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得到分享
得到直播2018-03-30何帆带你重温《光荣与梦想》

得到直播2018-03-30何帆带你重温《光荣与梦想》

作者: 一日两人三餐四季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21:28 被阅读50次

    3月30日(周五)晚8点,得到直播间为你邀请到「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的主理人何帆,在专栏内,何帆利用专业的读书方法,和特有的大局观,为读者领读众多经典书籍。

    周五晚8点,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一定记得留出时间。因为何帆将现场解读罗辑思维镇馆之宝《光荣与梦想》,这本书被誉为一代人的圣经,激起无数中国人的共鸣,这本书究竟有多少奥秘,何帆将一一为你道来。

    何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曾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拥有20多年政策研究经验,游历50多个国家,他的阅读量之大、文笔之优在国内鲜有人能及。

    一、读美国大历史,该怎么入手?

    1、威廉·曼彻斯特生平。

    2、《光荣与梦想》出版的大时代背景。

    3、出版后世面的评价。

    4、书籍讲述的主要内容,需要记住的人物或者事件。

    5、书籍中容易被人忽略的观点、故事。

    6、书籍对现代美国的影响。

    二、知识串联:中国人从这本书中能学到什么?

    1、这本书里描绘的哪些事情和中国一样?

    2、个人应该如何通过这本书看大国崛起过程中,个体选择和行为?

    3、我们该纠正/建立自己的什么认识?

    4、我们该关注这个时代哪些信号。

    5、如何成为一个能够具有敏锐洞察的人。

    三、读书方法论:像专业人士一样阅读。

    1、读书的方法。

    2、读书的心得。

    四、你问我答:解决你关于读书的所有问题。

    适宜人群:

    1、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热衷阅读优质书籍的读者。

    2、想要拥有正确、专业的读书方法的人。

    3、希望拥有可以把书本知识内化和输出的人。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得到《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专栏主编,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今天的直播间请来了读书俱乐部的专栏主理人何帆老师,他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为我们解读罗辑思维镇馆之宝《光荣与梦想》这套书。

    说到《光荣与梦想》这套书,我相信所有看直播的人都比我了解。因为之前在罗老师还有翔总的节目中,还有他们的课程中都提到了非常多遍。罗老师之前也说过,说自己在读《光荣与梦想》这本书以后,读完的时候非常震撼,就觉得这本书一下把他以前对美国的很多看法都给颠覆了。

    所以也就是在我们得到的APP上一直不断推荐这本书,所以就造成了镇馆之宝的由来。

    我今天特意拿了一下这个书,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厚度,因为有很多用户在说,很多人拿到这些书以后,就觉得这个大部头看着就头疼。所以今天为了缓解你们的头疼,我们特意把何帆请来。

    今天为什么要把何帆老师请来呢?因为阅读方面,你看我们第二季何帆老师在这边的专栏叫读书俱乐部,我们也是看重了何帆老师的阅读量和文笔,这一点他在国内可以算数一数二的级别了。

    他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国际国内的形势,通过他的视角,今天何帆老师重新带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给我们带来这本书里以前没有发现的细节和奥妙。

    所以今天在邀请大家来看直播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接下来这两个小时是你绝对物超所值的两个小时,我绝对没有夸张,你听完就知道了。

    而且何帆老师带我们这个专栏里面,这一年他是带我们专栏读者一起读300本书,经验丰富,专业度绝对是今天能让大家领教到的。所以也非常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在这儿听何帆老师解读《光荣与梦想》这本书。

    何帆:谢谢三刀!又跟大家见面了,我们今天晚上要跟大家一起重读《光荣与梦想》。

    为什么叫重读《光荣与梦想》呢?因为这本书其实在中国已经流行很多年了,这本书最早的时候是在1979年,好多得到的朋友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出生呢。1979年就已经在中国有中译版了。

    我记得我最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和罗胖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也是一样的,非常震撼。

    我们知道有一个哥伦比亚的作家,叫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基本上影响了一带中国作家,包括后来拿了诺奖的莫言,包括韩少功、王安忆,基本上有一批都是在模仿马尔克斯。像吴晓波老师,你看看吴晓波老师的《激荡30年》就能够想象《光荣与梦想》给他们留下的烙印有多深。

