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时,有次上英语课,我们全班60多人,只交了20多份作业,老师问原因,大家都说忙,有的忙着参加各种社团、有的忙着帮着辅导员带新同学、有的准备提前实习忙着面试。老师听完后似笑非笑的来了一句:“心都亡了才称忙”。
接着,他说:“我在非洲做过三年项目,代表国家支援非洲村落教育,我的非洲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的小孩。如果有小孩三天没有来上学,很有可能,小孩已经过世了,要么被枪杀了,要么病毒感染。但,即便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只要孩子第二天来上课了,他一定是带着作业来的。”
老师说他跟我们分享这个经历,并不是想让我们完成作业,毕竟,他扣我们个学分,这事就算过了。是希望我们以后步入社会后,不要轻易说:忙!
接着,这节英语课,变成了英语老师上政治课,但这节课,我记忆犹新。在毕业后的十年间我常常看到不同的例子,验证了老师当年的这句话。
差评从何而来
我有位朋友,跟我说他们公司有个项目,从年初做到年中,项目经理三十来岁,技术很牛。对客户所提需求一律以效率响应,有时甚至做到了,客户当天提的需求,第二天就已经发布交付了。尽管他们团队才4个人,光这4个人都是异地办公,2个上海,2个深圳。他跟一位刚休完产假回来的同事在客户现场,另外两位在深圳。而他追求的这种效率是需要以加班作为代价的,深圳的同事不愿意加班,就算愿意,沟通起来也很麻烦,毕竟是异地。这位刚休完产假的,不方便加班,于是,这位经理觉得,沟通起来浪费时间,客户要得急,现场这位家里有宝宝的同事也不好强制人家加班。反正自己会,干脆自己干了算了。可他的团队成员,就有一股莫名的压力,但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
到了年中总结,公司梳理各个项目情况的时候,给他负责的项目打了差评,还另外调了一位总监去现场监工。他简直要万念俱灰了,任劳任怨的干了一年、不抱怨、不哭穷、资源少、为了不让领导操心自己扛了,为了让客户满意,自己干了。每天忙得跟dog一样(不,dog都没有我忙)评不上优秀经理就算了,居然还给差评!一怒之下,辞职了。
有一种人,生性勤快,无休止的奔波、随时随地的加班总能带给他成就感,他从忙碌中获得极大的个人满足。这种人对自己要求也较为严格,希望自己在职场中能够面面俱到,感觉自己从早忙到晚,俨然一个彻头彻尾的重要人物,项目缺了自己,根本不能正常运作。但是,他缺乏抓重点的能力,对项目目标把控失误,终日不分轻重缓急的低级忙碌,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什么是当务之急
经理离职后,我这位朋友,接手了项目。她的做法跟前经理大相径庭。首先放下的就是客户的满意度,她跟客户说:项目做了一年了,款项还没有结,公司绩效考核紧张,有了客户的支持,她才能在公司争取更多资源,更好的服务客户。
在客户没有结款项前,所有的需求她都口头答应着,但是就是不执行,使劲的在客户跟前哭诉没有资源,于是,客户把之前的欠款都结了。
结了款项后,她拿着需求,一个个的罗列:哪些是合同内的,哪些是不属于服务范围的。是合同内的,根据现有资源,多少天后交付。不属于服务范围内的,要么另外算费用,要么取消需求。邮件给了对方负责人,并注明:只接收由负责人确认过的需求。
每周的工作汇报,她都会将本周事件罗列,邮件发给双方领导(客户跟自己公司),并偶尔留几个问题请教领导们,当领导们商议出结果后,她在短时间内再给出执行结果。当领导们也有踌躇的时候,她再站出来给一个方案。
关键是,她特别不喜欢加班,也不让团队成员加班。她觉得,白天的8个小时,够用了,不需要占用下班时间。客户不是没有拿她跟上位经理比过,觉得她的效率没有上位经理高,响应速度也没有上位经理快,但,好像也没有做错啥事,光这个,也没法去投诉她,毕竟,她每回的方案都合乎情理、工作量安排满档、而且,多数被拒绝的需求,也确实是下面的人无理取闹。算了,看来,自己的管理也有问题。而公司这边,该回来的钱回来了,一算,呦,盈利!员工也不吵着要换项目组了、没有客户投诉。年终总结的时候,给了这个项目评了个优质项目组,奖金团队给分了。
朋友说,就这个项目而言,已经做了大半年了,没有结款。钱拿回来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公司才能识别这是个赚钱的项目还是个亏钱的项目、要不要继续注入资源,公司识别清楚了,团队才有分奖金的机会。
很多大忙人,每天身不由己地在不分轻重的勤奋中自觉风光,却不愿费脑子问自己两个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做了吗?最紧急的事情抓了吗?曾几何时,二八原则已经成了裁缝的尺子,只量别人,不量自己。
最怕的是,人干久了,在忙碌中疲了钝了机械了。这样,心就真的要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