我们围坐一圈谈笑风生的暖意时光之中;或许儿时的伙伴一年到头也见不上一面,甚至有的彻底杳无音信,但只需要一根细线的拉引,儿时趣事或许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这些故事在等待发小重聚灯下散步的那一天打发路上的寂寥;爸爸将我架在肩头的稚气童光早已远去,已应是作为女儿的我带上爸爸妈妈在节假日自在出游,但这些被宠坏的回忆一旦提起便会在嘴角泛开天真烂漫的笑容。
工作之外,闲暇之余,随手拿起手边的那本书吧,然后——翻开。
2018年10月7日
罗琳
房间书桌
与小粉会晤第一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