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注意力每天会被无数次的转移转移再转移。所以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也都是非常片面的。例如有人说,买重大疾病保险就是确诊就能赔,结果他只买了个意外险,却跑去赔他的重大疾病,你觉得保险公司能赔吗?所以他说保险公司是骗人的。
其实,不否认他可能被不专业的代理人给忽悠了,但你要知道赔不赔这件事代理人说了不算,保险公司说了不算,保险合同说了才算!保险合同是不会骗人的,你的一切利益都在保险合同中写着,它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是经过保监会严格审核的,保监会从来都是站在消费者的利益上,不断的推出新的监管政策,现在保监会和银监会合并了,监管只会更加严格,所以保险产品也会越来越好,保险乱象会越来越少。
今天的干货有,为什么买了保险却不赔?
1.没有达到理赔条款
2.买的保险不全面/保险错位
3.免责条款
4.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
5.等待期内不赔
6.去某些医疗机构不赔
我们下面逐条来解释:
1. 没有达到理赔条款:
作为一名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重疾险不单是确诊即赔的,条款里明确写着"本合同所保障的重大疾病,是指被保险人经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初次发生下列疾病或达到下列疾病状态或医院初次接受下列手术"。
我把条款里的截图放给大家看:



通过合同内容,我们看到,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能赔偿:
1) 初次发生疾病,确诊即赔:“指被保险人从出生之日起第一次经医院确诊患有某种疾病,而不是指本合同生效,复效之后第一次经医院确诊患有某种疾病。”
2) 初次达到某种疾病状态。
3) 初次接受了某种手术。
我把前25种重疾这三种情况做了一张表格,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哪些是确诊即赔的,哪些是达到某种疾病状态才赔的,哪些是需要采取手术才赔的。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只放了25种呢?市面上的重疾险不都是保50种,80种,甚至100种吗?
别慌,我来跟你解释,因为1-25种重大疾病,为2007年4月3日启用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列明的,该规范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
因此,所有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的前25种重疾及其定义使用规范都是一模一样的,这25种疾病的发病率占到了95%。因为重大疾病险被很多人诟病说条款定义严格,赔偿难,所以保险公司增加了其他多种重疾和特定疾病,那什么是特定疾病呢?
我来举个例子,例如一个橘子,它的皮和果肉都坏掉了,它就是重大疾病。如果一个橘子仅仅只是外皮发霉长毛,而果肉没坏,这就是特定疾病。特定疾病就是重疾的早期发展阶段,前25种重疾基本都有与之对应的特定疾病,这极大的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赔偿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好的。
但保险行业只规定了必须的前25种重疾,对于25种以外的重疾和特定疾病是没有规定的,所以每家保险公司的特定疾病都有不同,但是,既然特定疾病是重疾的早期阶段,那么肯定是和重疾对应的病种越多越好喽,所以我做了张表格,25种重疾和25种对应的特定疾病做对比。你就可以依此判断出你的特定疾病病种是否全面了。(我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才整理出来的表格,希望保险同仁们手下留情啊!)
关于重疾和特定疾病的病种选择,可以看之前我写的这篇文章:重症和轻症你买对了吗?(特定疾病有些保险公司也叫轻症,是一个意思)