    前两天看到罗胖,他说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罗斯福总统的突然去世,全国一片震惊,一片悲痛。罗斯福总统的葬礼,当时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那一大段描写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后来杜鲁门当了美国总统,杜鲁门跟美国工会的一个领导人刘易斯干仗,最后杜鲁门好不容易摆平了刘易斯,回到白宫。这本书里用一句话来形容杜鲁门回到白宫之后是如何得意洋洋,给年轻的罗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我在这里就不便多说了,给大家卖个关子,你自己去书里找这句话。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其实《光荣与梦想》并不像罗胖还有几位老师吹得那么牛,如果你看一下作者威廉·曼彻斯特他自己的自传,你去看看他自己的回忆录,去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你会发现其实在曼彻斯特自己看来,《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并不是他代表作。

    曼彻斯特这个人是1922年4月1号的时候出生在美国麻塞诸塞,他爸爸也是个老兵,正好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珍珠港世界,美国参加了二战,他就参军了。后来是在冲绳岛战役的时候负伤被送了回来,还得了一个紫星勋章。在战场上还认识了一个战友,这个战友叫做约翰·肯尼迪。

    回来以后作为记者,还是一个作者,写了很多书,他写的一部丘吉尔的传记一直到去世还没有写完。应该说最独特的一本书就是他写的肯尼迪遇刺,这本书是肯尼迪家族委托他写的,因为他跟约翰·肯尼迪原来是战友。但是写完了之后,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不愿意了,他认为里面讲了很多肯尼迪家族的八卦内幕,所以这本书一直拖到80年代才出版。

    所以《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在曼彻斯特自己的书里头也算是比较中等的,从写作技巧来讲也是比较陈旧的。基本就两个镜头,一个镜头,他主要给我们看在白宫,在美国政坛的中心出现的,因为他是围绕几个总统写的。

    先是胡佛总统下台,罗斯福总统上台,罗斯福总统干到在任上去世了,然后杜鲁门上台,大家以为他是个过渡人物,结果没想到竞选又赢了。

    然后在杜鲁门之后出现了艾森豪威尔,之后是肯尼迪,肯尼迪没几年又遇刺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非常个性的约翰逊总统,之后是尼克松。这本书是从1932—1972年这40年美国政治的巨大变化。这是一个镜头,他会不停给你看白宫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总统这些大人物在干什么。

    你看《光荣与梦想》基本上就这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让你看这些政治人物都在干吗,另外一个镜头转过来看美国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流行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说是什么样的,当时女人们买的时装,认为时尚的服装是什么样的,大家的业余爱好是什么,等等这些八卦。

    如果是在往后这些非虚构写作的作家来看,这个技巧简直弱爆了。美国后来在新闻界有所谓的新新闻,最早的时候是美国一个作家,新新闻主义之后,非虚构在美国一下子比较流行。我们比较熟悉的迈克尔·路易斯他写了财经类的畅销书,比如说《说谎者的扑克牌》《点球成金》,像他这种非虚构型的高手在美国有十几、二十个。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包括以什么样的人称去写,这个技巧已经非常纯熟了。

    在他们看来,曼彻斯特这本书经典是很经典,但是已经完全落伍了。但是这本书是一个伟大的著作,为什么呢?你看他写的是1932—1972年的历史。

    请大家来想想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在北京你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凡是地段好的楼盘户型一般比较差,凡是户型好的楼盘一般都很偏僻,可能都快到雄安新区了。你想想为什么是这个情况?如果你占据了一个黄金地段,比如说你在长安街沿线拿下来一块地去盖楼,这个时候你对户型怎么设计已经不关心了,就甭管你怎么卖,一定是畅销的。

    《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占便宜就占便宜在它占据了一个美国历史上的黄金地段,1932—1972年,这40年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这个过程。所以我们稍后还会再更详细地跟大家讲,为什么美国这个大国会崛起。

    但这个启发给我们是什么呢?从这一点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能学到的就是我在我的读书俱乐部里头反复告诉大家,写作最基本的小目标是用简单的白话文把一件事说清楚。但那是一个最低的小目标。写作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写作最高的境界是你要找到时代精神,这是黑格尔在哲学演讲录里面创造出来的一个词。如果你找到了这个时代精神,你怎么写那都是伟大的著作。

    包括你做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说什么研究题目是最好的?像狮子捕猎的时候第一口一定要咬断猎物的颈静脉,就一下子能够把它咬死,所以这才是好的研究题目。包括你去调研市场,你先问自己是不是占据了黄金地段,如果占据了黄金地段,哪怕手艺糙一点,但是做出来的仍然是伟大的作品。

    像迈克尔·路易斯就说为什么美国会有这么多非虚构写作?为什么在别的国家就比较少?欧洲就比较少。按照他的说法,他说这是由于美国的非虚构作家占据了一个咽喉地带。而这个咽喉地带不是指的地理上的咽喉地带,主要讲的是占据了一个文化上的咽喉地带。按照他的说法,他说在美国发生的故事,全世界人民都想了解。

