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智慧真的活了很久。因为“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这智慧的出处,距今是几千年了,这智慧是够久了。古老的智慧,经历时光洗礼,更加的令人击节叫好。
时代淘下来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经历几千年东西方传下来的智慧,如今在《活了很久的智慧》这本书中相遇碰撞并且进行了对比分析,真的是件很有料的事儿,可惜这件事被外国的作者做了,中国的研究家们有没有把《道德经》和《沉思录》放在一起对比研究过我不知道,但是我是第一次阅读这样的一部作品。它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怎么样活得轻松活得明白,又活出人生的智慧。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有时候挺可怕的。中国的许多经典文化,都被外国人学了去。比如中医中药,中国也是这几年才开始引起大众的关注,也只是近几年才放开中医的行医资格证,也就是说,如果你家是中医世家或者你师从了中医名师,经过考试可以获得中医的医生资质,然后你就可以开医馆甚至开医院了。这样的好机会,中医是会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可是你不觉得有点晚吗?从网上听说,许多的日本间谍,以及其它国家的间谍,早在几十年前就来中国偷学中国的中医中药,世界中药材出口大国是日本,日本的中药发展远远超过中国,这令张仲景的故乡人民,情何以堪哦。
但是,现在觉醒还不晚,中国的中医药根基一学在,如果学习研究的人才更多一些,对中药的发展也加大投入的话,中国还是很有实力站上世界前列的。
老子说,知识愈高,欲望愈难满足,又眼见许多不合意的事,心生无限烦恼。
这话真的说到人的心坎里去了。所以老子常劝人知足常乐。因为适当的满足,让自己获得快乐,而不是让欲望一步又一步的填满自己,永远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更加痛苦。这件事脑瘫诗人余秀华曾经在访谈节目中说过。主持人问她,是否应该庆幸自己因为身体残疾,而获得了更多的求学机会,曾读到高中毕业。要知道在余秀华的家乡,在那个年代里,女孩子读书的机会很少,读到高中毕业的就更少了。我家乡来自偏远山村,我读到初中的时候,村子里的同龄人都没几个陪我读到初中毕业的。我的小学同学,方园几十里的所有村子,读到高中毕业的都没有几个人。更别说女同学了,而且这是生于七0年代的事儿。
余秀华面对主持人幽幽的回答说:其实读到高中毕业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没有多读那么多书,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许就别更多的人农村女孩一样,早早嫁人,安份守已,就那么暗淡无色的过一生。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也会带来苦恼。这的确印证了老子的这句话。
因为知足是很难做得到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
《活了很久的智慧》的作者独具慧眼,把东西方两部传世经典《沉思录》和《道德经》合二为一,互相印证互相学习的思想方式来解读它们,并且还把这两本书的名家解读穿插其中,令很深奥的哲学读起来并不那么难懂了。因为《沉思录》由梁秋实先生翻译,梁先生的文字特别平实自然,会意简单。而《道德经》由胡适先生解读,胡适自然是国学大家,文字的见解独道而清晰。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经古老智慧一一验证后,觉得人生本该轻松,是自己给搞严重了。
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一座指引心灵归属的灯塔;如果东西文明兼顾,你会打通更多的思路,对人生、自然和哲学有更深切的了解和学习。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大道实简吧。
《活了很久的智慧》,可以作为生活的宝典,其中梁实秋先生对《沉思录》的批注真的很妙很好,而胡适先生对《道德经》的解释也是那么的自然地道,简单易懂。
网友评论