确诊即赔大家都很了解了,那为什么还有达到某种状态或进行了某种手术才能赔呢?
保险公司的理赔原则是"不惜赔,不烂赔",所以它有标准我们需要满足才可以。
1) 我们要知道的是,重疾险的赔偿属于给付型,保险公司会一次性的赔偿保险金给我们,多数保险的重疾赔偿都只有一次赔付机会哦,但是特定疾病的赔偿一般都是可以赔3-5次,用完了合同就终止了哦。好刀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而疾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例如脑中风后遗症,刚开始是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有些后遗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能就恢复了,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在半年以后留下有后遗症的话,保险公司才会进行赔偿。和小伙伴们一样,我也认为半年的时间很苛刻,但这是保险行业协会规定的,所有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好在有特定疾病可以弥补重大疾病的不足。
2) 经过手术才能赔偿,道理也是一样的,像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来说,这个病种就意味着要做手术,所以只有做了手术才能进行赔偿。
2. 买的保险不全面/保险错位
商业保险包含了健康险和财产险,健康险包含最基本的就是意外险,医疗险,重大疾病险,寿险和企业团险。财产险包括了车险,养老金,教育金,分红险等等。它们各有分工,保障不同。
意外险: 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风险,大到意外死亡,残疾,小到跌倒损伤,猫爪狗咬,这都是意外险赔偿的范围。
医疗险: 负责报销门诊和住院花费。不管是大病小病,只要住院或门诊治疗都可以报销。只是报销比例各个保险产品有不同。
重大疾病险: 针对重大疾病进行的的收入损失补偿和后期康复费用补偿。
寿险: 仅负责死亡和残疾,只有出现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赔偿。(注: 购买保险两年内自杀,寿险是不能赔偿的,两年后的自杀才可以赔偿。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高管和高官都是自杀身亡的了吧)
这些保险可以分别购买也可以组合购买,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个风险会先来到,当然是买的越全越好,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面对的风险类型不同,所以投保的优先级也不同。前面我有写过“不同年龄段该如何配置保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你只买了意外险或养老金,却要赔偿你的重大疾病,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叫做保障不全面或者保险错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挑对了萝卜才能填补适合大小的坑呐。
3.免责条款:
保险合同里会明确列出哪些是保险公司不赔偿的项目,即"免责条款",这是保险行业统一规定的。我放了截图给大家看。

你可以看到,保险公司不会赔偿因违法犯罪造成的疾病,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疾病等等。
买了保险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买保险就是为了规避风险,保险可以规避你99%的风险(前提是你买了适合的保险),但是还有1%呢? 所以保险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认为买了保险后可以赔偿一切,那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呢。所以你必须要知道哪些是保险公司不保的,不要只听保险代理人说保险有哪些好处,你需要知道保险不保的是什么才可以。
4. 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
作为投保的最大诚信原则,如实告知是投保人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律义务,投保人要向保险公司如实地告知所询问相关的重要事实。投保人需要对保险人问及的,投保时“应该知道”的重要事实,并且进行如实告知,否则可能会影响保单合同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六条是这么规定的: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如实告知内容里包括了健康告知和财务告知,我拿我弟弟的保险合同为例,给大家看它的健康告知项目,足足有20条!



为什么必须要健康告知呢? 一方面这是保险法的规定,更重要的是因为保险公司承保的是健康体,而我们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体检指标不合格或者以前生过大病住过院都是不能买保险的,你有多久没有体检过了呢?
如果健康告知你都隐瞒的话,保险公司是不会赔的,所以一定要逐条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保险公司会对你的告知进行审核,或者不通过,或者需要增加费用才能投保。
一定要记住:问什么答什么。保险合同属于格式条款,对于合同里没有问到的,保险是不会追究责任的。
5. 等待期内不赔:
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就是你买了保险后保险公司对你的观察期,为了防止骗保行为和避免道德风险。合同在等待期后才会生效。重大疾病险的等待期一般都是90天,所以你无论如何都要过了90天以后再去理赔。住院医疗险的等待期一般是30天。
(注: 只有首次投保有等待期,第二年续保就没有等待期了。但是如果中间断交或者买新的保险则仍然会有等待期。)
6.保险合同里对于就诊医院也是有要求的。
一般要求都是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不包括主要为门诊,康复,护理,疗养,戒酒,戒毒或相类似的医疗机构。

如果我去做个整形手术,补个牙齿,做个护理康复和按摩,这些都不属于保险公司的保障范围。
到这里,基本总结的差不多了,那么这些坑你有踩到吗?很多人可能都中招了吧,所以保险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也不是你想赔,想赔就能赔的,买保险是个学问,而我一定要让小伙伴们变得比大多数保险代理人还懂保险。我有这个信心,你有吗?
最后,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哦,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祝小伙伴们生活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