    我觉得他把自己看得有点太高了,但是我们可以客观的讲,其实在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全世界都想听。因为讲中国故事的太少了。所以这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我们也很期待着能够出一本在中国像曼彻斯特这本书一样,能够写出来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我们现在也在历史的黄金地段,我们现在的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地段,也是整个21世纪的一个黄金地段。

    好,我就先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会来更详细地讲一讲美国这个大国是怎么崛起的,对我们中国这个新兴的大国来讲,我们该学到什么样的经验。

    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娘娘问何帆老师,说约瑟夫·坎贝尔那本《千面英雄》我怎么觉得自己看不懂?何帆老师说别慌,看不懂就对了,首先这本书的中文译版就译得不怎么样,这个作者写得也很晦涩,但是中心意思是好的。你不要慌,我来跟你讲。

    何帆老师就在读书俱乐部的专栏里面又挑选了其他几本书连通这本书一起讲了几个礼拜,娘娘说听起来真痛快。

    刚才我看很多用户在说,读书是不是就感觉说一天一本书好像很难。其实如果你跟着我们这个专栏,如果你习惯了何帆老师这种解读方法,你会发现围绕这一本书,你所能够了解到的知识绝对不止这一本书的,你可能围绕着五本、六本、七本书一直在了解。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请何帆老师来好好讲讲《光荣与梦想》。

    第二块,何帆老师会针对一个主题,作为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人应该怎么去看这本书,这一段一定是非常精彩的,也希望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留言。

    我相信听完这个,你被何帆老师魅力所折服,你不要有怀疑,肯定是被折服了。所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我实在受不了了,你就可以点一下右下角的订阅专栏订阅一下。

    何帆:大家好,我又回来了。很多朋友说这本书太厚了,是,很多老外写东西有这个特点,他特别喜欢讲话非常罗嗦。曼彻斯特也有这个毛病,这里头有很多是车轱辘话,有很多地方我要是编辑的话,我就会马上提笔删掉的。

    比如这里面讲到说在这一年还没有出名的人有,然后列了十几个,这不是废话吗?这是一个很无耻的撰稿方式。还有很多朋友说我读完了,但是读完之后很亢奋,之后又忘了,到底写了什么我也没记得。我告诉你他讲了什么?

    他讲了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这40年,美国从一个普通国家变成了一个帝国、变成一个超级大国的过程。你要想去把握这个过程的话,其实咱们中国老祖宗《易经》里头描述得非常好。1932年的时候,上来他说美国是一个很落寞的国家,当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的银行在罗斯福总统上台之前很多都要关门倒闭了。

    那个时候其实美国经济已经很发达了,但是美国的军事是非常弱的,你都想象不到美国当时的军力如果在全球排的话,大概要排在波兰这些小国的后面。军备,包括军人的数量,军火的数量,都是非常非常差的。美国人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因为美国当时是孤立主义,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不关心世界大事。

    我们在《易经》里头还讲到,接下来就是见龙在田。接下来罗斯福总统出现了,曼彻斯特是罗斯福的铁粉,他用很大的篇幅讲罗斯福新政。尽管没有把美国从经济衰退中拯救出来,但是稳定了民心。

    然后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美国这个伟大是打出来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打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解决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问题,突然之间别人都不行了,就美国崛起了,所以这个时候美国不想当老大也要当老大。

    接下来就是飞龙在天了。杜鲁门基本上还是按照罗斯福总统定的决略,在杜鲁门时期发生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朝鲜战争,最后美国也没有完全打赢,等于也打败了。然后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后,在艾森豪威尔这八年期间,他基本上是一个无为而治,在这段时期是美国一个休养生息的时候。可是这个时候苏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崛起了,尤其让美国感到最恐惧的就是苏联已经把人造卫星送上去了。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人造卫星上去,因为它把人造卫星送上去的东西叫导弹,所以说如果送的不是人造卫星,是核弹头怎么办呢?所以美国非常紧张,为什么到后来的时候美国开始像肯尼迪总统提出来,我们要有一个新边疆,我们要集中所有的人力和物力,要实现登月计划。其实当时是美国在前面走,美国在后面追的,很快美国追上了苏联。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方面。

    所以到约翰逊总统时,美国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了。但是这本书讲到最后实际上是讲到美国的亢龙有悔,到约翰逊总统时,他提出来我们要搞伟大社会,要把很多社会的问题,像贫困不平等全部都要消灭。你说这个目标伟大不伟大?很伟大,但现实不是这样的,所以在现实面前,有很多美国内部社会的动荡、美国内部的分裂都开始出现了。

