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再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再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作者: C0H6N7 | 来源:发表于2016-10-17 19:09 被阅读0次

    三年前我看<<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几乎是信手翻翻,囫囵吞枣读下来并不知其中滋味,没有生离死别的场面,也没有急转直下的情节,家庭琐事,一地鸡毛。如今时过境迁,回头看时感慨万千,来时路已斑驳模糊,穿过记忆微开的闸门,重新拼凑渐行渐远的青春。这也许是我想写它的原因。

    简•奥斯汀出自乡绅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二百年前的英国农村。她热爱阅读,喜欢用文字表达稀奇古怪的东西,写到精彩处扑哧一笑,也会在家人跟前分享自己的东西。笔调俏皮诙谐而恰到好处,意味深长又漫不经心,主人公在经历细小风波后总能圆满收场。

    1796年,20岁的简邂逅了来自爱尔兰的律师汤姆,第一次尝到爱情的滋味。汤姆表面年少气盛,玩世不恭,实则思想深刻,看透一切。他意识到正直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内心苦闷彷徨,于是在搏击场上释放自己的压抑,靠谱的坏小伙总是很迷人。只是后来造化弄人,汤姆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简则深居简出,终身未嫁。若干年后,一个成为爱尔兰的大法官,一个成享誉英伦的小说家。

    这大概是故事的原型。<<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不善言辞,呆若木鸡。与心上人说话时表情木讷,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白时神色慌张,语无伦次。在经历了一系列误解后,达西放下了他那目空一切的傲慢,伊丽莎白得知真相后摒弃偏见。故事的最后,两人在赶往对方的住所路上相遇,在晨光微露的旷野上,不约而同地迫切吐露自己的心声。

    在<<傲慢与偏见>>中,还有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英,她在舞会上与彬格莱先生互生好感,一见钟情。然而彬格莱在自己妹妹的挑拨下,内心纠结游移,终于不辞而别远去伦敦,吉英也茶饭不思,萎靡消沉。彬格莱在伦敦的日子度日如年,他愈加认定吉英是他共度一生的伴侣,于是幡然醒悟,重回尼日裴花园,大胆表露心迹,有情人终成眷属。

    还有故事的小人物,当伊丽莎白得知自己的好友夏绿蒂即将嫁给自私虚伪,趋炎附势的柯林斯后惊诧万分,她急忙前去一问究竟,甚至试图劝阻这场荒诞的婚姻,夏绿蒂说了一句话:我今年已经28岁了。伊丽莎白无言相对,默然离开。无论理由多么充分,在同样是女子地位卑微依附男权的二百多年前的英国,你都无法阻止一个人的婚姻,即使它不完美。

    夏绿蒂也并没有过上水深火热的生活,婚后的日子不愁吃穿,平静而殷实。她有一个布道讲经的丈夫,有一座大房子和漂亮的花园,他的丈夫会继承一大笔财产,虽然粗鄙麻木,但是忠诚可嘉。她可以在家栽花割草,闲来无聊的也可以去夕阳西下的湖边荡秋千,还可以在礼拜日坐在教堂里聆听她的丈夫诵读<<圣经>>的声音。伊丽莎白看着眼前的一切心满意足地笑了,她明白这是夏绿蒂的归宿。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除非生逢乱世,不然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迹,哪来那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我们不正是简•奥斯汀笔下的那帮人吗。班纳特先生忍受着太太胡搅蛮缠和粗俗不堪,也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安然度过。心术不正的魏克翰带着未成年的丽迪亚私奔,靠着讹诈的钱财过着坐吃山空的生活。一如你我身边的芸芸众生。

    1991年的一天,铁凝冒着雨去看冰心。冰心问她,你有男朋友了吗?铁凝答,还没找呢。冰心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你不要找,你要等。15年后,50岁的铁凝终于做了幸福的新娘。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或早或晚。只是这或早或晚的时间你是否愿意放任韶华自流,而只等一人相守。斯时斯世,现实中的爱情常常让人灰心丧气。即使你愿意虚位以待,也未必能遇到那个对的人。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越过山丘,无人等候,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舍的短篇小说<<微神>>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男主和女主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暗生情愫,然而世事突变,女主家道中落,男主远渡重洋,在走投无路之下她沦落风尘。多年后他衣锦还乡,他说要娶她,她放声大笑,她不愿以不洁之身相许,毅然赴死。当年的山盟海誓化作烟灰,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时空错乱,恋人形同陌路,世间好物不牢靠,彩云易散琉璃碎。

    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自由平等之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呼兰河边的萧红不满家庭的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决计要做时代的新女性,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新生活。但人生不是可以自由发挥的小说,在一个国破家亡的时代,每一个人如蜉蝣一般朝生夕死,不可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她在哈尔滨的旅馆里身怀六甲行动不便,汪恩甲负心离开,她被老板数落责骂,饥寒交迫随时被扫地出门,是萧军划着小船穿过激流的洪水将她救了下来,几天后孩子出生,她无力抚养,送于他人夭折。几年后,他与萧军不欢而散,和端木蕻良结婚,第二个孩子也在出生几天后夭折。半生零落,尽遭白眼,婚姻不幸,孩子早亡,抛开她那力透纸背的著作,婚姻何尝不是以悲剧收场。

    1922年,乡下人沈从文从湖南老家两手空空地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他与这个城市难分难解的缘分。他笔下众多的女主人公几乎都是"模样清秀,皮肤黝黑",而这些人物的原型正是他的妻子张兆和。他在北大任教时,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近乎于死缠烂打的方式苦苦追求。最后如他所愿,乡下人终于喝上了爱情的甜酒。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人传为美谈,津津乐道,但事实却并不圆满。

    这样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也很难保持平衡。在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他多次担心妻子弃他而去。两次自杀未遂被家人责怪思想落伍,跟不上时代,在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在他死后,妻子在整理遗稿才渐渐走进了他的内心,她说,他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所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的遗稿的现在。

    <<源氏物语>>里有这样一句话: 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主人公光源氏在与后宫女子的纠缠爱恨中,过完了他迷乱的一生。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大观园的风花雪月中体验人生百态,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刘瑜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里说,年少时孤独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长大后孤独是一件很凄凉的事情,而现在,你要尽你所能不让它成为一件事。人潮人海让人眼花缭乱,光阴岁月不复再来,爱情价高,但未必是人生的全部内容。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世事茫茫,得失难量。鲁迅说,真正的猛士要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视惨淡的人生。

    20岁之前觉得时间尚早,还有大把时光可供挥霍,年龄稍长,婚姻家庭被提上议事日常,一切琐事猝不及防,车贷房贷成为两座大山,年轻人的生活被无端败坏不自知,放眼望去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和千篇一律的风景,所有人前赴后继唯恐落后一步。海子说,我虚度年华,空留一身疲惫。是的,洪水来临的时候,没有一滴雨愿意承认,是自己造成了洪灾。

    高跟鞋换成人字拖,书桌换成灶台,旗袍换成围裙,在柴米油盐的庸常中,生活成为死循环。在起早贪黑的奔波劳碌中迎来送往,从此再无奇迹发生。大多数人势必会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而少数人将幸免于难突出重围。惠特曼说,"从此以后我都不再希求幸福,因为我便是幸福本身"。我明白,天色将晚,夜深风凉,一切将会过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lz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