    所以到最后当曼彻斯特写到1972年的时候,他是带着一丝晦涩来写美国的,他认为到1972年的时候美国旧已经衰落了。

    我们现在回过头再来看,他这个悲观的预言下得有点早,因为1991年的时候,苏联突然一夜之间解体了。那个时候才是美国认为自己到顶峰的时候,那个时候福山写过一本书叫《历史的终结》,认为也就这样了,以后的历史不会比现在更好了,历史也就在这里停下来了。历史怎么会停下来呢?我们如果现在再去看的话,美国大概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是1972年,很可能是2008年。

    这个过程里我们能看到的是美国从一个共和国转变成帝国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讲呢?稍后会在我的专栏里头给大家介绍历史,我们会介绍到罗马的历史。罗马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共和国,共和国到最后慢慢变成一个帝国。

    从一个共和国变成帝国,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你会看到那种朝气、那种崛起的野心勃勃,在前进的道路上几乎无人可以阻挡,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气势。

    但是到帝国的时候,你的力量达到了顶峰,但是气势受到了影响。很多人说如果开始由盛转衰,是不是美国就完了?不是,你看看罗马帝国崩溃的前夕,其实国内还是很繁荣的,但问题不是出在国内,而是国外,有很多蛮族入侵了。

    美国很可能在逐渐逐渐由盛转衰,从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变成一个相对力量逐渐削弱的国家,它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里头,我们如果去看的话,最好玩的就是在1932—1972年这一段时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头,在这本书里头,他谈得比较多的是政治。讲了很多政策的变化、政治的变化,不知道大家在读美国这段时期政策变化时,你总的感受是什么?

    我的总的感受就是一个字,乱。你经常会看到他们犯的错误,比如说当肯尼迪总统上台时,你去看看他的班子,那绝对都是精英,这里头全部都是最牛的知识分子,全部都是美国智商最高的这批人,最聪明的人。

    但是为什么这批最聪明的人却会犯最愚蠢的错误?比如说派了一支没有经过很好训练的古巴的流亡分子,要回去解放古巴,结果一上岸马上就被卡斯特罗逮捕了,弄得轩然大波,灰头土脸。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回过头来你再去看,其实有一些总统并不像肯尼迪总统这样干活非常勤勉。肯尼迪总统,你要跟在他的后面,你要一路小跑,他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但是像艾森豪威尔基本上比较随意,也没干啥太多的事,但人家也能过去,美国经济也很不错。

    所以在这段时期你会看到它的政策是来回调整的。如果你感觉到美国的这些政策是非常混乱的,那就对了,我希望你通过读这本书能够对政策有一个更为现实的了解,就是政策总是混乱的。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是美国的领导人,或者你是美国总统的决策的幕僚,其实你把握的信息都是非常混乱的。

    这里头比如也讲到为什么美国没有准确的预测到日本要偷袭珍珠港,这也是一个历史之谜,一直到二战打完了还在回头调查。

    但如果你要是站在当时去想的话,你会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尽管有情报说日本可能要发动军事袭击,但是你可能又收到一份电报说日本要在马尼拉发动军事袭击,你怎么能知道他到底是在哪里呢?

    所以我们在事后去看的话,觉得很多决策是混乱的,是愚蠢的,但是在当时的时候,你可能是在当时约束条件下能够做出来的选择。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点,政策从来都不是长期的,政策从来都是应对短期挑战的。这里头还有就是关于曼哈顿工程,美国要制造原子弹。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过程,过去大家都把它想象成这是美国计划好的,一步一步去做。

    如果你读完这本书,去看看历史细节,你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到底要不要造原子弹,造出来原子弹之后,到底要不要把它扔到日本去?造出来原子弹之后,到底要不要造氢弹?其实都是不知道的,先做了再说。

    包括为什么希特勒没有去造原子弹?其实也是一个历史之谜,按道理来讲,他们当时的时候其实也有核科学家,理论上来讲迟早也是能造出来的。但是据曼彻斯特在这本书里面的解释,说因为当时希特勒认为战争马上就要打完了,所以如果是你在6个月没有办法给我研制出来,这个研究就算了,就不要再研究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方面,所谓的决策实际上都是短期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连环套,短期的政策会影响长期的制度,而长期的制度是根据短期的一个一个政策把它联系起了。为什么我们讲短期的政策又会影响到长期的制度呢?比如说我们讲到我请大家回去找一找杜鲁门总统搞定了美国工会的领导人刘易斯之后,回到白宫是怎么样得意的。

    为什么工会的领导人这么难搞定?这个是由于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罗斯福给了工会一些特权,让他们的力量壮大了。为什么罗斯福要给他很多特权呢?是为了当时推动新政,他要搞自己的政治盟友,要搞自己的政治结盟。

    所以你看看它是一个连环套,在政策和制度之间是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

    我们讲了曼彻斯特的另外一个镜头,是去看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如果你看这一段,除了描写战争的这些片段,在战后,美国基本上是处在一个社会动荡的过程中。所以,美国最后亢龙有悔,主要也是悔在国内的社会动荡牵制了他非常多的精力。

    如果我们去看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动荡,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社会动荡就是所谓的民权运动、黑人来争取权利,所以最后很多弱势群体也要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如果你还是这样的印象的话,那你可能就读错了。你要仔细去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在这段时期美国社会的动荡基本上就是左和右两派之间来回倒腾。

    一开始的时候出现的右派叫麦卡锡主义,你在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已经很难理解美国当时麦卡锡主义是多么多么猖狂,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这套书里头对这段历史也有描述。简单来讲,在麦卡锡主义的情况下,基本上是白色恐怖,人人自危,大学教授都要写保证书的,要效忠美国国家。

    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左翼力量开始出现反弹,又可能会做出一些比较激进比较过分的举动。有很多人不愿意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游行的人群,他不愿意看到有很多游行的群众和警察的冲突,这时候右派又会不满意。所以你会看到在黑人的运动里头有左派有右派。

    比如说马丁路德金,他相对来说就是在黑人的里面是主张非暴力的,但是在黑人里头还有黑暴党,那就是非常激进的,就是一定要闹革命的。在白人里头也有不同的激进的和保守主义的。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到最后是两支美国人游行的群众互相之间在发生争执,然后就把美国的很多精力都消耗在这里头去了。

    如果再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我们看到大概每隔十年就会出来新的一代人新的一代人,他的很多性格,包括他的很多喜好,他的很多行为都和跟原来不一样。

    所以有时候你想一想,我们讲一代人,如果从生理上来讲大概是指25年一代人,但是在文化上很可能不到十年就是一代人了,而且这个变化会非常快。50年代的时候,麦卡锡主义非常猖獗,当时的大学教授还说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这么腼腆、冷漠,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呢?

    50年代的时候,整个社会是非常低调、非常冷漠的。突然到了后面一群人马上就起来了,很多嬉皮士运动,反对越南战争等等这些都出来了。在短短十年的时间,你会发现走的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这里头都有一些不同的维度,我们来看历史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维度来看。

    这本书里头讲了比较多的维度,讲的是政治、讲的是社会,也讲了一些文化。但这些维度还不够,在我的专栏里头,我们刚刚结束了上半场,上半场我们讲的是通识七艺,讲的是你个人的修行,讲的是你事业中的修行,下半场我们会讲通识七观,我们会有政治、社会、文化,当然还比《光荣与梦想》多了几个,我们里头还要讲到科技、经济。

    实际上《光荣与梦想》我觉得它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它没有更多的去关注科技和经济这一块,这里头我给大家推荐另外一本书,一本非常厚的书,就是美国西贝大学有个经济学家的罗伯特·戈登写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兴衰》,你会知道为什么美国犯了这么多错还能实现超级大国背后的原因。

    从1920—1970年差不多是曼彻斯特讲的这段时期,比曼彻斯特这40年大概要多了10年。在这段时期,在1920—1970年是美国经济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50年。在这50年里头,如果你再挑出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概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

    在经济史上,把50年代和60年代称作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资本主义300多年,这20年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我们很多人认为在90年代出现新经济,那个新经济只是昙花一现,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是在那段时期,50年代、60年代。

    所以你想,美国犯错的空间就很大了。美国这个国家不是说不犯错的,他犯了很多错误,在国内政策、国际政策上都犯了错。我们过去讲大国有很多战略,我告诉你瞎扯,大国不需要有战略,因为犯错的空间太大了。

    美国打战争朝鲜在很大程度上是打错了,打错就打错了,美国后来又打了越南战争,又打错了,打错就打错了吧。后来又打伊拉克战争,又打错了,可能接下来还要打朝鲜,当然我不知道,所以说美国犯错的空间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你去想你是一个小国,比如说你是伊朗,甚至比如说你是刚刚访问过我国的一位邻国领导人,那你想想看,实际上你的角色空间是很小的,你一步错都不能犯。一旦走错一步棋,都可能是致命的。

    美国这个国家就有这样的特权,他可以犯很多错,只要不是致命的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这段时期,他就像一个十几二十岁的青壮年一样,身体底子太好了,能经得起折腾,有点小灾小病没有关系,而背后的原因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就是我跟大家说的,在罗伯特·戈登教授的那本书里讲到的,在那段时期美国其实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场巨大的科技进步,这场科技进步牵扯到我们的吃穿住行。

    我们现在的生活大概都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概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之内基本上定形的,我们现在有很多所谓的科技创新其实都是修修补补。

    我们会看到电视厂家或者冰箱厂家说,我们又有革命性的创新,汽车的厂家说我们有革命性的创新,然后你仔细去一看,啥革命性的创新呢?

    就是把车灯从原来的圆形变成方形,iPhone有革命性的创新,就是把原来的脸拉长了。所以真正的革命性的创新,你仔细去想,是发生在这段时期。

    在这本书里头有时候会讲到比如说电器开始流行了,比如说很多的邮购消费开始流行。我觉得这可能也跟你的视野有关,由于他不是一个经济学出身的,所以他对这方面讲的要少。

    你仔细地看当时发生的几个主要变化,一个在交通上,你会的汽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美国是什么时候变成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的?大概是在这个时候,整个30年代,美国经济一直处于很低迷状态的时候,美国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仍然在不断推进。

    另外一个,我们会看到城市化其实也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历史上真正出现房地产高潮也就两个时期,美国房价出现疯狂的上涨也就两个时期,一个时期大概是在2007年次贷危机之前,那是用金融的办法把泡沫给炒起来的。

    另外一个就是在二战之后,所以在曼彻斯特这本书里头也专门有讲到,当时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造了很多很多新的住房,而且真的是像军营一样,修房的时候是推土机同时上,说几点几分把柱子树在这儿,几点几分把预制板拉过来,盖出来的房子都是一模一样的。

    很多建筑设计师还有很多艺术家说你怎么可能建这样的房子呢?谁能建这种毫无个性的房子呢?

    因为他踩对点了,当时是二战结束,所有的老兵都要回家,所以大家都要结婚,大家都要住房。

    就这样的房子,总比原来住的军营要好多了吧,所以当第一批廉价标准化的住房推出来之后,最早的一批是在纽约的长岛修的,有上千对夫妻排了几天的队,靠吃面包圈和喝咖啡维持着精力一定要排队摇号要把这个房子买到。

    另外还有一些工业化的进程,这里头也讲到了很多衣食住行,这衣食住行的背后其实都是工业化,原来美国的工业化是在二战时它的潜能被激发出来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大规模快速地生产坦克、飞机、自由舰,这种在高压情况下能够快速大规模地生产,实际上是托战争的福,是战争帮他释放出来这种生产能力的。

    二战结束之后,很多人担心,由于二战结束了,一个工厂里面的订单没有了,另外一个老兵回来了,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给他们,是不是可能会出现衰退?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曾经出现了战后衰退,但是所幸的是二战之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由于当时的时候,美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在提高。

    由于你的整个产业结构在出现变化,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改变,比如有个退伍军人法案,如果你退伍之后,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去上大学,你上不了大学可以上技校,没有关系,政府掏钱。所以这样就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

    所以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说到底是这些科技和静乐力量。我们在经济学分析时候,我们喜欢讲什么是先行指标,什么是滞后指标,什么是同步的指标。如果我们借用这个比方来讲,大概我们可以认为科技,这几个维度里头科技应该是个先行指标。

    然后经济是个同步指标,政治会稍微有一点滞后,文化是相对滞后的指标,滞后的时间长一些。因为等到人们的心情已经出现了变化,情绪出现了变化才会反映到文化上。但是由于它太滞后了,所以它有时候可能又是个先行指标。当你注意到人们的时尚突然出现方向性的转变时,可能是一个信号。

    所以在《光荣与梦想》最后的时候,他讲到为什么他认为美国在衰退呢?他说从70年代突然人们开始怀旧了,很多原来的老歌老电影,过去的很多装饰品就突然开始流行了。当一个社会突然开始怀旧的时候,朝气可能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如果来读这本书的话,你应该学会各个不同的维度,能够来把握历史整个大的趋势。而我们在讲,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国际,这里头也讲到很多国际,比如说战后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在战后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但写得不是太多。

    但是帝国一定会对外带来很大的影响,它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它体量太大了,可能把你撞倒了,它可能不是故意的,起来转了个身没想到自己劲那么大就把你带倒了。所以一个帝国不可避免会把自己的力量投放到其他的国家,包括周边的国家和它的盟友。

    尤其在冷战的背景之下,我们会看到这个趋势会更明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仔细地去看,尽管美国有像基辛格,有这样的战略高手,但基本上美国外交政策让我打分基本上是衰减这个水平。

    刚才给大家讲了1932—1972年美国的光荣梦想是怎么实现的,在这40年美国从原来一个尽管实力很大,但是默默无名的国家突然变成了世界宝座上的帝国,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国家。

    这个伟大一开始的时候是打出来的,后来这个伟大真的是熬出来的,这40年你去看美国吃的苦也是不少的,所以它是一点一点通过试错最后完成了《光荣与梦想》的伟大使命。

    所以,这个其实对我们看自己的国家、对我们看自己个人也有很多启发。有什么启发呢?我先卖个关子。先听三刀给大家带来什么福利,然后再讲第三部分,谢谢大家!

    何帆:谢谢三刀!接下来第三部分也是想回答很多朋友的疑问,说是啊,我看这个书的时候很嗨,但是看完跟我有什么相关呢?美国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从这本书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第一,你要学到怎么去读书。你要拿到这样四卷本的这么厚的一本书,你肯定会心里发怵,我怎样才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读下来?你要记住著名的历史学家叫科林伍德曾经讲过,读书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先想这个作者头脑中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曼彻斯特要写这本书呢?为什么他要起《光荣与梦想》这个题目呢?他想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他其实想回答的问题,第一,就是美国是怎么从原来一个经济上也不行,军事上也不行的国家,怎么就突然之间崛起了?然后它还带着一点感伤。

    大家去看这个《光荣与梦想》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他认为美国已经实现了伟大的梦想,他是在感慨我们的光荣和梦想都去哪里了。他有一个这样的感叹。如果你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作者想回答什么问题,那么你能够有一个线索,你根据这个线索假设自己是作者,你会如何来组织整个篇章、组织所有的素材,那你读起来就心里更加有数了。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就是要问一下,我如果补充一下科林伍德的问题,我们还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本书我一定要想对我有什么用,对我有什么启发?

    为什么一个美国人在很多年前写的关于美国40年的历史,会让一代中国青年感到热血沸腾?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共通的东西,就是我们都希望能够见证这样的一段伟大的历史。

    原来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懵懵懂懂的,现在我们已经看清楚了,我们现在也是生活在中国,相当于美国在当时1932—1972年这段时间里头的某一个时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里头。

    但是很多人恰恰会忘记这一点,人这个物种容易感觉到今天天气冷了还是暖和了,人这个物种也能够感知到一些悲欢离合,但是人这个物种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尤其是遇到历史大事的时候经常是出奇的无知和迟钝。

    不信你翻开《光荣与梦想》讲珍珠港事件那一章,里头荡开一笔讲珍珠港事件传来的时候,美国各大报纸不都发布新闻了吗?很多电台都紧急停止了原来的节目,插播一条紧急新闻,说在1941年12月7号,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这件事情够大了吧,很清楚了吧,已经是战争信号了,美国人的反应是什么呢?

    在亚利桑那州,很多听众打电话到电台,说怎么回事?我们正在听比赛,你们突然插播一个紧急新闻,哪里是珍珠港,关我什么事,你要告诉我球赛是赢了还是输了。另外一个州也是说我们正在听牧师布道,你给我插播新闻,到底打仗重要还是听上帝的信息重要。所以我们很多普通人缺的是这个历史感。

    我们知道我们能够有听觉,我们有视觉,慢慢的我们也知道还有一些更微妙的感觉。比如说学音乐的人知道,你得有这种对音乐的感觉,有的人就有这个天分。

    我们也知道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美感,你要从看见一幅画,如果你是个外行,你可能觉得这幅画画得有什么好的,但是如果你有美感,你能看得出来它到底精妙在什么地方。这大家都能理解。

    可是为什么到历史的时候,大家没有意识说我们要培养历史感呢?而且这个历史感比美感和乐感更重要。所以我们有幸出生在一个大国,而且我们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这段时期,然后你还浑然不觉,你没有对任何对历史的这种感受。等到孙子问你说爷爷,那时候发生了什么?你说我忙着打吃鸡游戏,不知道,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看《光荣与梦想》这本书的时候,给大家一个你从看别人的书、看别人的历史,你能够培养自己的历史感。这里头哪些地方能够看得出来历史感呢?历史感有时候是体现在一些很微妙的地方,比如说这个作者讲到,他说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在朝鲜战场上,当这些士兵给自己的阵地命名的时候,你看跟在二战命名就不一样了,他们习惯把自己的阵地命名为光辉一号,辉煌战线,都非常英雄主义的。但是到朝鲜战场上,他们把自己的阵地命名为犹他阵地,表达了战时的思乡之情,不愿意在这儿打了,就起家乡的名字,越起家乡的名字就越想自己的家乡。

    所以从有一些很微妙的东西,你其实是能够观察到历史的变化的。

    我们如何来培养这种历史感呢?一个,就是你一定要把这个大的事件还原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我们现在好像是一个在大的音乐厅里面的听众,你可能离舞台很远,你也看不太清楚在舞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由于你是在这个音乐会上,在舞台上发生的事情对你这边也会有影响的。

    所以哪怕你听不清舞台上到底在唱什么歌,如果你听到旁边那些人很嗨,你大概也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想到在这些大的历史事件会反应投射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你的日常生活其实在发出一些时代变化的信号,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的。

    有什么办法才能够训练自己的历史感呢?你想想看,你是怎么培养自己的美感的?无非第一,你要学一些基本的知识,你要了解什么叫透视,然后你要多看。慢慢的你的感觉就出来了,比如乐感,首先你要学一点音乐的知识,慢慢练得多就出来了。

    如果我们要培养历史感,一定要首先多看历史,然后要有意识的对照这段历史跟我们现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可以从这些历史中汲取到更多比较好的一些启发,慢慢慢慢的你多了之后,你真的就会有历史感。

    一个有美感的人,他看的处处都是美,别人看不到,他是一眼就能看得到的。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你会看到处处都有历史,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此时此地,如果你有历史感的话,你每天都会很嗨的。所以,这是我觉得我们在读《光荣与梦想》和相关的这些书的时候,最需要培养自己的一个技能或者叫天分。

    我们在读书俱乐部也介绍过一个词,就是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叫雷默,创造了一个词叫第七感,原来尼采讲过第六感,他创造了一个第七感。第六感也好,第七感也好,其实都是能够把握大局和把握大趋势的这种能力。

    刚刚三刀给了我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有朋友问,说大国之间的竞争对个人而言有什么机会可以抓住吗?当然有了,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不管有意也好,无意也好,你一定会遇到很多跟国际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也有很多合作和竞争。所以,我们原来是韬光养晦,反正这事跟我没关系,你没看见我。原来如果你比较弱小的时候,当然你可以假装这样,但你现在已经成了房间里面的大象了,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我们也很难说用我们自己的想法能够去影响别人。因为国与国之间是很难产生信任的,你怎么办呢?还记得我在上一回直播的时候讲到,你必须要作为一个双文化的人才,你必须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对方。了解对方,我们原来有一个词叫跟国际惯例接轨,双文化的人才不是说让你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你要了解为什么别人这么想,你不一定同意金正恩的做法或者特朗普的做法,但是你要努力去理解这个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里头对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为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更严峻的外部条件,我们说得俗一点,说得小一些,你如果到国外去旅游,你以后到国外去做生意,你就一定要关心国际关系,这些国家的风险到底怎么样,跟我们国家的关系怎么样,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功课。

    说得大一点的话,如果你想在国际舞台上变成一个更高层次的人才,那你就必须要了解这种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了,然后你才能够更好地来把握这个机会。大的机会是你在各个国家之间如何能够促成各国之间合作,因为竞争一直是存在的,但是对抗是不可能带来机会的,但是通过这种竞争中的合作,我们可能有更多的套利的机会,我们可能有更多赚钱的机会。

    而与此同时你既赚了钱,同时又使得这种国家之间的沟通有了新的渠道。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关心国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你已经离不开国际关系了。

    这个有点像什么呢?你出了国之后就等于到了别人家里头,所以你要了解别人家的风俗和习惯。很多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都很成功,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是在国内成功。

    所以,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想把自己在娘家的那个习惯都要带到婆家,还得自己作主。你在娘家的习惯和在婆家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学会在两个家庭之间寻找合作的机会,同样你也要更多的去寻找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差异,寻找如何在不同的地方遵循不同的规则,能够平衡你的生活,找到事业发展的机会。

    还有很多的朋友在得到留言区问说,老师书看问了以后总记不住,怎么办呢?太正常了,很多书你看完之后都是记不住的。第一个,你先不要担心,因为读书不是为了把它记住,读书是为了把书里面的观点变成你自己的观点。所以,你一定有一些是记住的,你只是自己不觉得而已。

    你觉得你看完了《光荣与梦想》,你全把它忘了,其实你看过的得到的有一些启发已经留在你的神经原里头了,只是你还没有把它激活,所以那个记忆没出来,你觉得你忘了。你放心,都刻在你的大脑里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直播2018-03-30何帆带你重温《光荣与梦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kw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